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通过联合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与经皮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14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58.59±10.19)min,术后病椎愈合时间为(2.07±0.25±)月,术中失血量为(122.95±17.06)ml,住院时间为(9.79±2.02)d,术后并发症率为14.29%;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升,且术前、术后VAS、JOA评分比较中P<0.05。结论: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脊柱结核;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经皮内固定术;效果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疾病中居于首位,该疾病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类患者往往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伴随各类合并症,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上升。传统的全身性化疗在应用中无法确保病灶中心充分的药物浓度,并且长期采用抗结核药物容易诱发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开放手术的创伤性较大,且术后感染、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风险较高[1],所以还需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近年来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在脊柱结核疾病的治疗中微创治疗日益受到关注。以下将分析对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5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14例脊柱结核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37~67岁,均值为(52.5±1.3)岁;脊柱结核病程3个月~6年,均值(2.3±0.2)年。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患者均行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首先通过CT和X线片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明确患者脊柱病灶的具体位置。于C臂X线透视辅助下进行定位与穿刺操作。经双侧椎间孔的外口进行穿刺,逐步进入患者椎间隙。通过逐级扩张套管,置入工作套管,之后建立双侧工作通道,在脊柱内镜的辅助下对椎体与椎间隙当中的病灶组织进行充分清除。之后对工作套管的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向双侧椎旁与前方进行探查和冲洗,并对脓腔中残余脓液充分清除,利用双氧水进行反复冲洗,之后放置双腔管。于手术后应用连霉素(1.0g)+异烟肼(0.1g)+生理盐水(100ml)混合溶液对病灶腔和脓肿腔实施持续泵入化疗。同时患者术前术后需接受规范的四联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1.3评价标准
(1)统计患者的常规围术期指标,例如手术用时、术后病椎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2)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1个月时利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于患者的局部疼痛度与脊柱功能进行评估,VAS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度越强。JOA为0~12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脊柱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围术期指标统计
1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58.59±10.19)min,术后病椎愈合时间为(2.07±0.25±)月,术中失血量为(122.95±17.06)ml,住院时间为(9.79±2.02)d,术后并发症率为14.29%(2/14),包括切口延迟愈合1例,及切口窦道形成1例。
2.2手术前后VAS、JOA量表评分对比
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升,且术前、术后VAS、JOA评分比较中P<0.05。
3讨论
脊柱结核是临床高发的骨关节结核疾病,同时也属于继发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是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和感染导致椎体发生病变,脊柱骨质受到破坏从而诱发脊柱弯曲及畸形,患者的病程缓慢然而危害性却较高,若不能给予及时妥善的治疗非常容易造成截瘫,所以探索脊柱结核患者的科学治疗方案具有重要臨床价值。以往多通过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然而患者往往存在椎体破坏以及神经损伤等情况,所以传统药物疗效无法取得满意效果。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成为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更加符合患者的治疗需,开放病灶清除术的运用能够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然而缺点在于创伤性较大以及风险较大[2]-[3]。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脊柱内镜技术的辅助对于结核病灶进行清除治疗,实现了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微创治疗,也更加符合近年来的微创治疗理念[4]。通过行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术结合经皮内固定术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在局麻状态下对病灶进行充分清除,同时对于脊柱周边的组织产生的损伤较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手术治疗风险并促进术后的康复。本次对比结果显示,14例患者经治疗术后VAS、JOA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术后并发症率较低。这表明,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李震,郑汉江,刘克斌.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4):325-328.
[2]明敏,杨增敏,陈其义.胸腰椎脊柱结核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刊,2020,55(5):511-515.
[3]饶涛,窦吉辰,刘思源, 等.前入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115.
[4]木太里甫·艾尼瓦尔.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9):74.
关键词:脊柱结核;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经皮内固定术;效果
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疾病中居于首位,该疾病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此类患者往往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伴随各类合并症,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上升。传统的全身性化疗在应用中无法确保病灶中心充分的药物浓度,并且长期采用抗结核药物容易诱发患者肝肾功能异常。开放手术的创伤性较大,且术后感染、失血性休克等并发症风险较高[1],所以还需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近年来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在脊柱结核疾病的治疗中微创治疗日益受到关注。以下将分析对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5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14例脊柱结核患者,男8例/女6例:年龄37~67岁,均值为(52.5±1.3)岁;脊柱结核病程3个月~6年,均值(2.3±0.2)年。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患者均行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首先通过CT和X线片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检查,明确患者脊柱病灶的具体位置。于C臂X线透视辅助下进行定位与穿刺操作。经双侧椎间孔的外口进行穿刺,逐步进入患者椎间隙。通过逐级扩张套管,置入工作套管,之后建立双侧工作通道,在脊柱内镜的辅助下对椎体与椎间隙当中的病灶组织进行充分清除。之后对工作套管的方向进行适当调整,向双侧椎旁与前方进行探查和冲洗,并对脓腔中残余脓液充分清除,利用双氧水进行反复冲洗,之后放置双腔管。于手术后应用连霉素(1.0g)+异烟肼(0.1g)+生理盐水(100ml)混合溶液对病灶腔和脓肿腔实施持续泵入化疗。同时患者术前术后需接受规范的四联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1.3评价标准
(1)统计患者的常规围术期指标,例如手术用时、术后病椎愈合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等。(2)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随访1个月时利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对于患者的局部疼痛度与脊柱功能进行评估,VAS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度越强。JOA为0~12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脊柱功能恢复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围术期指标统计
14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58.59±10.19)min,术后病椎愈合时间为(2.07±0.25±)月,术中失血量为(122.95±17.06)ml,住院时间为(9.79±2.02)d,术后并发症率为14.29%(2/14),包括切口延迟愈合1例,及切口窦道形成1例。
2.2手术前后VAS、JOA量表评分对比
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升,且术前、术后VAS、JOA评分比较中P<0.05。
3讨论
脊柱结核是临床高发的骨关节结核疾病,同时也属于继发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是受到结核杆菌的侵袭和感染导致椎体发生病变,脊柱骨质受到破坏从而诱发脊柱弯曲及畸形,患者的病程缓慢然而危害性却较高,若不能给予及时妥善的治疗非常容易造成截瘫,所以探索脊柱结核患者的科学治疗方案具有重要臨床价值。以往多通过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然而患者往往存在椎体破坏以及神经损伤等情况,所以传统药物疗效无法取得满意效果。随着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成为脊柱结核患者治疗中的主要措施,同时也更加符合患者的治疗需,开放病灶清除术的运用能够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然而缺点在于创伤性较大以及风险较大[2]-[3]。近年来脊柱内镜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通过脊柱内镜技术的辅助对于结核病灶进行清除治疗,实现了对脊柱结核患者的微创治疗,也更加符合近年来的微创治疗理念[4]。通过行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术结合经皮内固定术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在局麻状态下对病灶进行充分清除,同时对于脊柱周边的组织产生的损伤较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手术治疗风险并促进术后的康复。本次对比结果显示,14例患者经治疗术后VAS、JOA量表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术后并发症率较低。这表明,采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价值。
综上所述,在脊柱结核患者治疗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李震,郑汉江,刘克斌.单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早期脊柱结核的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4):325-328.
[2]明敏,杨增敏,陈其义.胸腰椎脊柱结核不同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刊,2020,55(5):511-515.
[3]饶涛,窦吉辰,刘思源, 等.前入路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115.
[4]木太里甫·艾尼瓦尔.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