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以便顺应学生,顺应时代的变化。以高年级课文《水》的教学为例,谈谈未来教室下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未来教室;多媒体;PPT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5-0045-03
1 前言
手机、Pad、电脑、投影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很多学生不用学习,就已经能用电脑查资料,用手机玩游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以便顺应学生,顺应时代的变化。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水》一课的教学,谈谈未来教室下的语文课堂。
《水》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因缺水所感受到的苦与乐。但是对于生活在水乡的学生来说,缺水的感觉并不强烈,也不能体会到文中缺水的“苦”和得水的“乐”。为此,可以借助未来教室,让学生切实体会缺水的感觉。
2 视频音乐垫基调,增加感染力
苏州是一个水乡,到处小桥流水,湖泊一个连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学生不缺水,也就很难感受到水的珍贵。而本文作者生活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如何才能让水乡的学生感受到水的珍贵,感受到缺水的痛苦,感受到有水的快乐,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充分利用未来教室这个平台,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音乐,在课前让学生看一看,刺激他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让他们感受到缺水的不方便、缺水的苦。例如:当学生看到水龙头里不出水,喝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那看起来黄黄的、浑浊的水时,都张大嘴巴,无法相信这样的水也能喝;当学生看到那里的孩子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能洗澡时,都感觉浑身难受;当学生看到地面裂开一尺来宽的裂痕,小草、庄稼都枯死在农田里,村子里只有单调的黄色,空中飘荡着粉尘时,都忍不住发出“太干了”的感慨。
这一幕幕的景象、声音无不刺激着学生的神经,缺水的画面无不环绕在他们的眼前,对水的渴望也充斥在他们的内心,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水乡的美、有水的乐。而这些都是借助未来教室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语文课堂打下基调,用直观生动的画面,解决课文难题。
3 巧用动画抓主线,紧扣主旋律
纵观小学六年的语文教材,可以发现低年级的课文是有拼音的,语句较短;中年级的课文不再注音,相比低年级的课文有所加长,但是教学一篇课文的时间是三课时,所以也来得及细细揣摩课文;但是到了高年级,课文明显长了,要掌握的知识也多了,教学时间也缩短为两课时。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重要的知识,得到最扎实的训练呢?这就需要教师删繁就简,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框架,抓住课文主旋律,体会中心思想。
仔细揣摩,笔者觉得课文后面的习题便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课文先写了村子里缺水的苦,后写了自己洗澡的乐,这快乐的背后让人读出了苦,因此,作者写乐就是为了衬托苦,应抓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带领学生体验苦与乐。
在明确了本课的主線之后,笔者选择在教学“一场雨洗澡”和“一勺水洗澡”两个场景时,通过自定义动画,在学生体会快乐的同时,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结合未来教室的多媒体功能,采用一个字一个字的形式出现,仿佛是印在学生眼里、心里,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感悟与这句话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理解。这或许比简单地出示句子更显得有深度。
有时候,情到深处,句子的出现形式也决定着学生对感情的感知程度,这样单个字的出现一定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头,产生共鸣。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共情。
4 画面转换补空白,激发想象力
未来教室是开放的,技术是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旨在解决教学难点。如果不经过思考,语言文字便是枯燥的;如果你去想象,那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一部电影,这是鲜活的。有的教师说,散文思想比较深,是最难教的。的确,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感悟也不同,却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散文虽然难以理解,但是散文有文眼,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让学生都能体会到缺水的苦呢?这时就要充分利用未来教室了。首先,读完课文,学生都说缺水是苦的,那苦在哪里呢?要求他们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谈。有的学生找出了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话。
案例1:体会缺水的苦片段
PPT出示课文句子:“记得那时候……,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生: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可以具体抓住一些词语来谈一谈吗?
