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项值得深究的课题,有时难免存在一些困惑、走一些弯路,或者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导致课改难以真正推行,使“新课改”成为一纸空文。本文结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对有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摸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整合 实效 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73-02
在人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1(以下简称必修1)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再加上必修1教学本身难度就大,要求也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一学期下来,教师的感觉是:很多时候都在赶课;学生的感觉是:历史内容不仅多,而且学完以后,知识难成系统,支离破碎,比我想象中的历史要难学多了。但是,仔细斟酌,新课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难以操作,只要用心研读课标和教材,化繁为简,大胆取舍,就能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现笔者结合必修1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作的一些尝试总结如下,敬请指正。
一、教学内容要精整合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教科书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由于新课程打破了以往通史编排体例,而是完全以“归同纳宗”的专题形式呈现,这不仅是给学生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教师的巨大考验。必修1展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在课本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多而杂、抽象而系统性缺乏等特点。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结合新课标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言简意赅化、提纲挈领化。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要大胆取舍,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整合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主干,减少枝叶,该杨弃的要大胆杨弃,有时甚至要敢于动大手术、作大整合,包括教学目的的重新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等。这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却是历史新课程教学所必须为之的。
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我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是:
(一)大国穷变,面临变化复杂的国际环境
(二)独立自主,从容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1.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新中国外交形象的展示: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人民版,岳麓版、人教版、大象版等,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抗战的一些史实,都是从抗日战争纵向发展过程的单一视角来编排史实内容的,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要解决这一缺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比较不同版本的内容,结合图片和课件等,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精整合,生成能体现全民族抗战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活动要重实效
这里所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历史常规课教学中(不同于独立探究活动课)外显的行为活动,用时少,又能很快吸引学生眼球,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所谓教学要注重和学生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水平,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中,我设计了自导自演的情景短剧《雅典公民帕帕提的一天》:
情境一:帕帕提是生活在公元前399年雅典郊区的一位农民,今年三十岁,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问题1,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召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提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情境二:帕帕提的妻子也想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帕帕提拗不过她,只有带着她一起去。到了会场门口,妻子被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不准她进入,她只好回去了。——问题2,帕帕提的妻子为什么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情境三:会场里像往常一样热闹,今天他们要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帕帕提不识字,只好让旁边的一个人代他在陶片上写,至于那个人写的是谁的名字,帕帕提不知道。最后贵族李维高票当选,他的种种危害城邦的行为被大家唾骂。——问题3,这种投票方式叫什么?
情境四:公民大会结束后,帕帕提通过抽签很幸运的成为陪审法庭的一名法官,今天他们要审判的是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他的强硬态度惹恼了众人,大大纷纷谴责,最后法庭以“误导青年”等荒唐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问题4,这个例子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缺陷?
这个情景剧在实际教学中是承上启下的环节,问题1到问题3学生都能快速地回答,问题4则涉及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教师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不需学生花过多时间排练,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用到,又能使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风趣幽默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当他们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热情参与课堂,进行思考、讨论、探索的时候,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还可以适时设置悬念,巧用音乐、诗歌、图片、历史片断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要能达到实效、高效
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三、教学要贴近现实
学历史不应该只是学“历史”。不管是老课程的历史课堂,还是新课程的历史课堂,都应关注时事,用时代鲜活的故事和语言去诠释历史精彩的瞬间。如在和学生一起探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我列举了2010年英国大选一例来方便学生掌握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构成:
英国首相布朗12日在最后一次前往议会 接受议员提问之后,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宣告结束自己3年的首相生涯。英国执政党保守党新任领袖卡梅伦12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取代布朗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再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一)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三)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只要问题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集中起来去认真思考,教学效果较好,也能体现历史为现实和未来社会服务的功能。
依史之框,缀史之魂。很多人认为新课改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但我们为何不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呢?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在黑夜里走路的人。我们是眼睛,学生是手脚。眼睛要在黑暗里寻找光明,同时手脚也要摸索道路,不断前进。期间难免遭遇困难,但我们要用智慧去化解所有问题。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让我们勇敢尝试和探索!
