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27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宋友洲的创意之作———立体快巴。其原理是,立体公交车像一条移动的隧道,车体上半部分可载千余人,下半部分镂空,像一条隧道,任小轿车在其“肚子”下自由穿行。他想以此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
立体快巴模型刚一问世,便引发各方关注。2010年8月19日,《纽约时报》以封面形式对立体快巴加以报道,当地一家网站当天便有一千五百多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有人甚至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
堵车后的突发奇想
宋友洲,出生于黑龙江省甘南县。1999年,他在大庆开办了一家商店,经营标准件,兼营烟花爆竹。和他打交道的烟花厂经常出事故,他想,如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环保的烟花,一定会有市场优势。他用一年时间,发明了“气体礼宾花”,在日韩世界杯开幕式上,以五彩缤纷的礼花惊艳世界。
此后,捣鼓新玩意成为宋友洲人生的一大乐趣。到2009年,他已拥有近五十项发明专利,被人调侃为“发明哥”。2008年7月,宋友洲来到深圳,与人合办了一家泊车科技公司,他以自己的专利入股,占45%的股份,担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
2008年7月的一天上午,烈日炎炎。宋友洲坐车去为新产品———智能自动泊车装置做市场调查,路上十分拥堵,他如坐针毡。就在这时,一个念头跳进他的脑海:“我的泊车专利,就是利用空间,汽车一层层停泊在立体钢铁框架中。那么,解决交通拥挤的状况,可不可利用空间呢?”
宋友洲十分兴奋,进一步盘算:城市路面上,轿车占了80%,而轿车车身矮,车上面的空间都被闲置着,那么,轿车上面能不能再行车,做到立体化呢?
这个立体“怪物”的体型该是什么样的呢?宋友洲苦思冥想。他猛然想到了大型企业钢材仓库里的龙门大吊车。这种吊车是由角钢焊成一个“门”字形框架,下端装有两组车轮,轮下是长长的钢轨。钢铁就堆放在两条铁轨中间,在司机的操控下,巨大滑车在“门”的横梁上方运动作业。
宋友洲又联想到“双体船”,两艘船中间是镂空的,保证船在水中前进时减小阻力。再想到大型客机A380和地铁、动车组,他越想越兴奋,立即拿笔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这个“怪物”的模样。不满意,再构思,再画……半年时间,他画了一大堆草图,从中选择了一个最为满意的方案,他给这个“怪物”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立体快巴”。
按照他的构想,立体快巴车体总高度4.4米至4.5米,宽约6米,横跨两条行车道;一列快巴共四节车厢,车体总长度43米。每节车厢可乘300人,理论数据是每小时60公里到80公里,安全速度是40公里/小时。与之相配套的,应该是高架台式车站。他给它定了性:兼具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天,在公司会谈室里,宋氏智囊团的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宋友洲拿出自己最终确定的立体快巴成型方案,详细讲述了一遍。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个设计方案可不可行?”有人问:“立体快巴的轨道铺在柏油路上,会不会妨碍其他车辆通行?”宋友洲说:“香港有轨电车的轨道和柏油路是平行的,天津滨海新区建了一条单轨车,轨道和路面平行,并不影响其他车辆行驶。”
在车体结构上,有人提出疑问:“车体会不会头重脚轻?”宋友洲说:“立体快巴占用两条行车道。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宽度大于高度,加强车的稳定性。车体上半身采用铝合金,下半身采用钢铁材质;二是两条行车道,方便轿车变线!”
有人提出:“轿车钻入立体快巴腹内时,会不会发生刮碰?”宋友洲说:“立体快巴车速一般不会高于60公里/小时,安全应该没有问题。另外,在立体快巴‘腿部’加上红外线装置,一旦越轨,车会自动报警;或在轨道上设置很矮的护栏。此外,立体快巴车体高2.2米,在专用车道上设有限高警示杆,或用激光平面扫描,超高车辆驶来,可以提前报警。”
有人又问:“转弯问题怎么解决?会不会发生侧翻?”宋友洲说:“可实行‘公交优先’规划。在后面的小轿车还没有赶到的时候,红灯提前亮起,轿车暂停数秒钟后,立体快巴就可以‘空腹转弯’。关于侧翻问题,由于立体快巴车体较宽,转弯时,只要车速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绝对不会发生侧翻。”
对于宋友洲的回答,大家表示了认可。2009年8月,宋友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将创意付之于行动
2010年3月,宋友洲在网上获得一个重要信息:5月27日,北京要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他心一动:请专业人员做一个立体快巴的模型参展,看一看参观者们的反应。
国家发改委规定:公交车采用清洁能源,国家和地方政府一辆车分别补助60万元,共120万元。立体快巴块头是公交车的几倍,若论补助,应该更多。于是,宋友洲决定,立体快巴的动力使用电,太阳能供电系统作为补充。
他的构思是,像有轨电车那样,立体快巴上方设一根长长的电线,通过类似的导体,把电流导到快巴上端的动力电机上,再用长轴和齿轮组把动力传到立体快巴的轱辘或钢轮上。有朋友听了他的构想,笑道:“有轨电车的‘小辫子’早就淘汰啦!再说,城市上空架着长长的电线,影响景观!”
