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这门学科在大家的印象中,比较抽象,学习这门课程也比较枯燥,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对于天真浪漫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只是每个事物对他们的刺激程度不同。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數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的一些过程生活化。这样学生会觉得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用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就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抛开了教材上的主题图,就地取材选了6个女同学上讲台。让同学们观察这些女同学有什么特点,问他们能否根据她们的特点提出一些关于分数的问题。同学们愉快的看着讲台上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1)扎头发的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2)穿短校裤的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3)戴眼镜的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一口气说了很多个类似的分数问题。然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而老师只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补充就可以了。这节课老师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重难点学生也突破了。
  最出乎老师意料的事也发生了,当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穿短校服裤( 26 )和穿短裙子( 16 )的女生人数和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学生马上想到了2+1=3。所以占总人数的的( 36 )。随着老师的表扬,一石激起千层浪。继而又有学生想到:穿短校服裤(26 )比穿短裙子( 16 )的女生多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而这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内容,是下一节课才学习的,但我们的学生却能提前领会到了。
  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把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课外中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也感受到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就更有兴趣学习数学了。
  二、通过打比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一直被认为理性最强的学科,所学知识也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而通过打比方就可以很好的做得到这一点。
  比如,在教学减法的性质【a-b-c=a-(b+c)】 时,我是这样给学生打比方的“小船运大米,超载要下沉了,怎么办?”“扔掉一些大米”“对,现在要扔掉两包大米才能保证船不再下沉,我们可以怎么扔?”“扔一包再扔一包。”“老师,如果大力的话,两包一起扔。”“对,a就相当我们小船里的大米,我们可以一包一包扔就相当a-b-c,也可以两包一起扔就相当a-(b+c)。那剩下的大米是不是一样呀?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a-b-c=a-(b+c)”。学生一听,学习兴趣来了,不用死记“三个数连减……”多好!
  通过这样的打比方,学生毫不费劲就理解了要学习的内容,连学习基础比较弱的同学也能听得懂,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激发了。
  三、动手操作,感官数学,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这个主体中起辅导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做一做,摸一摸,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翁,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课前动手做了一个圆柱体,课堂上摸一摸圆柱体的表面。初步感知圆柱体的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通过观察、讨论、小结出圆柱体的表面面积计算公式。
  又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时,我根据这一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好操作材料,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我让每一组学生都准备好四套圆锥容器和圆柱容器。一套是等底不等高,一套是等高不等底,一套是不等高不等底,一套是等高等底。操作要求是用圆锥容器装沙子往圆柱容器中倒,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每套容器中,圆锥容器往圆柱容器倒沙子,要倒几次才能把圆柱容器倒满。在这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讨论,得出了结论,而且大家都知道了“等底等高”这重要因素,也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边玩边按老师的引导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体学习愿望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
  四、利用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的演示往往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易懂化。现代教学已经进入了电子教学时代,一些抽象知识当学生不懂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化手段演示,但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精心去设计课件,尤其是在没有普及电教平台的农村学校,这就需要教具了。实际教学中教具并不仅仅指学校提供的教具,而是凡是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工具和实物,皆可称之为教具。老师要做到善于发现、灵活使用身边的教具。
  如教学“把一头牛栓在一棵树桩上吃草,绳子长5米,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类题目,对于70后、80后的人亲身经历过,90后的人大部分也知道怎么一回事,当对于00后的学生来讲,有点难以想象了。我急中生智,直接向学生借了一张校卡(校卡上带着一根挂脖子的绳子)当教具演示。我把校卡拴在我的手臂上,手臂当树桩,校卡就是一头牛。“牛”绕着“树桩”吃草就活灵活现了演示出来。学生兴致盎然地观察着,思考着。老师也就不需要大费口舌地介绍牛吃草这一现象了。
  教具以其直观形象、使用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大行其道的今天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具的使用甚至比多媒体更能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的方法得当,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的潜力就会不断的被发掘起来,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培育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部2011年制定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小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教育,要重视小学生对语文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要重视小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 实现路径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
期刊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恰当的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这是一个极为符合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提问题的过程中,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那么,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实施课堂提问呢?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  教师在教学实
期刊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1.“教”的方面存在的問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教师评价过于关注结果,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降低了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
期刊
带电粒子在磁場中的运动,是力学和电磁学的综合问题,同时更是一个数学的问题。是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中阶段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分为两类:一是匀速直线运动;二是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一般不作研究,主要考察匀速圆周运动。  二是已知圆周运动轨迹上一个点的速度方向+另一个点。根据数学知识,这个时候只需要:过已知速度的点作速度的垂线和两点连线的中垂线,两垂线交点即为圆心。  不管什么
期刊
摘要:啦啦操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各子项目的技术和音乐风格各不相同。根据小学校园啦啦操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对无音乐伴奏下,节奏口令在啦啦操各子项目的训练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方法,探讨节奏口令在啦啦操训练中的作用。  关键词:啦啦操 啦啦操训练 节奏口令 小学  1.一、前言  啦啦操项目是我国新兴的一项体育项目,起源于美国,是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有
期刊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却使响亮的读书声慢慢的在校园里声销迹灭了  (一)朗读时间不保证。  1.有的学校每周安排星期三和星期五早读课读语文,每节为二十分钟。一周安排两次语文早读,且时间短,篇幅长一点的课文只能读一遍,甚至一遍都未能读完,就下课了。2.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在课堂、课外安排时间进行有效的朗读。学生因为没有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增大了对课文理解的难度。久之,对课文的理解难了,就影响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中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提取有效信息,和已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而对阅读材料中物理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物理学科的阅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从2015年起,北京中考物理中增加了材料阅读题,其它题型里阅读量也有所增加,从中考题目中也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目前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大多基于语文学科教学,或者局限于语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节课属于课程标准规定的10 个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中的内容。其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个知识内容属于Ⅰ级层次。“非生物因素”这一节属于生物与环境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课标要求的具体内容是: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课标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先学生提供某种生物的区域分布资料,讨论温度、水、空气、光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
期刊
小学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又是数学教材结构与小学生数学认识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增加,概念的抽象程度逐步增加,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的内化呢?下面谈一谈我
期刊
生活化教学是指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参与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内在需求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通过学习提高生活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但由于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使得生活化教学流于形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