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践行教育立德树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本文系甘肃省武威市2017年度“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翻转课堂在农村中学的实践研究》,课题号:WW[2017]GH3224。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15-01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1.基本信息素养
  即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农村中小学教师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打印机及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只有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才能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
  2.多媒体素养
  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农村中小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媒体。除此之外,还应当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并学会熟练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和希沃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网络素养
  教师应具有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微博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自己制作简单的网站(页)发布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个人层面
  1.树立较强的信息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很多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观念和信息意识淡薄,不能有效使用先进信息技术、新型教学手段改善优化自己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信息化、数据化的今天,培养农村中小學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2.自我提升信息素养
  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自我学习,也可在具体的工作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参加网络学习,交流经验;积极参与各种研讨会、发表教学成果等,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二)学校层面
  1.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具备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职能,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培训形式上有校内信息组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外,多邀请外地专家进行讲座,研讨等等。在培训内容上应该选择一些基础性的信息技能,在难度上,应该根据信息技术普及水平而定。培训内容上不宜过多,要精选教学过程中实用性较强的技能内容来进行,力求快速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在此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培训要每学期,每年都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方能效果显著。
  2.为教师创造信息化环境
  学校要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备多功能网络教室,学校中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学校也相应成立网络中心,购进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只有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教师才有平台操作实践,才有舞台去施展,才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健全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如何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比如:(1)开展学科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高效课堂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2)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3)学习掌握新技术和网络工作可以得到职称提升的机会。从而增加老师的参与意识,强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
  (三)国家层面
  1.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
  教育为国家根本,一个国家的强大,兴盛,其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关键。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
  2.建立优秀的培训机构
  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由教育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比如,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或是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培训机构等。有这些机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另外,邀请相应技术骨干人员进行上课,保证上课的质量和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
  信息技术已深度融入教育领域中,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等将会层出不穷,面对教育日新月异的变革,教师作为参与者,辅导者,主导者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而拥有信息素养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重中之重,也已迫在眉睫!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音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学活动。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并制作若干个微课件,引导学生结合微课件展开学习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课的设计和运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件,使之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发展。  【关键词】微课
期刊
【摘要】导航(系统),指船舶赖以识别自身位置和航行方向的设备,古为指南针、六分仪等,今增添了GPS、北斗等设备。教师队伍从来就是教育的指南针,决定了幼儿园发展的方向。只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发展,才能推动幼儿园文化的深入和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文化引领 角色转变 平等对话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2
期刊
【摘要】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物理学科重点跨越的历史性一步。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方法素养、应用素养以及精神素养四个层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究在该理念指导下,中学生如何进行物理自主学习以及教师如何开展过程性评价,以期为中学物理学科的“教”与“学”提供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中学物理 自主学习 过程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心理安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据实际调查发现,当前大多数的园区以及家长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将重点放在了幼儿的生理安全教育方面。加强幼儿的心理安全教育工作力度,不仅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引导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心理安全感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 心理安全感  【中图
期刊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在“家园共育”中,若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环境和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就会显著提高。这对幼儿将来的学习、生活是有益处的,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
期刊
【摘要】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加实验双强的学科,许多生物知识都是依靠实验来总结得出的结论。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意义不容忽视,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还可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举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教学总结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可行的方案与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改 实践操作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
期刊
【摘要】音乐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大班化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种特色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庞杂,由于高职教师大多毕业于音乐专业,已经习惯于小组式教学以及一对一教学的方式,再加上教学内容也多为单项,如声乐、器乐或者是视唱练耳等,所以开展大班化音乐教学时常常感觉难度较大。文章主要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班化音乐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大班化音乐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初中化学课堂也有了很多有趣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微型课程实验,通过基于视频等多媒体技术,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内容中的疑难点进行分析探讨,同时微型实验课教学方式还能反映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学生提供与初中化学课程相关的教学课件,最重要的通过微型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经历和经验,针对初中化学实验课程进行反思探讨与
期刊
【摘要】在当今时代教育情况下,班级精细化的管理是在学校管理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而班级的管理质量重要取决于辅导员;这就需要学校从辅导员的选拔过程、提拔程度、赏罚体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还要从多层次去进行完善班级管理体制。  【关键词】班级 精细管理 学生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17-01  对于学校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09-0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因而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而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  一、尊重儿童文化、发掘情感价值  学生是独特的人,他们用自己特有的儿童目光在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