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教兴国是我国最基本的战略目标,结合国情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增强他们的科学意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让幼儿自主选择,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比较、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得出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验,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增进了自信心。同时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探索欲望。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小实验 策略
“科学小实验”以其内容新颖、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操作性強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深受幼儿的喜爱;另一方面,“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通过对材料和物品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之间的联系,它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都倡导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学习。就是要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即“幼儿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这里的“成功”即是尝试的最终结果,也是在尝试过程中获得的体验。
科学教育是我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科学小实验又是科学教育中的支撑骨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已经总结出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和部分适宜的园本科学实验课程。
一、科学小实验活动中环境的支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兒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区角环境对于幼儿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引发幼儿的摆弄、操作、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二、区角中各年龄段幼儿对科学小实验内容的选择
各年龄段,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由易至难的层层递进,才能促进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提高科技探究的能力。
(一)小班孩子,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帮助幼儿发现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
1、要有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幼儿才会专注和乐于探索。例如“自制泡泡水”实验,孩子们在成功地吹出泡泡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要简单易懂:要操作材料少、步骤简单,幼儿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得到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这样即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探索的欲望。例如 “会跳舞的糖粒”“雨水不见了”等。
3、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常看见,直接明了的一些生活现象更能让小班幼儿理解和接受。例如孩子们经常接触的鸡蛋就可以开展许多丰富的科学小实验内容。
1、主题性活动。主要从年级组、班级的主题活动中挖掘科技教育因子。因为在主题活动下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及探究。比如《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认识自己的身体时,发现身体各个部位不同的转动,我们就开展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的科学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我们很注重主题活动中的科技教育,每个主题活动中,既预设了知识性的科技活动,又有动手操作的科技活动,使科技活动更贴近幼儿。
2、操作性活动。中班的科学小实验活动重在让每位孩子都开始动手去操作,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也能让幼儿更好的记忆和感受。所以我们很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
( 二)大班年龄的孩子,要求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实验中的现象,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1、随机教育。大班年龄的幼儿具备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更强的表达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与科技有关的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科学原理的指导。我们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和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中或遇到的困难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科技活动内容,使幼儿感受到科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科技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幸福。
2、合作意识增强。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朋友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内容,有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可以帮助小朋友通过共同探究来实践其科学技能,有效地解决科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探索欲望提高。我们一直在说要发展幼儿各方面主动探索的愿望,在科技小实验的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是更加重视和突出。老师在做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了自主探索的要求,请幼儿自主地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结论。幼儿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提高思考、探究的能力。
三、教师在幼儿科学小实验中的指导策略
(一)语言方面的指导策略
1、教师运用提问、提示等启发性的语言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启发性语言指导是教师在指导科技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方法。老师在活动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常常以材料、开放的问题、来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推动科学探索的开展。
2、当孩子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疑惑或取得进步时,老师给与肯定和鼓励性的语言,会使幼儿对行为本身感到高兴和满足。
(二)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方面的指导策略
1、在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孩子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材料丰富,操作步骤的层层递进,都需要孩子做好记录,那结论时才会清晰明了。目前表格记录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法。还可以使用预测验证法,老师可以先和幼儿一起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激发幼儿实验操作的兴趣,然后再请幼儿带着疑问进行操作。
2、步骤提示法:步骤提示就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科技操作室的相关内容相联系,由老师对小实验的内容进行照片或者图片的步骤提示,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完成实验内容。对幼儿观察理解操作步骤图的技能培养在科学小实验开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在有趣生动的科学小实验中探索科技的奥秘,发现科学的奇妙。其实不仅是对幼儿,我们成人在这些科学小实验的操作中也得到了许多的乐趣和启示,也使我们更重视科技教育,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从小就树立起学习科学的兴趣,探索和发现科学奥秘,将来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佩芬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4