宋友洲被难住了。他意识到:将立体快巴变成实物,光有创意还不够,应该请一个专业技术团队进行整体设计。
2010年3月的一天,宋友洲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坐到了该校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健吾的办公室,向张副院长等人介绍了自己的项目。
送走了宋友洲,张健吾找来学校的几位专家教授,对诸多课题进行分工,逐个论证。经过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公共交通领域的一次革命,是城市空间的再利用,不但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而且符合低碳高效的环保理念,其运载量可与地铁媲美。
从科学角度全面分析,立体快巴所需技术并不复杂,完全可行。因此,上海交大作出决定:与宋友洲合作。随后,张健吾挑选出精兵强将,组成了立体快巴专业项目组。
在论证过程中,上海交大科研团队否定了宋友洲的“动力传导方式”。一位老教授说:“现有一种轮毂电机,厚度不超过人的手掌,爆发力强,动力大。在立体快巴的每个轱辘上,都安装一个薄薄的轮毂式电机,省材省事。”
充电的“小辫子”问题怎么解决?
宋友洲和他的团队反复推敲,琢磨出了一个“接力式通电设施”,在立体快巴车体顶端安装导电滑轨,专用道一侧路边埋藏电线,每40米设一根路桩,将电线引至顶端,路桩顶端向车体方向伸出一对导电触点,立体快巴一开过来,车顶的导电滑轨与路桩的导电触点就会自动接触。车在行进过程中,第一对导电触点还没有滑行完毕,第二对导电触点已与导电滑轨接触,如此循环,就可完成全部路程。这种方法,不但可降低车体重量,还可降低70%的造价。
宋友洲把这一创意向项目组的专家演示,大家大声喝彩。
如果立体快巴在行进当中,突然发生故障或火灾,车上乘客如何逃生呢?宋友洲的设想是,在2.2米的高度安装专用折页,发生灾情时,或自动启动插销,或人工扳动插销,大巴车体两侧的车壁和所有车窗,迅速脱落倒向地面,形成一个45度角的滑板,乘客可像儿童坐滑梯一样,快速滑向地面。为防止踩踏和拥挤,在车壁安装半米高的隔离栏杆,平时当扶手,非常时期则变成保护性栏杆。这套新颖的逃生系统也申请了国家专利。
立体快巴引发巨大轰动
2010年5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召开,在一个展位上,一列立体快巴模型摆放在大沙盘上,宋友洲轻轻一按电源,它就轻快地飞驰起来,在它的腹部,一辆又一辆小轿车快速通过……
从开幕到闭幕,立体快巴每天都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宋友洲在网上做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发现,50%的人支持,40%的人质疑,10%的人反对。
终于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立体快巴展位前,对宋友洲说:“这个东西,我们要!”来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文波。门头沟区要以前卫环保的理念,建设生态城,立体快巴符合生态城的总体设计思路。而且在张文波看来,除了已知的种种好处,立体快巴还可做大型观光游览车,产生轰动的效应,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门头沟区本来要引进低速磁悬浮列车,并且已纳入规划,全程186公里。立体快巴与磁悬浮列车相比,有更多优势,它不但造型新奇,而且成本低,不用单独修路。张文波和他的同事们做了综合考虑后,决定放弃磁悬浮列车,考虑立体快巴。
张文波的设想是:在门头沟区到北京西六环接壤处,先建6公里试验段。试验成功,再修一条从门头沟到首都机场的立体快巴线路,全长120公里。此外,还要修一条环门头沟的长达60公里的立体快巴专用道,用于乘客运输和观光。随后,宋友洲与张文波达成了口头合作协议。
2010年6月,国家专利局为宋友洲的立体快巴颁发了专利证书。
不久,石家庄市发改委看中了这个项目。一天,石家庄市发改委副主任左力鸥率队来京找宋友洲。他们认为,立体快巴是一个电动移动平台,生产简单,石家庄机车车辆厂170人的设计队伍,40天就可设计完,三个月就可出样车!左力鸥肯定地说:“这个项目很有前景,只要落户石家庄,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那天,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合作意向。
8月23日,上海交大终于作出了立体快巴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安全性评审。按计划,2010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呱呱坠地”。2011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在门头沟载客运营。对于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型交通工具,我们拭目以待。等待着宋友洲的,将是灿烂的前景!而他的创业故事也再次向人们证明:没有异想,何来天开!(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钟健 [email protected]
立体快巴模型刚一问世,便引发各方关注。2010年8月19日,《纽约时报》以封面形式对立体快巴加以报道,当地一家网站当天便有一千五百多名网友对此发表评论,有人甚至惊呼:“美国创新能力走下坡路,已被中国‘打败’!”