【作者简介】青钰娇,女,中学二级,南山实验学校历史备课组长,任教5年。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整合 实效 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073-02
在人民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1(以下简称必修1)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到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参考资料少。再加上必修1教学本身难度就大,要求也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一学期下来,教师的感觉是:很多时候都在赶课;学生的感觉是:历史内容不仅多,而且学完以后,知识难成系统,支离破碎,比我想象中的历史要难学多了。但是,仔细斟酌,新课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难以操作,只要用心研读课标和教材,化繁为简,大胆取舍,就能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现笔者结合必修1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作的一些尝试总结如下,敬请指正。
一、教学内容要精整合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教科书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由于新课程打破了以往通史编排体例,而是完全以“归同纳宗”的专题形式呈现,这不仅是给学生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教师的巨大考验。必修1展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在课本内容编排上,呈现出多而杂、抽象而系统性缺乏等特点。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结合新课标要求,仔细研读教材,将教材内容言简意赅化、提纲挈领化。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要大胆取舍,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收手时就收手”。整合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突出主干,减少枝叶,该杨弃的要大胆杨弃,有时甚至要敢于动大手术、作大整合,包括教学目的的重新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重新调整等。这虽然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却是历史新课程教学所必须为之的。
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我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是:
(一)大国穷变,面临变化复杂的国际环境
(二)独立自主,从容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1.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3.新中国外交成熟的重要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新中国外交形象的展示: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日内瓦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教学内容的整合还包括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的整合。
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人民版,岳麓版、人教版、大象版等,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抗战的一些史实,都是从抗日战争纵向发展过程的单一视角来编排史实内容的,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要解决这一缺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比较不同版本的内容,结合图片和课件等,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精整合,生成能体现全民族抗战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活动要重实效
这里所说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历史常规课教学中(不同于独立探究活动课)外显的行为活动,用时少,又能很快吸引学生眼球,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所谓教学要注重和学生互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水平,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培养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如在《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中,我设计了自导自演的情景短剧《雅典公民帕帕提的一天》:
情境一:帕帕提是生活在公元前399年雅典郊区的一位农民,今年三十岁,是家中的男主人。今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问题1,公民大会每十天就召开一次,严重影响帕帕提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这是为什么?
情境二:帕帕提的妻子也想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帕帕提拗不过她,只有带着她一起去。到了会场门口,妻子被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不准她进入,她只好回去了。——问题2,帕帕提的妻子为什么不能参加公民大会?
情境三:会场里像往常一样热闹,今天他们要投票选出民主的妨碍者。帕帕提不识字,只好让旁边的一个人代他在陶片上写,至于那个人写的是谁的名字,帕帕提不知道。最后贵族李维高票当选,他的种种危害城邦的行为被大家唾骂。——问题3,这种投票方式叫什么?
情境四:公民大会结束后,帕帕提通过抽签很幸运的成为陪审法庭的一名法官,今天他们要审判的是苏格拉底。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他的强硬态度惹恼了众人,大大纷纷谴责,最后法庭以“误导青年”等荒唐的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问题4,这个例子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缺陷?
这个情景剧在实际教学中是承上启下的环节,问题1到问题3学生都能快速地回答,问题4则涉及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教师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不需学生花过多时间排练,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用到,又能使课堂氛围达到一个高潮,具有可操作性。教师的风趣幽默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当他们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热情参与课堂,进行思考、讨论、探索的时候,历史学科的有效教学才能得到保证。教师还可以适时设置悬念,巧用音乐、诗歌、图片、历史片断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只要能达到实效、高效
的作用,何乐而不为?
三、教学要贴近现实
学历史不应该只是学“历史”。不管是老课程的历史课堂,还是新课程的历史课堂,都应关注时事,用时代鲜活的故事和语言去诠释历史精彩的瞬间。如在和学生一起探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我列举了2010年英国大选一例来方便学生掌握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权力构成:
英国首相布朗12日在最后一次前往议会 接受议员提问之后,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宣告结束自己3年的首相生涯。英国执政党保守党新任领袖卡梅伦12日下午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前往白金汉宫,接受女王授权组建新一届内阁,并从女王手中接受御玺,正式就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取代布朗上台组阁,那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再如,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一)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三)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只要问题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充分集中起来去认真思考,教学效果较好,也能体现历史为现实和未来社会服务的功能。
依史之框,缀史之魂。很多人认为新课改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主义,但我们为何不突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呢?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在黑夜里走路的人。我们是眼睛,学生是手脚。眼睛要在黑暗里寻找光明,同时手脚也要摸索道路,不断前进。期间难免遭遇困难,但我们要用智慧去化解所有问题。借着新课改的东风,让我们勇敢尝试和探索!
【作者简介】青钰娇,女,中学二级,南山实验学校历史备课组长,任教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