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后,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为进入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效有趣的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教师需要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巧用激励手段、注重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96
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知识面局限于课本教材中,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生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好应用于生活中,使数学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一、创新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思维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因此需要教师选取一些具有引导性的教学内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确保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例如:在进行《解方程》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复习方程的意义,然后出示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然后教师列出方程“600+x=1080”后,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借助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天平秤实物进行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将教材中的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采用这种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思维概括。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同时让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要求,初学时,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进行简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转化成完整系统化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巧用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往往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巧妙地运用激励的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进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入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鼓励,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奖励手段。小学数学的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很枯燥无趣,学生在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就会变得麻木无感,教师在课堂或作业中采用激励的语言作为调味剂,能使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都能充满新鲜感,有效的改善数学学习的心态,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例如:“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你倾听的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的课外知识真的很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强烈的荣誉感,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各个小组进行评分,设置“积极发言组”、“最佳小讲师组”“优秀作业组”……教师也采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的学习,如“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你真的很能理解别人,才能和同学配合的这么好”“你们讨论的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很多,说的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教师给以语言的激励后,还可以给予礼品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实现数学学习的高效发展。
三、注重联系生活,提升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了一定的难度,抽象化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根据教材大纲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就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会表现的很吃力,对于所学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运用,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对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一些案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在课后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设置情境,通过观看一名患者的体温变化的折线图,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的区别,然后通过患者的这个案例,让学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回答实际的问题,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簡单的分析之后,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可以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的进行单式折线图的绘制。教师在数学教学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记录一天中整点的气温,气温记录完毕后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设计相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绘制的统计图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采用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充分的了解折线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了利用折线统计图应用于生活中的便利。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手机套餐、出租车收费、水电费高峰期与平时的收费标准都是灵活运用了数学知识,让学生不断地探索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师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体验数学发挥实践的作用,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的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时,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灌输、填鸭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采用适当的激励的手段,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提升数学的生活应用能力,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勇,潘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7):91-92.
[2]毕晓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4):255.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3-096
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知识面局限于课本教材中,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生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将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更好应用于生活中,使数学的价值得以更好的体现。
一、创新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思维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因此需要教师选取一些具有引导性的教学内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确保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例如:在进行《解方程》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复习方程的意义,然后出示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然后教师列出方程“600+x=1080”后,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借助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天平秤实物进行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将教材中的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采用这种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思维概括。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同时让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书写要求,初学时,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进行简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转化成完整系统化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巧用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往往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时适当巧妙地运用激励的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进而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入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鼓励,在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奖励手段。小学数学的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很枯燥无趣,学生在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就会变得麻木无感,教师在课堂或作业中采用激励的语言作为调味剂,能使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都能充满新鲜感,有效的改善数学学习的心态,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例如:“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你倾听的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的课外知识真的很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强烈的荣誉感,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各个小组进行评分,设置“积极发言组”、“最佳小讲师组”“优秀作业组”……教师也采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的学习,如“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你真的很能理解别人,才能和同学配合的这么好”“你们讨论的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很多,说的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教师给以语言的激励后,还可以给予礼品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实现数学学习的高效发展。
三、注重联系生活,提升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了一定的难度,抽象化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根据教材大纲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就会出现“似懂非懂”的现象,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时就会表现的很吃力,对于所学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运用,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对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一些案例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知识点,在课后的练习中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进行《折线统计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设置情境,通过观看一名患者的体温变化的折线图,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的区别,然后通过患者的这个案例,让学生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回答实际的问题,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簡单的分析之后,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预测,可以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的进行单式折线图的绘制。教师在数学教学课程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记录一天中整点的气温,气温记录完毕后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设计相关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绘制的统计图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通过看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采用这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充分的了解折线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了利用折线统计图应用于生活中的便利。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手机套餐、出租车收费、水电费高峰期与平时的收费标准都是灵活运用了数学知识,让学生不断地探索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师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体验数学发挥实践的作用,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的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时,应该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灌输、填鸭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采用适当的激励的手段,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结合生活实际,提升数学的生活应用能力,实现课堂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为今后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勇,潘金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7):91-92.
[2]毕晓英.试论做好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