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5岁的出租车司机陈维明是南京人,外表看起来和一般的出租车司机没两样,只是多了整齐、笔挺的制服,和待客时的笑容。不过,陈维明不用像其他司机一样去抢排班,一天只要上班八小时,就有一万元以上的收入。
搭上陈维明的车。他马上就很热心地打招呼,问你车内气温是否合适?喜欢听哪一类的音乐?陈维明的车内不但干净没有异味,有时妻子还会摆上一小束的小野菊,还有报纸与当期杂志,让每个坐过车的乘客。都拥有一段非常舒服的旅程。
“有很多司机,总是等顾客上车就开始谈谈自己的政治理念,或者吸烟,满车烟味,一点都没有想到乘客的感受,当然不可能会有回流的客人。”陈维明自己印了名片。毕恭毕敬的态度让他增加了一些回流客,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些客人永远不会流失。
“开出租车其实应该是摆好心态,客人爱和我们谈,我们就顺着他的意思来聊,而且很多事情是可以不用说的,一点点小动作就可以达到效果。”
有一位南北奔波的生意人常客,第一次拦陈维明车时曾不经意透露出他每天忙到没时间吃早餐。第二次去接他时,陈维明买了两份一样的早餐去等他,几十元的成本就让他感动不已;以后每次他去机场,都一定会打电话找陈维送他去。
有很多次,陈维明看见老人家提着很多行李,他不仅是帮对方把东西提上车,如果住家没有楼梯,常常还会提到长者家门口。“慢一点又怎样呢?只不过早一点去空转耗油罢了。其实老人家因为行动不便,反而是出租车的常客,有些司机帮人提一下行李,就要多收二十元,其实不知不觉损失了更大的金额。”他说。
陈维明有一个本笔记本,也就是他的秘密武器。每次乘客打电话给他,他就会输入对方电话号码,再分类记在笔记本上,所以即使每天接触再多客人,一上车他就知道了乘客的“底细”,尤其金字塔顶端的客人更不能放过。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许多客户的半个私人司机。
“每天盲目开出租车是没有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空车浪费油。”陈维明说,他的笔记本上,每天都有前天晚上规划的行程表。他会按照纪录去打电话给固定的客人,再对一天要跑的地方做安排。例如从A地跑到B地,B地就有客人可以让他载回来。当然不可能每次都这么顺利,中间的时间就可以跑一些短程的。
陈维明说要做一个成功的出租车司机,其实就要转型成众多顾客的私人司机,再从中间的空隙时间,安排零散的客人。“但并不是所有的短程都能接,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
一位同行问他:“中间的空档时间,怎么可能会知道乘客要去哪里?难不成等乘客上车了,我再因为他目的地不符合而赶他下车吗?”陈维明笑着说:“当然不是,这个时候就必须仰赖先进科技了。”
加入南京某车队的陈维明,车上有一台“e化”的卫星定位系统,能让乘客和最近的出租车谋合。不过陈维明说,电脑派的顾客不能每次都接,这时就可以过滤是否符合行程表或是经济效益,不然就宁可放掉,把机会让给自己的同事。
实际数据也反应在e化的电脑上。根据统计,一般出租车的空车率高达70%,而e化的车子只有45%,收费比传统无线电还便宜,等于是车队、司机、乘客三方得利。
陈维明说,很多同行还有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计算成本。举例来说,现在的油价飙高,传统的司机只知道去便宜的地下油行加油,到最后却要花更多钱来修车。其实现在政府补助液态瓦斯车,很是便宜。如果一定要加汽油,可以收集各加油站优惠的一些情报,像是某加油站星期三油价降五元,就要规划加油的时间,但不必特别为了加油大老远跑过去,有时浪费的油钱和时间会因小失大。还有车子的保养也是很大的开支,陈维明建议出租车一定要找固定的保养场,最好多找些同业加入,以量制价。
陈维明说,现在出租车不干净,根本很少人要搭,而每天请人洗车的成本太高,还不如自己动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不要整天坐着,另外增加身体的负担和看病的成本。
干出租车这么多年,陈维明最受益匪浅的是:“出租车这一行,赚钱的重点绝对不在花长时间开,而是随时开发新点子,才能出奇致胜。”
编后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是这样的:爱若与布若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的职位与薪水节节攀升,而布若一直呆在原来的位置。布若愤愤不平,去找总经理质问。总经理让他到集市上去看有什么东西在卖,布若很快就回来了,说有一个农民在卖一车土豆;总经理又让他去问一下土豆多少钱一斤,布若很快又回来报告土豆的价格;总经理又问一共有多少袋土豆,于是布若气喘吁吁地又跑到市场上去……最后,总经理让布若休息一下,然后打电话叫来爱若,让他到集市上去看有什么东西在卖,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也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然后,总经理对布若说:“你看到爱若是怎么做的了吧?这就是你们俩同时进公司、但工资却不同的原因。”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半步之差,往往就形成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陈维明因为是用脑子做事,这是他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理由。
