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美术教学评价活动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是笔者结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对在美术课堂上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课堂授课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c)-0235-01
美术课堂教育的评价伴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深入,逐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美术学科的评价标准要比其它学科含蓄、模糊得多,它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其与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不符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自身内心世界的变化,把自己的观点以一种较为激烈的方式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之上,抑制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使学生不具备自我表现和自我评价的意识。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结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优化改进传统评价方式。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做出了几点总结:在作品的评价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美术课堂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带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不再以课堂作业的优劣好坏作为评价评定的标准,要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开展的教学评价活动所得的体会。
1 改进优化作业评价
评价中,我一改以往教师选优秀作品展示的作法,让学生把作品分小组集中在一起,先开展自我评价,再进行生生互评。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状态,学生显得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学生互评是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所以说,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的。
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其中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多维度的,其评价方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例如,笔者十分注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他们的作品的题材内容、表达主题方面、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在生活思考、选择创作素材,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好地表现创作主题。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促使学生综合各方意见而不断自我修正,力求使创作的作品臻于完美。
2 教师的评价要有人情味
情感既是人在意识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感作为人类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没有情感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且,情感是艺术的一种属性。艺术的形、色、质……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更容易唤起人的某种情感。因此,普通美术教育必然带有强烈的情意性。
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探索出了多种适合评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老师的笑脸”是一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强烈的刺激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我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无论他们交上来的作品水平高低,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甚至在他们努力而认真的创作过程中,我都用激励的语言赞扬他们。因为,他们的的确确神情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美术创作活动中,作为教师,不能对他们的努力视而不见。
3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可是每個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学生本质的有个性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差异性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特征,我们知道,艺术是以表现价值观为主,价值观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而且,这种价值取向也会影响到感知的过程和结果。
另外,学生的个性气质也会造成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关于这一点已经有许多的心理学家和美术教育家研究证实。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上,一些学生表现得大洒脱或马虎草率,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得工整细腻或拘谨局促;一些学生追求客观再现,另一些则偏爱主观表现。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而且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
在教学中我经常感受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于是,我常常在布置完作业后鼓励他们,谁先按要求完成好作品,就可以将你的作品贴在前面展示板上,并由教师和同学们讲评。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作品,不管水平高低第一个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的学生最得意、最高兴。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就会更兴趣盎然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
4 结语
美术是极少数注重经验性的学科之一。它要求每一个人直接处于某种具体的环境和气氛中,感受和体悟由物质材料构成的世界,并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此,美术教育基本是在经验层次上进行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动学生的感知觉,使他们的身心都投入到美术学习中。美术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充分发挥评价技巧,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信在美术课堂,如果我们的评价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会为今天的小鹰描绘出多彩童年!
参考文献
[1] 杨劲松.论美院课程设置改革[J].艺术探索,2000(4).
[2] 王景龙.设计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素质训练[J].职教论坛,2004(20).
[3] 冯念军.对当代素描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J].书画世界,2009(3).
关键词:美术课堂授课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8(c)-0235-01
美术课堂教育的评价伴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深入,逐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美术学科的评价标准要比其它学科含蓄、模糊得多,它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在以往的美术教学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其与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违背不符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自身内心世界的变化,把自己的观点以一种较为激烈的方式强加于学生的作品之上,抑制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自我个性的形成,使学生不具备自我表现和自我评价的意识。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结合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优化改进传统评价方式。
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做出了几点总结:在作品的评价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变美术课堂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带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不再以课堂作业的优劣好坏作为评价评定的标准,要以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开展的教学评价活动所得的体会。
1 改进优化作业评价
评价中,我一改以往教师选优秀作品展示的作法,让学生把作品分小组集中在一起,先开展自我评价,再进行生生互评。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状态,学生显得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学生自评,以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和讲述自己的方法为主,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表现、表达能力,通过自评,给他人以成功的经验,给自己以提高的方法。学生互评是要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评价、欣赏、审美的能力。所以说,多样的评价方式是从注重创作结果向注重创作过程的美术教育观发展的。
新课程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其中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主体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多维度的,其评价方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例如,笔者十分注重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他们的作品的题材内容、表达主题方面、创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在生活思考、选择创作素材,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更好地表现创作主题。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促使学生综合各方意见而不断自我修正,力求使创作的作品臻于完美。
2 教师的评价要有人情味
情感既是人在意识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感作为人类的心理现象,具有普遍性,没有情感的人是不存在的。而且,情感是艺术的一种属性。艺术的形、色、质……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直观形象和符号,更容易唤起人的某种情感。因此,普通美术教育必然带有强烈的情意性。
在教学中,我积极尝试,探索出了多种适合评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发展个性。“老师的笑脸”是一种有趣并富有人情味的评价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特别受学生们的欢迎,强烈的刺激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大大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我的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无论他们交上来的作品水平高低,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甚至在他们努力而认真的创作过程中,我都用激励的语言赞扬他们。因为,他们的的确确神情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美术创作活动中,作为教师,不能对他们的努力视而不见。
3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可是每個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学生本质的有个性的东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
在普通美术教育中,差异性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特征,我们知道,艺术是以表现价值观为主,价值观反映出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而且,这种价值取向也会影响到感知的过程和结果。
另外,学生的个性气质也会造成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差异。关于这一点已经有许多的心理学家和美术教育家研究证实。在美术学习和创作上,一些学生表现得大洒脱或马虎草率,另一些学生则表现得工整细腻或拘谨局促;一些学生追求客观再现,另一些则偏爱主观表现。个体的差异性,不仅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而且反映在他们的学习效果上。
在教学中我经常感受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越高,争取成功的愿望和表现欲越强。于是,我常常在布置完作业后鼓励他们,谁先按要求完成好作品,就可以将你的作品贴在前面展示板上,并由教师和同学们讲评。这时你会发现全班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抓紧时间绘制作品,不管水平高低第一个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的学生最得意、最高兴。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得到展示和好评,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就会更兴趣盎然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
4 结语
美术是极少数注重经验性的学科之一。它要求每一个人直接处于某种具体的环境和气氛中,感受和体悟由物质材料构成的世界,并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因此,美术教育基本是在经验层次上进行的。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动学生的感知觉,使他们的身心都投入到美术学习中。美术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充分发挥评价技巧,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信在美术课堂,如果我们的评价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征询探讨,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为学生的美术创作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建构,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会为今天的小鹰描绘出多彩童年!
参考文献
[1] 杨劲松.论美院课程设置改革[J].艺术探索,2000(4).
[2] 王景龙.设计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与素质训练[J].职教论坛,2004(20).
[3] 冯念军.对当代素描实践性教学的再认识[J].书画世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