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学区化”管理模式初探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an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社区简称“学区”,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学区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新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区化”管理。“学区化”管理实施的必然性要分别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入手分析,即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新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未来高素质社会居民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学区”;“学区化”管理;必然性
  
  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及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班级概念的趋于淡化,使以寝室、公寓为单位的学生社区即“学区”的地位日益突出, 逐渐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与之相伴而生的探索性新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区化”管理模式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研究的新课题。
  
  一 学区的涵义和功能
  
  (一)学区的涵义
  所谓学区,即学生社区的简称。它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产生的一个全新概念,是“社区”概念的一种衍生。就一所高校而言,学区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文化活动空间的总和,是这所高校的所有寝室和周边环境(学生公寓,服务区和学生课外活动区)以及这种环境所能达到的文化、育人功能。
  
  (二)学区的功能
  1 维权和服务功能。学区是学生的住宿区,它具有一般社区所具有的“属地”性。更突出的一方面是它也是学校的重要管理区,是组成学校管理的结构之一。因此,学区与学校在管理上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隶属关系。但是,在完全学分制实施的背景下,自然班级的传统管理被打破,学生宿舍、公寓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小单位,学区的地位也随之上升。它通过运用其公共设施和相关权力以满足学生生活、学习需要为目标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的这种运行机制来维护学生的权益,满足学生以居民身份与学校及相关社会机构进行实质性对话的要求。这一机制本身就说明了学区是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
  2 修正和补充功能。学区教育对高校育人环节有一个修正和补充功能。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由各个教学系和具体的学生工作机构完成,物质性生活需求由后勤部门来满足,而对学生培养其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居民的教育任务却没有一个成型的组织来承担,这无疑是大学教育的疏漏之处。学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环节,其承担的任务是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专业的学生灌输现代社区的意识,将其培养成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能够适应并完善未来居民居住环境的合格居民。因此,成立学区,完善学区管理是完善高校育人职能、修正高校育人环节的必要举措。
  
  二 “学区化”管理的本质特征
  
  学区观念必然会让一种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应势而出,那就是“学区化”管理。这种新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淡化班级,以宿舍为教育管理的最小单元,把思想教育、党团建设、心理辅导、生活学习指导、文化建设、危机干预都做到宿舍。由于管理对象已从“院系学生”向“社区居民”转变,因此,实行“学区化”管理的宗旨就是“完善学生独立人格,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不仅是活动的被参与者,还是独立的设计和组织者,使学生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从本质上来讲,“学区化”管理就是“将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集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教育的指导化,管理的法制法和服务的社会化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 “学区化”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区化”管理模式的出现不是人为的,它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这种必然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区化”管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模式提出了挑战。高校扩招不仅使各高校教学、生活等基础设施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而且带来了学生数量骤增和学生成员组成的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思想层次、知识层次和学习目标层次的学生集聚校园,加上网络的介入导致多元文化冲突在寝室这一学生最集中、思想交流机会最多的场所不断碰撞融合,使寝室成为各类矛盾冲突的中心。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而“学区化”管理这种新兴模式的宗旨决定了要改变传统的寝室管理观念即“重管理,轻教育”,而赋予寝室新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内涵,即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和管理。
  
  (二)“学区化”管理是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的要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大改变。与此同时,要求在学生生活服务及学校管理等工作方面实行社会化。而“学区化”管理正是基于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管理而建立起的一种开放式的、面向社会的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学生作为消费者的地位日益显现,自我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社会学研究表明,学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环境,它在无意中将社区原有的价值观念通过日常生活演化为学生的某种心理认同,并外化为行为,进而使其价值取向与社区风格相和谐。
  
  (三)“学区化”管理是推行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
  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加强改革力度,相应实行了学分制,其显著特征就是弹性学制、自主选课制,它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它的实施客观上导致了自然班级的淡化,学生自由空间度不断增大,班级活动很难开展,传统的以自然班级为主要载体,以统一管理、集中训导为主要特征的学生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相反由于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于寝室中,寝室成为学生活动相对固定的场所,这时的学生越来依赖于寝室的文化环境。因此,“学区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把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咨询指导结合,把学生的自主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指导整和起来,从而有利于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推行。
  
  (四)“学区化”管理是培养高素质未来居民的要求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合乎其道德规范、具有相当水平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生活修养的社会成员。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重视对学生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生活修养的培养,导致相当多的高分低能生。而学区本身也可视为第二课堂的延伸,由于它带有某种情感力量,在这里可以更为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人为善,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如何参与居住环境建设,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及安全等社会生活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社会生活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演习和训练,因此,学区这个准社区,就如同学校向行业输送人才一样,负责向未来输送高层次的居民,“学区化”管理正好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机制保障。
  鉴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客观要求,“学区化”管理无论作为学校内部区域管理,还是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教育的过程之一,都有其现实意义。所以高校有必要将“学区化”管理这种新型模式纳入学校具体的育人轨道中,把它提高到国民素质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
其他文献
针对高职生源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层次性的实际,探索以“分层教学、教师导学法、选课制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分层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逐步建立适应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服务区域经济。本文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分析,针对广东省经济特点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日益深化,高职院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曾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主要误区
【正】 音乐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必须纠正忽视音乐教育的观象。贝多芬等音乐大师都是从幼小时期就接受音乐教育、发展音乐天才的。在这个问题上,危害最深的还是“左”的思想。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民生问题十分关注的背景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迅速,在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社
【正】 开展人才预测,是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高等学校、计划部门和用人部门都
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深圳特区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的城市,其经济发展和人才供求都受到了较大影响。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分析了特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势、弱势、面临的机会与威
胃巨大溃疡在某种原因影响下,易误诊为胃癌,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不应有的精神负担,笔者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统计,从1998年至2001年的短短三年时间里,中国的啤酒企业就已经从600多家迅速整合到了400多家。在专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啤酒行业将只会剩下3-5家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