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律失常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血液黏度比、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可使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得以改善。
关键词:心律失常 益气活血法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为常见心脏疾病后遗症,临床上在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其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用药会引发耐药性的出现,且部分药物会抑制心肌兴奋性,限制药物应用范围[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中医药物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备独特优势,不仅可发挥较好治疗效果,同时长期用药无耐药性,安全性高[2]。本次研究就选取心律失常患者66例,探讨益气活血法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52.8±4.6)岁;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31~79岁,平均(53.2±4.8)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X线胸片检查。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同时为患者开展24h心电图监护。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汤进行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丹参、炙甘草、白参、茯苓、当归各20g,柏子仁、黄仁、苦参各15g。辩证加减:气血瘀阻则加用半夏、白术;心神不宁加用生龙骨、牡蛎;气血虚弱加用红参;心阴不足加用麦门冬、五味子;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改善参照ESVE标准进行评价:短阵实性心动過速发作减少90%及以上,频发实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70%及以上,成对实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80%及以上,则为显效;三项指标数值为50%、50%、60%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 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血液黏度比、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具备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诱发疾病为冠心病,发病原因为心气不足,血液循环受阻,心脉瘀阻,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出现会导致患者胸闷不适、肢体倦怠、阵发性胸痛,因此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需以正虚为本。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药物对心律失常开展治疗,但其大部分为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明显,长期应用会导致耐药性的发生,且部分药物会抑制机体心肌兴奋性,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从而达到化瘀行气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活血化瘀法可取得与西药类似的治疗效果。西药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3],由此说明活血化瘀法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对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活血化瘀法治疗过程中,补血治疗的开展可使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可使患者机体心功能得以提升,尤其是可使血脂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依靠使患者机体气血运行得以改善,从而达到化瘀补血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血液黏度比、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使患者机体心功能得以提升。这也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报道相符。分析其原由,丹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的应用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得到改善,从而使脂质合成得到抑制,由此使患者机体血脂水平得以调节,进而使其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邓雅芳,徐强,黄宇虹,等.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8,35(06):430-435.
[2]邹凌,龙文杰,唐雅琴,等.归脾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3):1793-1797.
[3]陈金锋,刘超峰,范虹,等.加味雷氏养心活血汤治疗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4(04):12-13.
关键词:心律失常 益气活血法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为常见心脏疾病后遗症,临床上在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其虽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长期用药会引发耐药性的出现,且部分药物会抑制心肌兴奋性,限制药物应用范围[1]。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中医药物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备独特优势,不仅可发挥较好治疗效果,同时长期用药无耐药性,安全性高[2]。本次研究就选取心律失常患者66例,探讨益气活血法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33~78岁,平均(52.8±4.6)岁;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31~79岁,平均(53.2±4.8)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X线胸片检查。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同时为患者开展24h心电图监护。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汤进行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丹参、炙甘草、白参、茯苓、当归各20g,柏子仁、黄仁、苦参各15g。辩证加减:气血瘀阻则加用半夏、白术;心神不宁加用生龙骨、牡蛎;气血虚弱加用红参;心阴不足加用麦门冬、五味子;每天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共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指标、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律失常改善参照ESVE标准进行评价:短阵实性心动過速发作减少90%及以上,频发实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70%及以上,成对实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80%及以上,则为显效;三项指标数值为50%、50%、60%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 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血液黏度比、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心律失常具备较高的发病率,其主要诱发疾病为冠心病,发病原因为心气不足,血液循环受阻,心脉瘀阻,导致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出现会导致患者胸闷不适、肢体倦怠、阵发性胸痛,因此在对疾病进行治疗时,需以正虚为本。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药物对心律失常开展治疗,但其大部分为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明显,长期应用会导致耐药性的发生,且部分药物会抑制机体心肌兴奋性,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从中医角度来看,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从而达到化瘀行气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明显差异,提示在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活血化瘀法可取得与西药类似的治疗效果。西药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证实[3],由此说明活血化瘀法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在对心律失常患者开展活血化瘀法治疗过程中,补血治疗的开展可使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可使患者机体心功能得以提升,尤其是可使血脂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依靠使患者机体气血运行得以改善,从而达到化瘀补血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血液黏度比、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低切全血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使患者机体心功能得以提升。这也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报道相符。分析其原由,丹参、黄芪、当归等药物的应用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得到改善,从而使脂质合成得到抑制,由此使患者机体血脂水平得以调节,进而使其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邓雅芳,徐强,黄宇虹,等.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8,35(06):430-435.
[2]邹凌,龙文杰,唐雅琴,等.归脾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3):1793-1797.
[3]陈金锋,刘超峰,范虹,等.加味雷氏养心活血汤治疗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兼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4(0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