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根植于教师的心中。然而,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不尽人意,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就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走形式,课前准备老套路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课前准备走形式,教案的编写要么老套路,要么一律求新,按照课标固定的程序书写,每节课的准备想方设法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案体现的内容完全和教学实际脱节。新教材体现了新史学观点、新内容,教师参考资料相对较少,教师教学参考书远远不能满足,一些教师只好借助上网搜寻资料,备课时间就成了问题。现实的课堂教学,教师依然注重知识的讲授,过程与方法、能力的培养无暇顾及,我行我素,涛声依旧,受经验的支配俨然成了一种定势。学生互动慷慨激昂,热热闹闹,结合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历史故事,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据理力争,面红耳赤,学生的观点一般粗糙简单,缺少知识性和科学性。教师面带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频频点头给予鼓励及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环节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每节教案的编写,都是抄袭现成的优秀教案,教师没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和教学积累,也就是说教案完全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
2.传统教学法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形成定势
课程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也就要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新课标的实践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绝大多数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定势,根深蒂固、情有独钟。学生学习丧失了积极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探究法、史料研读法、创设情境法。新课标提倡的社会调查方法、参观考察法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实施,课时时间的局限,参观调查安全因素是制约实施的根本原因。
3.教学方式单一,“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教学方式简单单一,“教教材”行为我行我素,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事实上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导致了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大一统局面,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被抑制和扼杀。教师教学偏重于将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记忆知识、吸收知识、消化知识都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满足了学生对一般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掌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在新的情景下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教师绝不能把历史教材当作上帝,离开教材就不知所措了,一定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彻底摒弃“教教材”的理念,告别教师一言堂的历史。
4.学生评价实行计分法,不能公平公正评价
目前,历史学科评价学生大多数实行计分法,所谓的采分点一直处于教师评价学生的主导地位。追求分数是应试教育的缩影,不容置疑,然而,教师不追求分数,学生成绩不理想又会造成学校领导、家长、学生不满,历史教师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采分点计分法评价学生主要特点为:标准答案完全源于教材,答案要点就是基本史实,学生基本史实掌握了就能得高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无法界定分数,导致评价学生不公正就不要说公平了。
5.多媒体课件过于简单,有包办一切的现象
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借助于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数字、电影等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制作的课件不经过自己的研究,有的是网上下载,有的是照用现成课件稍加改动而已,上课时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一切,也可以说是包办了一切。
二、对策措施
1.注重新课程标准研读,实现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教师一定能够注重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思想上达到共识,那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转变教师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新课程标准注重探究学习,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地位,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彻底抛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究式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是实施探究式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涉及到专业知识、科研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网络技能、研究活动规划辅导、结题报导撰写、数字信息资料的搜索处理,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根本转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形成共识,计算机(电脑)、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和投影幕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师自己已经能够制作教学软件,上网浏览、下载、制作网页等网络技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视、听、说及手、脑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益,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最佳状态,进入“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训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历史。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了解历史学术前沿的信息与成果,完善更新专业知识,时时刻刻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心国家与人类社会的命运,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9).
\[2\]黄德永.如何让学生爱上初中历史课\[J\].考试周刊,2011,(29).
\[3\]王柱根.论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6).
\[4\]姜秀艳.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5\]刘国新.谈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备课走形式,课前准备老套路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课前准备走形式,教案的编写要么老套路,要么一律求新,按照课标固定的程序书写,每节课的准备想方设法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案体现的内容完全和教学实际脱节。新教材体现了新史学观点、新内容,教师参考资料相对较少,教师教学参考书远远不能满足,一些教师只好借助上网搜寻资料,备课时间就成了问题。现实的课堂教学,教师依然注重知识的讲授,过程与方法、能力的培养无暇顾及,我行我素,涛声依旧,受经验的支配俨然成了一种定势。学生互动慷慨激昂,热热闹闹,结合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历史故事,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据理力争,面红耳赤,学生的观点一般粗糙简单,缺少知识性和科学性。教师面带微笑倾听学生的发言,频频点头给予鼓励及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环节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每节教案的编写,都是抄袭现成的优秀教案,教师没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和教学积累,也就是说教案完全游离于教学实践之外。
2.传统教学法根深蒂固,教学过程形成定势
课程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也就要把课堂空间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新课标的实践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绝大多数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定势,根深蒂固、情有独钟。学生学习丧失了积极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探究法、史料研读法、创设情境法。新课标提倡的社会调查方法、参观考察法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实施,课时时间的局限,参观调查安全因素是制约实施的根本原因。
3.教学方式单一,“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教学方式简单单一,“教教材”行为我行我素,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事实上这种方式已经成为学生唯一的学习方式,导致了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的大一统局面,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被抑制和扼杀。教师教学偏重于将知识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记忆知识、吸收知识、消化知识都是被动的,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满足了学生对一般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掌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在新的情景下用所学知识分析特定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教师绝不能把历史教材当作上帝,离开教材就不知所措了,一定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彻底摒弃“教教材”的理念,告别教师一言堂的历史。
4.学生评价实行计分法,不能公平公正评价
目前,历史学科评价学生大多数实行计分法,所谓的采分点一直处于教师评价学生的主导地位。追求分数是应试教育的缩影,不容置疑,然而,教师不追求分数,学生成绩不理想又会造成学校领导、家长、学生不满,历史教师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采分点计分法评价学生主要特点为:标准答案完全源于教材,答案要点就是基本史实,学生基本史实掌握了就能得高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无法界定分数,导致评价学生不公正就不要说公平了。
5.多媒体课件过于简单,有包办一切的现象
多媒体教学早已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借助于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数字、电影等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制作的课件不经过自己的研究,有的是网上下载,有的是照用现成课件稍加改动而已,上课时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一切,也可以说是包办了一切。
二、对策措施
1.注重新课程标准研读,实现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教师一定能够注重新课程标准的研读,思想上达到共识,那就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转变教师的角色,提高自身素质。新课程标准注重探究学习,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地位,教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解决“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彻底抛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究式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行为是实施探究式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涉及到专业知识、科研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网络技能、研究活动规划辅导、结题报导撰写、数字信息资料的搜索处理,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根本转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形成共识,计算机(电脑)、录像机、录音机、投影机和投影幕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师自己已经能够制作教学软件,上网浏览、下载、制作网页等网络技术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为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视、听、说及手、脑多种感官,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取得最高的教学效益,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达到最佳状态,进入“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功加以训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历史。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了解历史学术前沿的信息与成果,完善更新专业知识,时时刻刻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心国家与人类社会的命运,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娟.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09).
\[2\]黄德永.如何让学生爱上初中历史课\[J\].考试周刊,2011,(29).
\[3\]王柱根.论初中历史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6).
\[4\]姜秀艳.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3).
\[5\]刘国新.谈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