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的作文兴趣培养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的写作在整个初中学习阶段中是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本文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试从转变作文理念和开拓选材视野两方面探讨培养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作业 改革
  一、转变作文理念:把被动变为主动
  1.创设宽松环境,轻松写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存在某些弊端,导致学生在作文中写作中往往处于弱势的被动地位,作文也成了一门苦修的攻课之一。如作文由教师命题,材料由教师提供,甚至指定了某一类型写法和中心思想。学生要做的事是运用教师指定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去完成这个命题作文。这样,教师收到的是大同小异的文章,而学生只是完成了一次作业。作文没了灵性,学生也逐渐没了自己的辨断。作文的写作是一种创作主体的倾诉行为,属于一种个体把自身综合的认识对外表达的外化方式,但是在初中生正逐步形成个性行为的关键时期往往被剥夺,这有违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因为担心初中作文的难度高,学生写不了而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的安排,以求文章不偏题,材料不离题,只要结构稳固就可以写出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但是,作文的写作目的是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和健全做人的综合素质。如果真要写一篇文章,初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记述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即使没有那么成熟和完善,也可以一吐为快。
  2.系统科学指导,提高作文品质。学生上作文的写作并不等于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这只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是培养作为兴趣的前提条件。要使学生从“喜欢”到“乐学”,就要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写作的天空和更系统的科学指导。
  新课改明确作文的写作意义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写作要求是使学生把看到的、读来的引起心灵震撼的感受用笔表达出来,写出内心真实感受。由于初中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眼界不够宽广,有时会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和感受偏离道德价值取向,走向自我极端,这时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做好思想的引领者,教导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探究出真实的本质,然后加以科学的辨断,从而进行取舍,让学生在简单的事物中找出、悟出自己的材料和文章中的真善美,找出中心和亮点,提高作文的品质。
  二、开拓选材视野:找寻源头活水
  1.指引阅读,建构系统材料库。初中生怕写作主要原因是觉得没什么可以写,而凭空想象又缺乏理据,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出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是一种自身内化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外化的表现,只有腹有诗书的人才能在写作中胸有成竹,做到“我手写我口”。
  首先,针对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初中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拓展和纵深。如中学生中有不少喜爱漫画、游戏,而以四大名著中改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漫画和游戏都有,并且有不同的版本。那么,我们可以指引他们比对漫画和游戏之间,或讨论主角之间的故事,进一步引导这一切都基于原著,并且引导进行文本阅读和讨论。有的同学变成了“三国通”,有的变成了“水浒迷”,有的做“孙悟空”,具体可以允许他们各有所好,而最终引向是透过古典名著的导读,让他们感受到叙事的模式、写作的技巧以及书中典型的文段和事例。总的而言,是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其次,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和个性,指导阅读与之密切的文章。学生有学生的一片天地,教师要明其所需,就要深入其中,明了他们的心态以及各个时期的变化。比如,现在的初中学生常用QQ、微博、邮箱等,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交流和引导。教师可以开设一个Q群,定期找寻一些好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他们自读;或者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发现好的读物、篇章,发到空间中大家共享,教师进行指引和监督,确保内容健康。总之,从多方面的阅读不断完善自己识体系。
  2.鼓励实践,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所谓“实践出真知”,中学生个性日渐成型,有自己的判断和鲜明感受,在很多时候更相信自己的眼睛,也逐步树立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更多时候可以创设平台,让他们去经历、观察和品味自己的生活。
  角色互换,让学生在新奇中体验自身周围的生活。在班级中,班干拥有极大的威信,是班主任和老师的助手,并且常常在老师的授权下管理班级和维护日常的学习秩序。而普通同学则循规蹈矩地学习和完成各项任务。我根据此情况进行换位,结果普通同学做了班干两头跑,顾上不顾下的,有些地方不到位,体会了班干的苦处和难处;而班干作为普通同学也领会到班干的一些规定和活动制订有不完善、不细致的地方,没能很好征求意见,发现硬性要求过多,民主性不足的弊端。通过两周的互换活动,班干和普通同学各有体悟,在各施其职之后,不但端正了位置,更加团结向上,同时也更好理解同学,积累了资料。与此同时,还推行了在家里兄弟姐妹角色互换、与父母对话语言互换等各种换位体验和思考,不仅让中学生能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也积累了从另一个角度的新鲜材料,同时促进个性成长。
  走进社会,让学生观察人生百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引导学生开眼看世界,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如体味“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的诗歌时,我们的学生不是养蚕人家,也没体会到衣服跟“罗绮”的联系,但是我们可以导引他们去参观城市中的商品房建造,并采访建筑工地中的工人,他们就会明白建房子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能住上自己建的房的那种无奈与悲衷,从而体会和诠解这句古诗的意蕴,同时也看到了贫富悬殊的当前社会现实。又如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做义工,让他们成为可以照顾别人的人,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并且从观察中受到启发。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而要做好这个工作,关键是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理念和材料来源的问题,只有引导学生爱写作文、想写作文,才能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广泛阅读,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彭蔚兰等.初中作文全解[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
  [2]李安学.新编初中作文教与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廉江市石颈镇第二初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前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重温有关课文,或选择一些与本次作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阅读,引导他们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诱发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的作文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小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单凭从外部施加压力和强迫命令的办法显然是不能奏效的。只有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作文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参与
期刊
【摘要】传承文化是语文课重要任务。现代社会农耕文化已渐行渐远但有值得传承的精华,传承农耕文化可以成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语文教师要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通过各种形式如开设讲座、选取文章、布置作文等形式传承农耕文化。  【关键词】农村高中 特色 农耕文化 传承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也肩负着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的重任。早在唐代韩愈就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讲的就是文学是传播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更迭,与之相关的气候现象以及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太阳能电池做为新能源的代表,在过去六十多年里的研究历程里一直是高效,稳定,环保,安全的典范。在全世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除了率先进入产业化并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之外,各种新型的光伏器件也被开发出来。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电子设备的日益轻量化和小型化,移动设备例如手机,手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化的穿戴器件对供能器件提
本文采用感应熔炼的方法制备块体材料Ni-Mn-Sb三元合金,Ni-Mn-Sb-Si四元合金和Ni-Co-Mn-Sb-Si五元合金,优化合金成分设计与制备工艺,研究合金的组织结构、相变和磁学特性,探
【摘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