生:我从一些数量词读出来的,如:“一个村子的人”,说明要喝水的人很多;“十公里之外”,说明路很远。
(画面转换:图片出示路途之远)
师:是呀,“一处很小的泉眼”,说明(生一起:水源很小);“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说明(生一起:排队的时间很长);“挑上一担回家”,说明(生:取的水很少)。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画面转换:图片出示排队人数之多)
生:在作者的家乡,在炎炎烈日下,走了长长的路,人们排着长龙,在一处小小的泉眼处取水,等了很久,才挑上一担回家。
师:这样挑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生1:水真甜啊。
生2:水真清凉啊。
生3:喝个水真是太不容易了。
生4:我觉得缺水的日子真苦啊。
有时候,要培养学生把一篇课文读薄,归纳总结;又有时候,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厚,读出文字背后的问题。通过未来教室中PPT图片的转换运用,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展示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通过填补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那挑水的画面,用心感受缺水的苦。 5 相机出示教方法,积累阅读经验
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千千万,怎样才能适宜地、自然地教给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灌输呢?笔者认为高年级的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给学生。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反衬的方法是要让学生体会、了解的。那什么是反衬呢?如果单一地告诉学生,他们肯定不理解,怎么办?结合课文,通过两个细节描写,花了很多笔墨来写洗澡的快乐。
通过PPT出示两个场景,首先是一场雨洗澡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小孩儿们、大人们在雨天的表现。相机圈出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并以红色字体的形式出现,能够显而易见地让学生明白从这一段的重点字词中看出这是动作描写。
另一个场景是一勺水洗澡。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滑”,点红三个字,让他们感悟水流动的慢。“听到、感受到”,体会血液的呐喊、肌肤的渴望,而这些感觉却来源于一勺水,从而感受到作者的享受和水的珍贵。通过把“听到、感受到”这些词眼变大、变红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一边体会一边总结写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把这些方法出示在未来教室电子屏右边,便于总结方法。
未来教室中对于重点字词的重点显示和做批注的展示,都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其中未来教室是双板教学,左边的电子板可以随着教学进度随时变化,而右边的电子板可以固定不变,把本课的思路、教学方法一直留在黑板上,贯穿全文。当学生感受到作者洗澡的快乐时,笔者问学生:你们觉得一场雨洗澡和一勺水洗澡真的快乐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越是写下雨天的享受,越能让我们体会到缺水的痛苦;越是写一勺水的舒畅,越能让我们体会到缺水的辛酸,这种写法就叫反衬。此时,再点明写法,学生就都心领神会了。
6 音频输出重朗读,发展言语思维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1]。如果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情感,那么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便于积累记忆。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再让他们通过朗读去表达,便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并陶冶情操。课堂中,抓住两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未来教室资源丰富,可以选择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比如录音示范读、配乐读等。在此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好两种充分准备。
当学生体会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时,找出相关的语句。通过师生、生生間的交流,学生已经感受到缺水的苦,这里采用录音师范读,听别人的朗读想象,自己尝试边朗读边想象,然后通过各自的朗读,有的沉重、有的缓慢、有的呐喊,读出内心的感悟。
想让学生好好体会的是一勺水洗澡时的场景,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身体、内心的感觉,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通过让学生自己读、细细读、想象读、听生读、伴着音乐读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让情感在课堂中释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进一步拓展、升华。
通过利用未来教室示范、渲染,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
7 归类总结促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虽然本堂课的学习结束了,但是阅读才刚刚开始。结合本课内容和作者的背景,让学生介绍这篇课文是编者根据原文改编而成,原文的题目是“饿水”,是马朝虎对水的印象,也是他对母亲及兄弟的回忆。希望学生课后可以去看看,多角度地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扩展阅读的宽度。
除此之外,读作者,了解作者的情感经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未来教室的资源搜索,选择马朝虎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出示PPT推荐给学生。语文书上的课文是有限的,学生读的书应该是无限的;课文是一个范文、范本,学了一篇课文,就应该让学生读一类文章,以点带面,发散出去,提高学生阅读的宽度、广度和深度。而未来教室正是有这样一种优势,它资源丰富,提取方便,正好有利于学生去搜索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它的资源,就能让它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8 结语
