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心理辅导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mily2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认为,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角色变换,主要在三个方面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是要从以说教、灌输为主的教育者转为无话不说、平易近人的辅导者;二是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当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三是要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做家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前的一座桥梁。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心理辅导角色
  
  班主任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才中的各种问题,诸如学习、交往、情绪调适、理想抱负等。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中转变角色,以一种新的形象、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笔者对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心理辅导中的角色变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平易近人的辅导者
  
  1.要有正确有效的辅导方法。在班级心理辅导中,班主任要把注意力放在“导”上,而不是“教”上,要启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由班主任来解决学生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引导鼓励——积极活动”的方法。
  “引导”就是指班主任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活动兴趣,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就是班主任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欣赏肯定,并以此营造集体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积极活动”则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投入辅导活动,在活动中努力做到直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小品表演等活动,努力理解、体验角色;认真倾听和观察别人的活动。这种辅导方法能促进全班同学相互交流,分享感受。
  
  2.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諧的气氛。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说:“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班主任应尽量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学生们表达的观点或情感在别人看来是对还是错,班主任都应该表达充分的尊重。当然,其他学生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或情感,但绝不允许取笑或嘲讽他人。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经历,哪怕是一点一滴,也要尽量让学生沐浴在老师的爱和同学的友情中。
  
  二、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1.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班主任应了解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因势利导。中学时代是“成人感”日趋明显的时期,他们希望自己的意志、人格、独立性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他们又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表现欲。班主任处事要公,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信任。班主任表扬学生要充满深情,实事求是,发自肺腑,而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则要学会移情思考。移情(心理互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这是暂时将自己和情感、知觉跟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双方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认可和理解。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在心理辅导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从教育者转变为辅导者,师生之间更应该是朋友关系,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关系。教师不是居高临下地与学生对话,而是像朋友般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有时,班主任在参加学生的讨论时作出自我表露,这并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更加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在辅导活动中营造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班主任只有在心理辅导课中积极起到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作用,转换角色,真诚地面对每位学生,才会受到学生热烈欢迎,学生也才会自然地流露出他们真实的感受,师生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一个积极的具有关爱的环境才会逐渐形成,那么学生在其中就会健康成长、成才。
  
  三、家校之间的一座桥梁
  
  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班主任应该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当前情况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增加家长的心理教育知识,最终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与行为发展的环境。
  
  1.建立班级家长学校,是向家长们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进家长心理辅导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家长学校中,开设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通过对有关青少年心理知识的传授,让家长逐步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特征,掌握与自己子女进行心灵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2.邀请家长共同参加学校的心理教育活动。尽管学校心理教育活动还处于起始阶段,但学校的这些心理教育活动形式对学生在学会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前提下逐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这些活动同样可教育家长,震撼家长的内心,促使他们反思自己教育子女的言行。
  
  3.开通家长心理热线或开设家长心理信箱。开设家长心理热线或家长心理信箱以后,使得家长和学校心理教师、家长和心理专家交流的渠道更加畅通。当然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向学校心理教师发电子邮件及时告知学生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家庭、学校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除此以外,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心理沙龙、家庭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亲子游戏、家庭互助等活动来提高家长的心理教育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家长和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相互理解,而让家长学会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也能够真正让孩子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而这又是学校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菲主编.班级心理辅导.
  [2]张冬梅.初中新生心理辅导设计.教学与管理,2006.
  [3]刘金明.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天津教育,2006,(3).
  [4]学校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1999,5.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认为,克服偏见,“偏爱”后进生;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要多给后进生一点宽容,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 后进生辅导偏见闪光点宽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处在一个关键的年龄阶段,若引导不好,往往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教师有责任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他们不但具有生活的勇气、学习的勇气,而且具有做人的勇气,使他
期刊
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曾撰文指出:“我想说说高考,特别是农村孩子在高考上得到不公正待遇。同样的分数因为录取比例不一样,农村的很多优秀孩子走不进大学的校门。高考上的城乡差别让我们觉得,这是对农村有志青年的不公,凭什么因为地域的原因就减少他们上大学的比例呢?要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拥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不是个小问题。”[1]毋庸讳言,我国高考录取中的地区差异显著,城乡差别悬殊,这已成为制约高考健康和谐、
期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对会计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学生而言,这门课程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学生容易出现畏惧、厌学的情形。如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通过榜样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直接
期刊
作为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能出色地教学,还要有良好的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就班主任该如何管理学生谈谈看法。    一、严格管理,教育学生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他们将“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以下探索,得到了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一、在课堂教学中,搭建创新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充分展示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 物理学科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较大程度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分层探究教学的含义、基本模式两个方面阐述了分层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 分层探究教学含义基本模式    教学实践表明:物理学科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较大程度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问题性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