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轮复习:积极作为,夯实基础知识
今年高考涉及的考点虽面广量大,但考查的总体走向是“重基础,突主干,考重点”。所以,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应该积极作为,夯实基础知识,做到颗粒归仓。
首先,要将知识“考点化”,进行“地毯式覆盖”。所谓“地毯式覆盖”是指围绕考试说明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梳理一遍,切忌有任何遗漏。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对照考试说明,掩上教科书和复习资料进行回想反思,会的打“√”,不会的继续查漏补缺,要逐一落实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要求。先理解,后记忆,三分背七分想,以旧带新,则事半功倍。
其次,要将知识“体系化”,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即实施“点→线→面”战略,聚零为整,知识联网。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顺利准确地提取和调用,就像捕鱼一样,你必须准备一张疏密适宜的网而不是一根绳。
【考点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这一重点考点,在今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4题、Ⅱ卷第12题,上海卷第18题,江苏卷第9和12题,广东卷第25题,山东卷第18题,北京卷第29 和31题,福建卷第33题,海南卷第6题等均有所涉及。考生应该形成这样的考点体系:
当然,对于“经济生活”模块,同学们可以运用“将主干知识串联成线”的方法来整体把握,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为逻辑,涉及国家、企业、个人三大主体。显然,这一模块中的考点都可以在这条主干线索中进行原理定位,细化内涵外延,明确深度广度,促成渗透迁移。
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提升能力素质
今年试题回应社会关切,洋溢时代气息,坚持能力立意。命题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结起来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等。
【考题回放】江苏高考政治探究题第37题第一问: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方法解析】此题作为探究题,背景材料的文字阅读量大,以上四种能力均有所涉猎。考生如果能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就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①比重持续降低→重振制造业;②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保高端位置;③运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④整合制造业→回流本土。这样再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组织答案,就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参考答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它们对传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它们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归因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难度并不大,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很多考生反映答题时无从下手。原因就是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挂钩;找不准思维入口,最终导致无法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
【总结】在高考坚持能力立意为主的大趋势下,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编织起有序的信息网络(由材料信息定位具体考点或由具体考点对应材料信息),确定准确的答题方向,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第一,从核心关键词选取相关专题进行二轮复习。例如,“经济生活”以“价格”为核心,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系列专题(每一个“→”均代表一个小专题):
第二,联系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今年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大到国际社会,小到家庭生活;既有持续性热点,又有最新的社会关注点。试卷注重生活化,传递正能量,既体现了时代性(与时俱进),又活化了书本知识。为此,我们要自觉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国内外形势和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热点和教材重点的结合处融会贯通。
三轮复习:反思静悟,落实解题规范
今年的试题设问多样化,仅设问的指向就有“根本途径,说明,体现,导致,揭示,必须,需要,有利于,为了,启示,因为,表明,从中可见,蕴含,反映,影响,分析”等。通过这些不同的设问指向,旨在全方位关注考生的思维过程,多层次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考题回放】上海卷35题: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现在,我国政权稳定、社会和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在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征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运用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思维过程】结合设问,联系材料,选取考点,可以构建这样的思维路径:①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人民的必然选择;②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④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奉献聪明才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
【参考答案】上述材料表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并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表明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党号召并团结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青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表明青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总结】第一,到了第三轮复习(冲刺复习阶段),要恰当处理好学与思、做与思的关系。最好准备一个反思本做好以下工作:回归教材文本→梳理考点知识→注重解题反思→找出解题规律。我们把这项工作称为反思与静悟。三轮复习还要加强纠错训练,“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确保“题不二错”。
第二,考生对待每一份试卷,都要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处理好解题套路与问题变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解题规范的落实与培养)。熟题要找差异,不要简单地把以前做过的熟题的答案照搬上去,应该把你认为最有把握的要点写在前面;生题要找联系,再生的试题肯定与以前做过的试题有某种联系,要耐心细致地分析,充分利用知识网络,联系背景材料,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答案导图,最后落笔成文也就逻辑顺畅、层次分明了。
今年高考涉及的考点虽面广量大,但考查的总体走向是“重基础,突主干,考重点”。所以,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就应该积极作为,夯实基础知识,做到颗粒归仓。