堵车后的突发奇想
宋友洲,出生于黑龙江省甘南县。1999年,他在大庆开办了一家商店,经营标准件,兼营烟花爆竹。和他打交道的烟花厂经常出事故,他想,如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环保的烟花,一定会有市场优势。他用一年时间,发明了“气体礼宾花”,在日韩世界杯开幕式上,以五彩缤纷的礼花惊艳世界。
此后,捣鼓新玩意成为宋友洲人生的一大乐趣。到2009年,他已拥有近五十项发明专利,被人调侃为“发明哥”。2008年7月,宋友洲来到深圳,与人合办了一家泊车科技公司,他以自己的专利入股,占45%的股份,担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
2008年7月的一天上午,烈日炎炎。宋友洲坐车去为新产品———智能自动泊车装置做市场调查,路上十分拥堵,他如坐针毡。就在这时,一个念头跳进他的脑海:“我的泊车专利,就是利用空间,汽车一层层停泊在立体钢铁框架中。那么,解决交通拥挤的状况,可不可利用空间呢?”
宋友洲十分兴奋,进一步盘算:城市路面上,轿车占了80%,而轿车车身矮,车上面的空间都被闲置着,那么,轿车上面能不能再行车,做到立体化呢?
这个立体“怪物”的体型该是什么样的呢?宋友洲苦思冥想。他猛然想到了大型企业钢材仓库里的龙门大吊车。这种吊车是由角钢焊成一个“门”字形框架,下端装有两组车轮,轮下是长长的钢轨。钢铁就堆放在两条铁轨中间,在司机的操控下,巨大滑车在“门”的横梁上方运动作业。
宋友洲又联想到“双体船”,两艘船中间是镂空的,保证船在水中前进时减小阻力。再想到大型客机A380和地铁、动车组,他越想越兴奋,立即拿笔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这个“怪物”的模样。不满意,再构思,再画……半年时间,他画了一大堆草图,从中选择了一个最为满意的方案,他给这个“怪物”起了一个时尚的名字:“立体快巴”。
按照他的构想,立体快巴车体总高度4.4米至4.5米,宽约6米,横跨两条行车道;一列快巴共四节车厢,车体总长度43米。每节车厢可乘300人,理论数据是每小时60公里到80公里,安全速度是40公里/小时。与之相配套的,应该是高架台式车站。他给它定了性:兼具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的主要功能。
一天,在公司会谈室里,宋氏智囊团的全体成员围成一圈,宋友洲拿出自己最终确定的立体快巴成型方案,详细讲述了一遍。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个设计方案可不可行?”有人问:“立体快巴的轨道铺在柏油路上,会不会妨碍其他车辆通行?”宋友洲说:“香港有轨电车的轨道和柏油路是平行的,天津滨海新区建了一条单轨车,轨道和路面平行,并不影响其他车辆行驶。”
在车体结构上,有人提出疑问:“车体会不会头重脚轻?”宋友洲说:“立体快巴占用两条行车道。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宽度大于高度,加强车的稳定性。车体上半身采用铝合金,下半身采用钢铁材质;二是两条行车道,方便轿车变线!”
有人提出:“轿车钻入立体快巴腹内时,会不会发生刮碰?”宋友洲说:“立体快巴车速一般不会高于60公里/小时,安全应该没有问题。另外,在立体快巴‘腿部’加上红外线装置,一旦越轨,车会自动报警;或在轨道上设置很矮的护栏。此外,立体快巴车体高2.2米,在专用车道上设有限高警示杆,或用激光平面扫描,超高车辆驶来,可以提前报警。”
有人又问:“转弯问题怎么解决?会不会发生侧翻?”宋友洲说:“可实行‘公交优先’规划。在后面的小轿车还没有赶到的时候,红灯提前亮起,轿车暂停数秒钟后,立体快巴就可以‘空腹转弯’。关于侧翻问题,由于立体快巴车体较宽,转弯时,只要车速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绝对不会发生侧翻。”
对于宋友洲的回答,大家表示了认可。2009年8月,宋友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
将创意付之于行动
2010年3月,宋友洲在网上获得一个重要信息:5月27日,北京要举办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他心一动:请专业人员做一个立体快巴的模型参展,看一看参观者们的反应。
国家发改委规定:公交车采用清洁能源,国家和地方政府一辆车分别补助60万元,共120万元。立体快巴块头是公交车的几倍,若论补助,应该更多。于是,宋友洲决定,立体快巴的动力使用电,太阳能供电系统作为补充。
他的构思是,像有轨电车那样,立体快巴上方设一根长长的电线,通过类似的导体,把电流导到快巴上端的动力电机上,再用长轴和齿轮组把动力传到立体快巴的轱辘或钢轮上。有朋友听了他的构想,笑道:“有轨电车的‘小辫子’早就淘汰啦!再说,城市上空架着长长的电线,影响景观!”