通过上述未来教室教学的例子,不难发现,现在的语文教学与未来教室已经密不可分,未来教室中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为语文课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真正地做到语文教学与未来教室相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军其,王忠华.电子双板与PGP环境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 语文课堂;未来教室;多媒体;PPT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5-0045-03
1 前言
手机、Pad、电脑、投影已经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很多学生不用学习,就已经能用电脑查资料,用手机玩游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课堂在悄然发生变化,以便顺应学生,顺应时代的变化。笔者结合小学高年级《水》一课的教学,谈谈未来教室下的语文课堂。
《水》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文中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因缺水所感受到的苦与乐。但是对于生活在水乡的学生来说,缺水的感觉并不强烈,也不能体会到文中缺水的“苦”和得水的“乐”。为此,可以借助未来教室,让学生切实体会缺水的感觉。
2 视频音乐垫基调,增加感染力
苏州是一个水乡,到处小桥流水,湖泊一个连一个,生活在这里的学生不缺水,也就很难感受到水的珍贵。而本文作者生活在一个严重缺水的地方,如何才能让水乡的学生感受到水的珍贵,感受到缺水的痛苦,感受到有水的快乐,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充分利用未来教室这个平台,寻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音乐,在课前让学生看一看,刺激他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让他们感受到缺水的不方便、缺水的苦。例如:当学生看到水龙头里不出水,喝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那看起来黄黄的、浑浊的水时,都张大嘴巴,无法相信这样的水也能喝;当学生看到那里的孩子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都不能洗澡时,都感觉浑身难受;当学生看到地面裂开一尺来宽的裂痕,小草、庄稼都枯死在农田里,村子里只有单调的黄色,空中飘荡着粉尘时,都忍不住发出“太干了”的感慨。
这一幕幕的景象、声音无不刺激着学生的神经,缺水的画面无不环绕在他们的眼前,对水的渴望也充斥在他们的内心,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水乡的美、有水的乐。而这些都是借助未来教室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语文课堂打下基调,用直观生动的画面,解决课文难题。
3 巧用动画抓主线,紧扣主旋律
纵观小学六年的语文教材,可以发现低年级的课文是有拼音的,语句较短;中年级的课文不再注音,相比低年级的课文有所加长,但是教学一篇课文的时间是三课时,所以也来得及细细揣摩课文;但是到了高年级,课文明显长了,要掌握的知识也多了,教学时间也缩短为两课时。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重要的知识,得到最扎实的训练呢?这就需要教师删繁就简,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框架,抓住课文主旋律,体会中心思想。
仔细揣摩,笔者觉得课文后面的习题便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课文先写了村子里缺水的苦,后写了自己洗澡的乐,这快乐的背后让人读出了苦,因此,作者写乐就是为了衬托苦,应抓住“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带领学生体验苦与乐。
在明确了本课的主線之后,笔者选择在教学“一场雨洗澡”和“一勺水洗澡”两个场景时,通过自定义动画,在学生体会快乐的同时,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结合未来教室的多媒体功能,采用一个字一个字的形式出现,仿佛是印在学生眼里、心里,给予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感悟与这句话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理解。这或许比简单地出示句子更显得有深度。
有时候,情到深处,句子的出现形式也决定着学生对感情的感知程度,这样单个字的出现一定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头,产生共鸣。因此,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达到共情。
4 画面转换补空白,激发想象力
未来教室是开放的,技术是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旨在解决教学难点。如果不经过思考,语言文字便是枯燥的;如果你去想象,那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画面、一部电影,这是鲜活的。有的教师说,散文思想比较深,是最难教的。的确,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感悟也不同,却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散文虽然难以理解,但是散文有文眼,一个字、一组词、一句话,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但是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让学生都能体会到缺水的苦呢?这时就要充分利用未来教室了。首先,读完课文,学生都说缺水是苦的,那苦在哪里呢?要求他们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谈。有的学生找出了第一段中的第二句话。
案例1:体会缺水的苦片段
PPT出示课文句子:“记得那时候……,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生: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可以具体抓住一些词语来谈一谈吗?
生:我从一些数量词读出来的,如:“一个村子的人”,说明要喝水的人很多;“十公里之外”,说明路很远。
(画面转换:图片出示路途之远)
师:是呀,“一处很小的泉眼”,说明(生一起:水源很小);“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说明(生一起:排队的时间很长);“挑上一担回家”,说明(生:取的水很少)。透过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画面转换:图片出示排队人数之多)
生:在作者的家乡,在炎炎烈日下,走了长长的路,人们排着长龙,在一处小小的泉眼处取水,等了很久,才挑上一担回家。
师:这样挑过来的水你喝一口,品出了什么滋味?