首先,要将知识“考点化”,进行“地毯式覆盖”。所谓“地毯式覆盖”是指围绕考试说明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梳理一遍,切忌有任何遗漏。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对照考试说明,掩上教科书和复习资料进行回想反思,会的打“√”,不会的继续查漏补缺,要逐一落实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要求。先理解,后记忆,三分背七分想,以旧带新,则事半功倍。
其次,要将知识“体系化”,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即实施“点→线→面”战略,聚零为整,知识联网。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才能顺利准确地提取和调用,就像捕鱼一样,你必须准备一张疏密适宜的网而不是一根绳。
【考点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这一重点考点,在今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14题、Ⅱ卷第12题,上海卷第18题,江苏卷第9和12题,广东卷第25题,山东卷第18题,北京卷第29 和31题,福建卷第33题,海南卷第6题等均有所涉及。考生应该形成这样的考点体系:
当然,对于“经济生活”模块,同学们可以运用“将主干知识串联成线”的方法来整体把握,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以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为逻辑,涉及国家、企业、个人三大主体。显然,这一模块中的考点都可以在这条主干线索中进行原理定位,细化内涵外延,明确深度广度,促成渗透迁移。
二轮复习:系列专题,提升能力素质
今年试题回应社会关切,洋溢时代气息,坚持能力立意。命题注重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归结起来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等。
【考题回放】江苏高考政治探究题第37题第一问: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
【方法解析】此题作为探究题,背景材料的文字阅读量大,以上四种能力均有所涉猎。考生如果能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精读,就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①比重持续降低→重振制造业;②加快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保高端位置;③运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④整合制造业→回流本土。这样再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组织答案,就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参考答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欧美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调整工业化发展战略。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坚持创新;它们对传统制造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施升级改造。事物在曲折中前进上升;它们大力扶持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归因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难度并不大,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很多考生反映答题时无从下手。原因就是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挂钩;找不准思维入口,最终导致无法架设起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的桥梁。
【总结】在高考坚持能力立意为主的大趋势下,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编织起有序的信息网络(由材料信息定位具体考点或由具体考点对应材料信息),确定准确的答题方向,从而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第一,从核心关键词选取相关专题进行二轮复习。例如,“经济生活”以“价格”为核心,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系列专题(每一个“→”均代表一个小专题):
第二,联系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步伐。今年试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大到国际社会,小到家庭生活;既有持续性热点,又有最新的社会关注点。试卷注重生活化,传递正能量,既体现了时代性(与时俱进),又活化了书本知识。为此,我们要自觉地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国内外形势和自己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在社会热点和教材重点的结合处融会贯通。
三轮复习:反思静悟,落实解题规范
今年的试题设问多样化,仅设问的指向就有“根本途径,说明,体现,导致,揭示,必须,需要,有利于,为了,启示,因为,表明,从中可见,蕴含,反映,影响,分析”等。通过这些不同的设问指向,旨在全方位关注考生的思维过程,多层次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考题回放】上海卷35题: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现在,我国政权稳定、社会和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党历来重视青年工作,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青年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在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征程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运用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思维过程】结合设问,联系材料,选取考点,可以构建这样的思维路径:①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党的领导地位确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和人民的必然选择;②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④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奉献聪明才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
【参考答案】上述材料表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并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进,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表明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党号召并团结全国人民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继续前进,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客观要求。为实现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青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表明青年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党领导的民族复兴大业,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总结】第一,到了第三轮复习(冲刺复习阶段),要恰当处理好学与思、做与思的关系。最好准备一个反思本做好以下工作:回归教材文本→梳理考点知识→注重解题反思→找出解题规律。我们把这项工作称为反思与静悟。三轮复习还要加强纠错训练,“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确保“题不二错”。
第二,考生对待每一份试卷,都要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处理好解题套路与问题变式之间的关系(侧重于解题规范的落实与培养)。熟题要找差异,不要简单地把以前做过的熟题的答案照搬上去,应该把你认为最有把握的要点写在前面;生题要找联系,再生的试题肯定与以前做过的试题有某种联系,要耐心细致地分析,充分利用知识网络,联系背景材料,在头脑中先形成一个答案导图,最后落笔成文也就逻辑顺畅、层次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