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
一、在课堂导入中激发积极情感
我重视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抓住“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巧妙地设计导语,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如音乐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故事导入等,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如:教《画山绣水》一文时,我这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雄伟的泰山、神奇的黄山吗?你们观赏过滚滚的长江、汹涌的黄河吗?你们领略过美丽的苏州与杭州、神奇的西双版纳吗?”这一连串问话,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并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在作者简介中突出品德情操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包含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因此,每次上新课时,我常常把对学生的理想前途等教育融入对作者的简介之中。我介绍作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与思想经历,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如在教《藤野先生》时,我介绍有关鲁迅勤学与写作的故事,突出鲁迅的文学成就和他的战斗精神,并重点讲述了他为什么弃医从文而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经过。由此,学生们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愚弱的国民而振兴祖国,明白新时代的青少年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在阅读感悟中接受道德观念
我重视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文本时,感受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积极的导向作用。我常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章的丰富情感表达出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我善于挖掘文本中潜在的德育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灵活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如:教《岳阳楼记》时,我让学生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领悟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教《故乡》时,我让学生真正读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并勉励学生乐观地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奋力开拓,勇往直前……长此以往,学生受到美文的熏陶,加上老师恰当引导,一定会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在课堂评价中弘扬优秀品质
我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学生面对文本,常常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感悟文中人物时,学生常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他们有时被文中的人物所打动,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打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闪光思想,并为他们的思想指引方向,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如:学生在学习《散步》时,认识到作者在初春陪母亲、妻子和儿子散步时,先决定“走大路”,到后来“背起母亲”等,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与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我让学生谈感受时,一位学生说:“现在我明白一家人要和睦相处。爸爸妈妈在外辛苦地赚钱,回家还得照顾一老一小。我以后也会在家照顾好瘫痪的爷爷的,不再对他叫嚷了!我定会听爸妈的话,分担家务,孝敬爷爷。”我及时评价了这位同学的思想觉悟,并指出任何个人对生命、家庭、社会都要尽自己的责任,如果每个家庭都尊敬长者,爱护子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在作文训练中加强品格教育
教师要巧用文本,在文本中挖掘德育内容:留心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我常常在启发学生的思考中进行作文训练。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即在学生学过课文后,让学生写有关的作文。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后,我让学生写有关自己家乡的美景,来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
我重视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认识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我常把校园的现象、时代的热点作为作文训练的题材,以先进的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地学习。如“神舟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我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坚持“道德长跑”。我重视让学生写日记,记下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感受,这对学生的自我思想教育有着巨大的意义。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努力改變教学的应试现状,把语文的德育功能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
一、在课堂导入中激发积极情感
我重视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抓住“课前导入”这一环节,巧妙地设计导语,灵活地采取不同的导入方式,如音乐导入、名言警句导入、故事导入等,唤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精心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获得教益。如:教《画山绣水》一文时,我这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学们,你们感受过雄伟的泰山、神奇的黄山吗?你们观赏过滚滚的长江、汹涌的黄河吗?你们领略过美丽的苏州与杭州、神奇的西双版纳吗?”这一连串问话,让学生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并激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在作者简介中突出品德情操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往往包含了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因此,每次上新课时,我常常把对学生的理想前途等教育融入对作者的简介之中。我介绍作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与思想经历,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如在教《藤野先生》时,我介绍有关鲁迅勤学与写作的故事,突出鲁迅的文学成就和他的战斗精神,并重点讲述了他为什么弃医从文而最终成为伟大的文学家的经过。由此,学生们明白鲁迅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愚弱的国民而振兴祖国,明白新时代的青少年也应该像鲁迅那样,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
三、在阅读感悟中接受道德观念
我重视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文本时,感受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积极的导向作用。我常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章的丰富情感表达出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备课时,我善于挖掘文本中潜在的德育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灵活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如:教《岳阳楼记》时,我让学生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领悟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教《故乡》时,我让学生真正读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并勉励学生乐观地面对未来的人生之路,奋力开拓,勇往直前……长此以往,学生受到美文的熏陶,加上老师恰当引导,一定会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在课堂评价中弘扬优秀品质
我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学生面对文本,常常有自己的思考,并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在感悟文中人物时,学生常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他们有时被文中的人物所打动,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历,畅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打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闪光思想,并为他们的思想指引方向,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如:学生在学习《散步》时,认识到作者在初春陪母亲、妻子和儿子散步时,先决定“走大路”,到后来“背起母亲”等,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关爱与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我让学生谈感受时,一位学生说:“现在我明白一家人要和睦相处。爸爸妈妈在外辛苦地赚钱,回家还得照顾一老一小。我以后也会在家照顾好瘫痪的爷爷的,不再对他叫嚷了!我定会听爸妈的话,分担家务,孝敬爷爷。”我及时评价了这位同学的思想觉悟,并指出任何个人对生命、家庭、社会都要尽自己的责任,如果每个家庭都尊敬长者,爱护子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在作文训练中加强品格教育
教师要巧用文本,在文本中挖掘德育内容:留心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我常常在启发学生的思考中进行作文训练。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即在学生学过课文后,让学生写有关的作文。如:学习《济南的冬天》后,我让学生写有关自己家乡的美景,来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提高自身的品格修养。
我重视让学生观察思考生活,认识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我常把校园的现象、时代的热点作为作文训练的题材,以先进的人物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地学习。如“神舟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我让学生感受现代科技的力量,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教育家魏书生说,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坚持“道德长跑”。我重视让学生写日记,记下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感受,这对学生的自我思想教育有着巨大的意义。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努力改變教学的应试现状,把语文的德育功能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