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对学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需要教师能够汲取新课改的理念,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可以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融合探究学习活动、情境教学法,逐步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这会起到较好的促学作用,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79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同时,教、学、做三方面也是密切相关的。陶行知先生的“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肯定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问题导学在数学互动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引情设境,开展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源头,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燃起学生内心探究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求知活动中开展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极具启发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避免无益性问题(如是什么?)的提出,多一些发散性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么办?为什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先不要叫学生,而是针对全班学生共同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叫某位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正确思路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转动自己的思维去主动解决自己的认知冲突问题,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方向发展。比如,为让学生能够在独立探索过程中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法,会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笔者在导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的教学知识,开展新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便于笔者开展接下来的教学。
二、设置问题,师生互动
问题的情景设置不是说简单地将情境与问题结合就可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发思维与问题的碰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同时问题情境设置本身就是让越深抱着问题去融入情境,自主地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以初中数学三角函数为例,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设置生活情境。比如教师可以以学校的旗杆为例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每次升旗仪式的时候站在庄严的国旗下面,想不想知道旗杆的高度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怎么通过不用测量的方式来得到旗杆的高度呢?”。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最后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在正午十二点的时候得到旗杆的影子,用旗杆的影子来解题。虽然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实际演练得到的结果,但是学生要将其数据化,体现数学思维才能达到解题的目的。
三、自主学习,相互探究
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定不能忽略的一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一定要先预习知识,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这样才能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不会一脸懵。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数学呢?首先,教师需要在预习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习更加有效。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设置一个成果展示,比如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分享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优势,但是也要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来学习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有限的条件内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四、贴近生活,提高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将生活中关于数学的实例进行讲解,再用这些所学的知识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正哺和反哺的关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的策略进行教学,则有着更容易贴近生活的优点。教师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是通过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去思考,再得出答案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结合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我们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有关“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引入鸡兔同笼问题,帮助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组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再根据记忆和实际生活中的解决办法探寻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方式。教会学生对待一个超出能力范围不多的难题,一步步拆解,把不会的转化成我会的,就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提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淡化了这一部分核心教育的方式,少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不到重点。而问题导学的教学应用方法则避免了这一点,最大程度的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数学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学科,问题导学对数学教学的优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实际,把握课程的问题设置,灵活运用问题导学,并重视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优化,更高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彩云.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8):125-126.
[2]胡灵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88-89.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79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启迪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同时,教、学、做三方面也是密切相关的。陶行知先生的“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肯定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问题导学在数学互动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引情设境,开展新课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源头,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燃起学生内心探究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求知活动中开展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极具启发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避免无益性问题(如是什么?)的提出,多一些发散性提问,如“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么办?为什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先不要叫学生,而是针对全班学生共同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叫某位学生进行解答,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正确思路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数学独立思考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转动自己的思维去主动解决自己的认知冲突问题,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方向发展。比如,为让学生能够在独立探索过程中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法,会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笔者在导入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的教学知识,开展新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便于笔者开展接下来的教学。
二、设置问题,师生互动
问题的情景设置不是说简单地将情境与问题结合就可以了,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发思维与问题的碰撞,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同时问题情境设置本身就是让越深抱着问题去融入情境,自主地去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以初中数学三角函数为例,教师可以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设置生活情境。比如教师可以以学校的旗杆为例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每次升旗仪式的时候站在庄严的国旗下面,想不想知道旗杆的高度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怎么通过不用测量的方式来得到旗杆的高度呢?”。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最后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在正午十二点的时候得到旗杆的影子,用旗杆的影子来解题。虽然这是一种可以通过实际演练得到的结果,但是学生要将其数据化,体现数学思维才能达到解题的目的。
三、自主学习,相互探究
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定不能忽略的一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一定要先预习知识,对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掌握这样才能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不会一脸懵。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数学呢?首先,教师需要在预习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去学习,这样才能让学习更加有效。其次,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设置一个成果展示,比如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分享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优势,但是也要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来学习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有限的条件内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四、贴近生活,提高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将生活中关于数学的实例进行讲解,再用这些所学的知识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正哺和反哺的关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师采用问题导学的策略进行教学,则有着更容易贴近生活的优点。教师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是通过更加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去思考,再得出答案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结合实际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我们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有关“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引入鸡兔同笼问题,帮助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组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再根据记忆和实际生活中的解决办法探寻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决方式。教会学生对待一个超出能力范围不多的难题,一步步拆解,把不会的转化成我会的,就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提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淡化了这一部分核心教育的方式,少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不到重点。而问题导学的教学应用方法则避免了这一点,最大程度的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语:数学是一门有趣又实用的学科,问题导学对数学教学的优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工作者应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实际,把握课程的问题设置,灵活运用问题导学,并重视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优化,更高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彩云.问题导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8):125-126.
[2]胡灵兰.问题导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0(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