宋友洲被难住了。他意识到:将立体快巴变成实物,光有创意还不够,应该请一个专业技术团队进行整体设计。
2010年3月的一天,宋友洲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坐到了该校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健吾的办公室,向张副院长等人介绍了自己的项目。
送走了宋友洲,张健吾找来学校的几位专家教授,对诸多课题进行分工,逐个论证。经过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公共交通领域的一次革命,是城市空间的再利用,不但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状况,而且符合低碳高效的环保理念,其运载量可与地铁媲美。
从科学角度全面分析,立体快巴所需技术并不复杂,完全可行。因此,上海交大作出决定:与宋友洲合作。随后,张健吾挑选出精兵强将,组成了立体快巴专业项目组。
在论证过程中,上海交大科研团队否定了宋友洲的“动力传导方式”。一位老教授说:“现有一种轮毂电机,厚度不超过人的手掌,爆发力强,动力大。在立体快巴的每个轱辘上,都安装一个薄薄的轮毂式电机,省材省事。”
充电的“小辫子”问题怎么解决?
宋友洲和他的团队反复推敲,琢磨出了一个“接力式通电设施”,在立体快巴车体顶端安装导电滑轨,专用道一侧路边埋藏电线,每40米设一根路桩,将电线引至顶端,路桩顶端向车体方向伸出一对导电触点,立体快巴一开过来,车顶的导电滑轨与路桩的导电触点就会自动接触。车在行进过程中,第一对导电触点还没有滑行完毕,第二对导电触点已与导电滑轨接触,如此循环,就可完成全部路程。这种方法,不但可降低车体重量,还可降低70%的造价。
宋友洲把这一创意向项目组的专家演示,大家大声喝彩。
如果立体快巴在行进当中,突然发生故障或火灾,车上乘客如何逃生呢?宋友洲的设想是,在2.2米的高度安装专用折页,发生灾情时,或自动启动插销,或人工扳动插销,大巴车体两侧的车壁和所有车窗,迅速脱落倒向地面,形成一个45度角的滑板,乘客可像儿童坐滑梯一样,快速滑向地面。为防止踩踏和拥挤,在车壁安装半米高的隔离栏杆,平时当扶手,非常时期则变成保护性栏杆。这套新颖的逃生系统也申请了国家专利。
立体快巴引发巨大轰动
2010年5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召开,在一个展位上,一列立体快巴模型摆放在大沙盘上,宋友洲轻轻一按电源,它就轻快地飞驰起来,在它的腹部,一辆又一辆小轿车快速通过……
从开幕到闭幕,立体快巴每天都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宋友洲在网上做了一个民意调查,结果发现,50%的人支持,40%的人质疑,10%的人反对。
终于有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立体快巴展位前,对宋友洲说:“这个东西,我们要!”来者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文波。门头沟区要以前卫环保的理念,建设生态城,立体快巴符合生态城的总体设计思路。而且在张文波看来,除了已知的种种好处,立体快巴还可做大型观光游览车,产生轰动的效应,吸引全世界的眼球!
门头沟区本来要引进低速磁悬浮列车,并且已纳入规划,全程186公里。立体快巴与磁悬浮列车相比,有更多优势,它不但造型新奇,而且成本低,不用单独修路。张文波和他的同事们做了综合考虑后,决定放弃磁悬浮列车,考虑立体快巴。
张文波的设想是:在门头沟区到北京西六环接壤处,先建6公里试验段。试验成功,再修一条从门头沟到首都机场的立体快巴线路,全长120公里。此外,还要修一条环门头沟的长达60公里的立体快巴专用道,用于乘客运输和观光。随后,宋友洲与张文波达成了口头合作协议。
2010年6月,国家专利局为宋友洲的立体快巴颁发了专利证书。
不久,石家庄市发改委看中了这个项目。一天,石家庄市发改委副主任左力鸥率队来京找宋友洲。他们认为,立体快巴是一个电动移动平台,生产简单,石家庄机车车辆厂170人的设计队伍,40天就可设计完,三个月就可出样车!左力鸥肯定地说:“这个项目很有前景,只要落户石家庄,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那天,双方达成了一个初步合作意向。
8月23日,上海交大终于作出了立体快巴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并通过了专业机构的安全性评审。按计划,2010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呱呱坠地”。2011年年底,立体快巴将在门头沟载客运营。对于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型交通工具,我们拭目以待。等待着宋友洲的,将是灿烂的前景!而他的创业故事也再次向人们证明:没有异想,何来天开!(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视为侵权!)
编辑钟健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