搭上陈维明的车。他马上就很热心地打招呼,问你车内气温是否合适?喜欢听哪一类的音乐?陈维明的车内不但干净没有异味,有时妻子还会摆上一小束的小野菊,还有报纸与当期杂志,让每个坐过车的乘客。都拥有一段非常舒服的旅程。
“有很多司机,总是等顾客上车就开始谈谈自己的政治理念,或者吸烟,满车烟味,一点都没有想到乘客的感受,当然不可能会有回流的客人。”陈维明自己印了名片。毕恭毕敬的态度让他增加了一些回流客,接下来就是如何让这些客人永远不会流失。
“开出租车其实应该是摆好心态,客人爱和我们谈,我们就顺着他的意思来聊,而且很多事情是可以不用说的,一点点小动作就可以达到效果。”
有一位南北奔波的生意人常客,第一次拦陈维明车时曾不经意透露出他每天忙到没时间吃早餐。第二次去接他时,陈维明买了两份一样的早餐去等他,几十元的成本就让他感动不已;以后每次他去机场,都一定会打电话找陈维送他去。
有很多次,陈维明看见老人家提着很多行李,他不仅是帮对方把东西提上车,如果住家没有楼梯,常常还会提到长者家门口。“慢一点又怎样呢?只不过早一点去空转耗油罢了。其实老人家因为行动不便,反而是出租车的常客,有些司机帮人提一下行李,就要多收二十元,其实不知不觉损失了更大的金额。”他说。
陈维明有一个本笔记本,也就是他的秘密武器。每次乘客打电话给他,他就会输入对方电话号码,再分类记在笔记本上,所以即使每天接触再多客人,一上车他就知道了乘客的“底细”,尤其金字塔顶端的客人更不能放过。久而久之,他就变成了许多客户的半个私人司机。
“每天盲目开出租车是没有用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空车浪费油。”陈维明说,他的笔记本上,每天都有前天晚上规划的行程表。他会按照纪录去打电话给固定的客人,再对一天要跑的地方做安排。例如从A地跑到B地,B地就有客人可以让他载回来。当然不可能每次都这么顺利,中间的时间就可以跑一些短程的。
陈维明说要做一个成功的出租车司机,其实就要转型成众多顾客的私人司机,再从中间的空隙时间,安排零散的客人。“但并不是所有的短程都能接,千万不能被客户拉了满街跑,而是通过选择停车的地点、时间、客户,主动决定你要去的地方。”
一位同行问他:“中间的空档时间,怎么可能会知道乘客要去哪里?难不成等乘客上车了,我再因为他目的地不符合而赶他下车吗?”陈维明笑着说:“当然不是,这个时候就必须仰赖先进科技了。”
加入南京某车队的陈维明,车上有一台“e化”的卫星定位系统,能让乘客和最近的出租车谋合。不过陈维明说,电脑派的顾客不能每次都接,这时就可以过滤是否符合行程表或是经济效益,不然就宁可放掉,把机会让给自己的同事。
实际数据也反应在e化的电脑上。根据统计,一般出租车的空车率高达70%,而e化的车子只有45%,收费比传统无线电还便宜,等于是车队、司机、乘客三方得利。
陈维明说,很多同行还有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计算成本。举例来说,现在的油价飙高,传统的司机只知道去便宜的地下油行加油,到最后却要花更多钱来修车。其实现在政府补助液态瓦斯车,很是便宜。如果一定要加汽油,可以收集各加油站优惠的一些情报,像是某加油站星期三油价降五元,就要规划加油的时间,但不必特别为了加油大老远跑过去,有时浪费的油钱和时间会因小失大。还有车子的保养也是很大的开支,陈维明建议出租车一定要找固定的保养场,最好多找些同业加入,以量制价。
陈维明说,现在出租车不干净,根本很少人要搭,而每天请人洗车的成本太高,还不如自己动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不要整天坐着,另外增加身体的负担和看病的成本。
干出租车这么多年,陈维明最受益匪浅的是:“出租车这一行,赚钱的重点绝对不在花长时间开,而是随时开发新点子,才能出奇致胜。”
编后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是这样的:爱若与布若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都是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的职位与薪水节节攀升,而布若一直呆在原来的位置。布若愤愤不平,去找总经理质问。总经理让他到集市上去看有什么东西在卖,布若很快就回来了,说有一个农民在卖一车土豆;总经理又让他去问一下土豆多少钱一斤,布若很快又回来报告土豆的价格;总经理又问一共有多少袋土豆,于是布若气喘吁吁地又跑到市场上去……最后,总经理让布若休息一下,然后打电话叫来爱若,让他到集市上去看有什么东西在卖,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想到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也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然后,总经理对布若说:“你看到爱若是怎么做的了吧?这就是你们俩同时进公司、但工资却不同的原因。”
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半步之差,往往就形成了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分水岭。陈维明因为是用脑子做事,这是他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