[2]周蔓.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互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关键词】幼儿 科学教育 小实验 策略
“科学小实验”以其内容新颖、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操作性強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深受幼儿的喜爱;另一方面,“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通过对材料和物品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之间的联系,它不仅能帮助幼儿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和知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都倡导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学习。就是要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即“幼儿能尝试,尝试能成功”。这里的“成功”即是尝试的最终结果,也是在尝试过程中获得的体验。
科学教育是我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科学小实验又是科学教育中的支撑骨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已经总结出一些自己的观点、看法和部分适宜的园本科学实验课程。
一、科学小实验活动中环境的支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兒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区角环境对于幼儿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引发幼儿的摆弄、操作、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
二、区角中各年龄段幼儿对科学小实验内容的选择
各年龄段,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由易至难的层层递进,才能促进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提高科技探究的能力。
(一)小班孩子,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帮助幼儿发现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
1、要有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幼儿才会专注和乐于探索。例如“自制泡泡水”实验,孩子们在成功地吹出泡泡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要简单易懂:要操作材料少、步骤简单,幼儿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得到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这样即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探索的欲望。例如 “会跳舞的糖粒”“雨水不见了”等。
3、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常看见,直接明了的一些生活现象更能让小班幼儿理解和接受。例如孩子们经常接触的鸡蛋就可以开展许多丰富的科学小实验内容。
1、主题性活动。主要从年级组、班级的主题活动中挖掘科技教育因子。因为在主题活动下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及探究。比如《我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认识自己的身体时,发现身体各个部位不同的转动,我们就开展了“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动”的科学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我们很注重主题活动中的科技教育,每个主题活动中,既预设了知识性的科技活动,又有动手操作的科技活动,使科技活动更贴近幼儿。
2、操作性活动。中班的科学小实验活动重在让每位孩子都开始动手去操作,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帮助他们体会和理解,也能让幼儿更好的记忆和感受。所以我们很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
( 二)大班年龄的孩子,要求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实验中的现象,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1、随机教育。大班年龄的幼儿具备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更强的表达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与科技有关的问题和困难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科学原理的指导。我们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和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中或遇到的困难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科技活动内容,使幼儿感受到科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科技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幸福。
2、合作意识增强。所谓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朋友们为了完成共同的内容,有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可以帮助小朋友通过共同探究来实践其科学技能,有效地解决科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探索欲望提高。我们一直在说要发展幼儿各方面主动探索的愿望,在科技小实验的过程中,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是更加重视和突出。老师在做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对幼儿提出了自主探索的要求,请幼儿自主地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结论。幼儿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提高思考、探究的能力。
三、教师在幼儿科学小实验中的指导策略
(一)语言方面的指导策略
1、教师运用提问、提示等启发性的语言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启发性语言指导是教师在指导科技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方法。老师在活动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常常以材料、开放的问题、来启发幼儿思考,进一步推动科学探索的开展。
2、当孩子在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疑惑或取得进步时,老师给与肯定和鼓励性的语言,会使幼儿对行为本身感到高兴和满足。
(二)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方面的指导策略
1、在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孩子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材料丰富,操作步骤的层层递进,都需要孩子做好记录,那结论时才会清晰明了。目前表格记录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录方法。还可以使用预测验证法,老师可以先和幼儿一起对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激发幼儿实验操作的兴趣,然后再请幼儿带着疑问进行操作。
2、步骤提示法:步骤提示就和我们前面提到的科技操作室的相关内容相联系,由老师对小实验的内容进行照片或者图片的步骤提示,帮助幼儿更有效地完成实验内容。对幼儿观察理解操作步骤图的技能培养在科学小实验开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时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发展,在有趣生动的科学小实验中探索科技的奥秘,发现科学的奇妙。其实不仅是对幼儿,我们成人在这些科学小实验的操作中也得到了许多的乐趣和启示,也使我们更重视科技教育,希望我们的孩子们能从小就树立起学习科学的兴趣,探索和发现科学奥秘,将来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佩芬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2004
[2]周蔓.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互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