生1:水真甜啊。
生2:水真清凉啊。
生3:喝个水真是太不容易了。
生4:我觉得缺水的日子真苦啊。
有时候,要培养学生把一篇课文读薄,归纳总结;又有时候,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厚,读出文字背后的问题。通过未来教室中PPT图片的转换运用,让学生把心中所想展示出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通过填补课文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那挑水的画面,用心感受缺水的苦。 5 相机出示教方法,积累阅读经验
语文阅读的方法有千千万,怎样才能适宜地、自然地教给学生,而不是单纯地灌输呢?笔者认为高年级的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师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时机润物细无声地渗透给学生。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反衬的方法是要让学生体会、了解的。那什么是反衬呢?如果单一地告诉学生,他们肯定不理解,怎么办?结合课文,通过两个细节描写,花了很多笔墨来写洗澡的快乐。
通过PPT出示两个场景,首先是一场雨洗澡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小孩儿们、大人们在雨天的表现。相机圈出句子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并以红色字体的形式出现,能够显而易见地让学生明白从这一段的重点字词中看出这是动作描写。
另一个场景是一勺水洗澡。引导学生抓住三个“滑”,点红三个字,让他们感悟水流动的慢。“听到、感受到”,体会血液的呐喊、肌肤的渴望,而这些感觉却来源于一勺水,从而感受到作者的享受和水的珍贵。通过把“听到、感受到”这些词眼变大、变红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一边体会一边总结写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并把这些方法出示在未来教室电子屏右边,便于总结方法。
未来教室中对于重点字词的重点显示和做批注的展示,都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其中未来教室是双板教学,左边的电子板可以随着教学进度随时变化,而右边的电子板可以固定不变,把本课的思路、教学方法一直留在黑板上,贯穿全文。当学生感受到作者洗澡的快乐时,笔者问学生:你们觉得一场雨洗澡和一勺水洗澡真的快乐吗?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越是写下雨天的享受,越能让我们体会到缺水的痛苦;越是写一勺水的舒畅,越能让我们体会到缺水的辛酸,这种写法就叫反衬。此时,再点明写法,学生就都心领神会了。
6 音频输出重朗读,发展言语思维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1]。如果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情感,那么朗读可以让学生把情感体验表达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便于积累记忆。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有了一定的感悟之后,再让他们通过朗读去表达,便可以锻炼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并陶冶情操。课堂中,抓住两处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未来教室资源丰富,可以选择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比如录音示范读、配乐读等。在此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做好两种充分准备。
当学生体会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时,找出相关的语句。通过师生、生生間的交流,学生已经感受到缺水的苦,这里采用录音师范读,听别人的朗读想象,自己尝试边朗读边想象,然后通过各自的朗读,有的沉重、有的缓慢、有的呐喊,读出内心的感悟。
想让学生好好体会的是一勺水洗澡时的场景,作者用细腻的文笔,描绘出身体、内心的感觉,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材料。通过让学生自己读、细细读、想象读、听生读、伴着音乐读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让情感在课堂中释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进一步拓展、升华。
通过利用未来教室示范、渲染,更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
7 归类总结促阅读,推荐阅读书目
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虽然本堂课的学习结束了,但是阅读才刚刚开始。结合本课内容和作者的背景,让学生介绍这篇课文是编者根据原文改编而成,原文的题目是“饿水”,是马朝虎对水的印象,也是他对母亲及兄弟的回忆。希望学生课后可以去看看,多角度地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扩展阅读的宽度。
除此之外,读作者,了解作者的情感经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未来教室的资源搜索,选择马朝虎的成长经历和他的其他一些文学作品,出示PPT推荐给学生。语文书上的课文是有限的,学生读的书应该是无限的;课文是一个范文、范本,学了一篇课文,就应该让学生读一类文章,以点带面,发散出去,提高学生阅读的宽度、广度和深度。而未来教室正是有这样一种优势,它资源丰富,提取方便,正好有利于学生去搜索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它的资源,就能让它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8 结语
通过上述未来教室教学的例子,不难发现,现在的语文教学与未来教室已经密不可分,未来教室中的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为语文课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来辅助自己的教学,真正地做到语文教学与未来教室相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军其,王忠华.电子双板与PGP环境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