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党史研究的重大成果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创建95周年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撰著的《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二卷(1949-1978),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是我省向党的生日的隆重献礼。
  江西党史二卷是省委交给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科研任务。省委党史研究室从2006年开始启动,集全室力量,积十年之功,广搜博览,精雕细琢,最终写成这部洋洋75万字的史著。全书记述1949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成立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间,江西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这段历史,人们也称为新中国历史的“前30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大变动,而又交结着探索与创新、正确与错误的十分复杂的历史时期。如何科学地认识这段给人们思想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历史,如何在纷繁复杂、起伏多变的头绪中梳理江西发展历程,客观记叙省委带领全省人民推动江西社会进步的思路和决策,如何在全国历史高度同一性中突显江西的优势和特点,是该书始终着力统揽和解决的中心问题。全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科学地进行认识与诠释,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党与政府、党与人民、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历史与现实等各种关系,全面反映29年间全省人民在省委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及成就,全面反映省委在探索江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反映江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在政治、现实和学术价值的整体把握上达到了较好的统一,是目前所见翔实全面反映中共1949-1978年间在江西执政历史的一部优秀的科学著作,是江西党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该书显见的一大特点是分期富有创意,布局很见匠心。一般地说,全国撰写这一时段的史书,大体上将其分成四个时期,本书则以政治制度和时代任务为根本标准,分为五个时期,立为五编布局,即将1949年6月—1952年12月列为一编,集中阐述江西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反映全省解放后省委领导人民自上而下进行制度鼎革、建立人民政权、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历史;将1953年1月—1956年6月单列为第二编,集中阐述江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反映省委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建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历史。继将10年探索、“文化大革命”列为第三、第四编后,以“在历史的转折中前进”为第五编,反映1976年10月—1978年12月这一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的两年历史。整个分期和布局,吸收了学界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体现了科学观照时代与历史的宏观视野,不仅有利于历史事实的叙述与揭示,而且更有利于人们认识与把握时代变化的大关节,从而更为真切和深刻地认识历史大变革的真相与意蕴,提升对历史认识的自觉性与准确度。
  突出地方特点和优势是该书显见的另一重要特点。撰写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这段地方史,一个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全国一盘棋与地方特点的关系。客观上说,当时处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各地的历史运动与社会实践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要写出写好地方特点和优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书在这方面着力甚深,作者们深挖史料,既在具有同一性的历史事件、历史运动的阐述中,尽力写好江西省委贯彻中央精神的统一部署,尽力挖掘贯彻执行中的创造性思考和实践,又注重发现和突出江西的特点和优势。仅从全书章节设计上看,举凡新中国第一架飞机从南昌起飞、老区的开发与建设、国营综合垦殖场的创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兴办、血防工作得到毛泽东肯定、江西对国家粮食工作的贡献、老一辈革命家“疏散”江西、以南昌铁路局为突破口的全面整顿等等,得到浓墨重彩的叙述,便是这种努力的具体体现。
  叙述客观全面、有血有肉,分析深入中肯、有理有据,是该书的又一重要特点。史论结合是否得当、叙述分析是否到位,是衡量史著优劣的重要标准。全书在史实叙述上,始终坚持在当时当地的历史背景、现实环境中考察和反映29年的江西党史,弄清每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努力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历史的场景。例如,对“大跃进”运动,既比较详细地介绍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又详细介绍在江西推行的具体过程和结果;既反映省委当时力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并具体叙述了在农垦、水利、防治血吸虫等方面取得的一定成绩,更详细写出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及其对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生产力的破坏;既如实写出江西在粮食问题上遇到的从未有过的困难,农村也出现“瓜菜充饥”、浮肿病和饿死人的情况,也详细介绍了江西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顾大局识大体,每年为国家外调大量粮食,支援兄弟省市,为稳定全国的局势作出重要贡献的事实。类似这样的叙述充溢全书。这种坚持从当时的时势、环境、实际,而不是从某种愿望或后人的设定出发,来叙述史实、复原历史的做法,值得称道。正因此,我们看到,新社会、新制度是怎样建立的,新的社会面貌是怎样出现的,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民众的广泛政治参与如何成为现实,全社会共同意识、共同价值观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工业化建设如何起步,历次政治运动、历史事件如何发生发展及其实际影响等等,在书中抽丝剥茧、娓娓道来,一一得到真实可信的诠释。
  在史实分析上,全书秉持深广的视野,致力于揭示历史事件的意蕴,尽可能科学地提供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展示历史运动的本来意义,无论是在历史进程的叙述和经验的总结,还是历史问题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上,都有新的突破,基本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体现了较高的科学性和学术性。如在叙述全省人民政权建立后时指出:“经过全省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对城乡旧的基层政权的彻底改造,国家政权组织有效地深入到了城乡基层社会。这不仅为党在全国执政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结构的一次重大变革。”(上册第26页)在叙述三年恢复国民经济史实后指出:到1952年底,全省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年份的水平,江西从1936年开始持续15年之久的通货膨胀终于得到了遏制,由此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工商业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上册第126、108页)再如在按时序全面客观叙述“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与影响后,指出江西是“文化大革命”受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十年“文化大革命”对于江西各项事业的危害是全面而严重的,造成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灾难性后果;1975年“江西按照中央部署,以铁路运输为突破口,对交通、工业、农业、科教等各个领域开展整顿,给饱受动乱之苦的人民带来了希望”。(下册第679页)等等等等,类似深入分析在全书中可以说比比皆是,难以一一列举。该书在历史认识方面的简明扼要、颇富见地的论述,体现了作者们深入历史底蕴、揭示历史本质的可贵努力,进而大大提升了全书的科学性和思想、学术价值。
