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对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实施传统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术;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占10~30%,加上这种疾病的高死亡率和复发率、致残率,给患者的家庭带去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上的伤害[1]。本文针对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56.7±4.2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6.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麻,在患者头部CT确定血肿位置后,纵行头皮直切长度约为5.0cm切口,采用乳突撑开器将切口撑开,实施骨窗开颅,将骨窗稍微进行扩大,直径约为3.-4cm,将硬脑膜呈“十”字切开,在脑表面上无血管区域将患者脑皮质切开,进入到患者血肿腔,最大化的对患者血肿清除,不要求彻底清除血肿,但要注意在手术过程中动作轻巧。在手术后防治引流管一根进行血肿引流。在患者血肿块抽取的过程中,首次抽取,不可超过患者总血肿量的50%,在患者的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每日进行冲洗,在患者术后3天为患者进行头部CT复查,引流管置留3~5天,根据患者头部CT复查的结果,确定引流管的拔除与否。
对照组:开颅术治疗。患者实施全麻,根据患者的头部CT检查结果,确定手术切口(避开重要功能区、重要血管区),选择距离患者血肿位置最近的头皮处,行一直线切口,将患者的硬脑膜切开,沿着脑回方向,切开患者的皮质,直到血肿区,在显微镜下,将患者的血肿清除。在患者头部的血肿块清除后,停止止血,设置引流管,并进行常规的关颅。血肿清除后仍然后脑肿胀的患者,需要实施骨瓣减压术。置留的引流管术后3~7天内拔除。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清楚,没有发生语言障碍,经头部CT检查,血肿清除,患者的肌力为IV~V级;有效:治疗后患者出现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经头部CT检查,大部分血肿清除,肌力I~III级;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死亡。
1.4 统计学
针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医学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均为对照组小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产生了很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例如神经内镜手术、微创穿刺术、开颅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和治疗特点,而且治疗效果不同[2]。传统的开颅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止血,对手术中相关设备的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手术中出血量大,而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小骨窗穿刺术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治疗,可以清除血肿,减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有较好的引流效果,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综合两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腾,邹华山,陈伟强,等.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125-126.
[2]郭兵.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8):1134-1135.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术;开颅术;高血压脑出血
从临床治疗的角度进行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占10~30%,加上这种疾病的高死亡率和复发率、致残率,给患者的家庭带去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上的伤害[1]。本文针对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56.7±4.2岁。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为56.5±4.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
1.2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全麻,在患者头部CT确定血肿位置后,纵行头皮直切长度约为5.0cm切口,采用乳突撑开器将切口撑开,实施骨窗开颅,将骨窗稍微进行扩大,直径约为3.-4cm,将硬脑膜呈“十”字切开,在脑表面上无血管区域将患者脑皮质切开,进入到患者血肿腔,最大化的对患者血肿清除,不要求彻底清除血肿,但要注意在手术过程中动作轻巧。在手术后防治引流管一根进行血肿引流。在患者血肿块抽取的过程中,首次抽取,不可超过患者总血肿量的50%,在患者的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每日进行冲洗,在患者术后3天为患者进行头部CT复查,引流管置留3~5天,根据患者头部CT复查的结果,确定引流管的拔除与否。
对照组:开颅术治疗。患者实施全麻,根据患者的头部CT检查结果,确定手术切口(避开重要功能区、重要血管区),选择距离患者血肿位置最近的头皮处,行一直线切口,将患者的硬脑膜切开,沿着脑回方向,切开患者的皮质,直到血肿区,在显微镜下,将患者的血肿清除。在患者头部的血肿块清除后,停止止血,设置引流管,并进行常规的关颅。血肿清除后仍然后脑肿胀的患者,需要实施骨瓣减压术。置留的引流管术后3~7天内拔除。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清楚,没有发生语言障碍,经头部CT检查,血肿清除,患者的肌力为IV~V级;有效:治疗后患者出现轻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经头部CT检查,大部分血肿清除,肌力I~III级;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死亡。
1.4 统计学
针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使用医学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使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有显著差异,均为对照组小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产生了很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例如神经内镜手术、微创穿刺术、开颅术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和治疗特点,而且治疗效果不同[2]。传统的开颅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止血,对手术中相关设备的要求高,需要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手术中出血量大,而且有较高的死亡率。小骨窗穿刺术治疗效果,优于开颅治疗,可以清除血肿,减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有较好的引流效果,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综合两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腾,邹华山,陈伟强,等.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10(9):125-126.
[2]郭兵.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2,16(8):1134-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