  史料丰富翔实,书写流畅规范,也是该书的重要特点和亮点。人们获得真实的历史知识与科学认识,首先有赖于史料的突破。该书作者们坚守严谨的专业精神,充分查阅运用档案史料(仅集中在省档案馆查阅档案即达一年多时间,阅读了400多卷数千万字的文献,抄录和复印的资料盈箱满箧),广泛搜集其他各种史料,以核心的、权威的、翔实的第一手史料为基础(多数为第一次公开使用),并且注意吸收、借鉴党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史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和作者们踏实认真的负责精神,为该书的写作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史实基础。与此同时,该书还特别注重学术规范,不但注重行文规范流畅,而且十分注重源流考镜、论据说明,遵守史实与叙述的内在逻辑,事件人物表述客观准确,重要史实一一注明出处,较好地做到了述必有据、取材权威,全书仅资料注释及必要的说明性文字即达10余万字。这是超出于党史著述的一般经验,在党史基本著作撰述上的重要进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史料,规范流畅的学术性书写,更加成就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历史研究具有资治通鉴、醒神益智的重要功能,人们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揭示和发展指导自己前进的真理。因此,我党历来重视历史研究,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即曾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过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去年在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温这些经典论述,更加明了《中国共产党江西历史》第二卷的内在价值。我们相信,该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和加深我们对过去历史的认识、对现在奋斗的理解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必将有助于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不断推进和提升“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宏伟事业。○
  责任编辑/彭月才
其他文献
谢小梅(1913―2006),福建龙岩人。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的夫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广州市基层工作。1981年,中共广州市委批准恢复谢小梅被停止了近半个世纪的党籍和党龄,恢复老红军的身份和待遇。  革命历练  长征出发前一天,谢小梅还在医院,怀里抱着尚未满月的女儿。这位初为人母的女红军,不得不忍痛将骨肉送给了瑞金附近的
期刊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  岁月不饶人。在主持十二届六中全会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三位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党的领导集体必须尽快实现新老交替,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三位老人的脑海里……  陈云约邓小平李先念到家里秘密长谈  十二届六中全会开完不久,几位与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共同战斗了几十年的老
期刊
[摘要]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兼具社会发展需求与历史传承的特殊文化形态,它一方面具备了和谐文化的属性与特征,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下,科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和文化自身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特色 和
期刊
[摘要]近代中国工人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家的剥削而发起的抗争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则以上海罢工为典范。在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时,采取了同帮会合作的工作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从相互利用到互相竞争,从携手合作到既斗争又合作。在波澜壮阔的上海工人运动中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对待帮会势力采取不同策略体现了灵活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共产党不断消解了帮会势力插手工运对工
期刊
[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谱写了中国人民“追梦”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功实践,让中国梦想照进中国现实;现阶段按“两学一做”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领导实践“中国梦”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梦 “两学一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回顾和总结中华民族近两百年的“逐梦”历史,我们
期刊
[摘 要] 现场教学是党性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使理论教学的说服力逐步深入,教师授课的感染力空前提高,教学效果的掌控力明显增强。然而,由于教学主题缺乏时代特色,带队教师缺乏引领作用,教学评估缺乏量化指标,不少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流于形式,以致收效甚微。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教师精心设计主题,深入挖掘耕耘,发挥延展效应,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党性
期刊
[摘 要]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各级干部大力宣传婚姻自由政策,结果出现离婚潮,导致贫苦农民的不满。中共随调整政策,宣传婚姻自主,对妇女离婚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抑制,引导妇女发展生产,在妇女要求离婚与贫苦农民要求维持婚姻之间寻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关键词] 婚姻自由 婚姻自主 华北抗日根据地 婚姻政策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华北农村地区的青年在婚姻问题上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妇女在婚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廉政风险的排查和防控,将廉政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成为当前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北京市崇文区于2007年首次通过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构建起防范“三类风险”的“三道防线”,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三三四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并贯彻执行,不仅是深化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期刊
[摘要]七千人大会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扬党内民主的重要会议之一。会议从文件的起草发布,到广大党员自我检讨,开展自上而下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民主监督,健全与发展民主集中制等方面都深刻体现了党对民主精神的探索与发扬。  [关键词]七千人大会党内民主发扬局限  七千人大会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克服经济困难,总结经验教训,于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大会不仅在贯彻
期刊
[摘 要] 政治生态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宏观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的十三年,通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制定、调整与各根据地人民相关的方针、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战积极性,形成了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党群关系,营造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和谐政治生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