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4年,内蒙古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加快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采取措施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过初步测算,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0%以上。为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拉动社会投资、增加税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总量增加,在全区经济的比重提高
经过初步测算,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0.8%,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看,目前仍以公有经济为主,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和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仍是非公有制经济主力军,所占比重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特征仍呈“二、三、一”格局。
(二)发展快,增速快于GDP
近年来,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和公有制经济。经过测算,2000-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长26%,比GDP年平均增速快11.6个百分点,比公有制经济增速快10个百分点。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7.4%,比GDP增长速度快8个百分点,比全区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1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增长18%。与上年相比,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贡献大,对全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增强
2004年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经过测算,2004年在全区GDP增长19.4%中,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从非公有制经济内部构成看,个体私营经济仍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37%,外商、港澳台经济贡献率为4%以上。
(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具有较大优势
2004年,工商登记的城镇个体私营企业48.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42681户,比上年增加7567户;从业人员100.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的29.2%;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90%。由此可见,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地私营企业及民间投资的推动。
(五)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快,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非公有制工业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6%,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2003年增长30.8%,比上年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28.7%,比2003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在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加值分别占82%和18%,说明内蒙古非公有制工业主要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
(六)非公有制经济是房地产业、住宿餐饮和商品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70%;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份额占到8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590多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同比增长21%。
(七)投资加快,投资结构多元化
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80多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到38%。其中,城镇个体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个人建房)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倍。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的加快,改变了投资结构,从过去主要靠政府和银行投资求发展的格局逐步改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结构,减轻了政府投资压力,分散了投资风险,使民间资本投资成为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扩展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创造税收(含国、地税)56.66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8.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收37.2亿元,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11.64亿元,成为内蒙古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
由于内蒙古地处内陆,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观念相对落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沿海省市比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只有830多亿元,而2002年广东已达到6108.48亿元,江苏、浙江分别达到4999.6亿元和4271.76亿元,分别是内蒙古的7.3倍、6倍和5倍。内蒙古个体私营工商户注册资金680.6亿元,户均注册14万元,而浙江2003年末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已达2515.43亿元,比内蒙古多1835亿元。就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看,多数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经营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发展意识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内蒙古非公有制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足,差距较大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为主,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发达省市相比,仍显不足。截至2003年末,内蒙古个体私营企业户数59万户,从业人员159.73万人,远低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2004年内蒙古个体私营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远低于浙江2003年52.1%的水平。在上缴税收方面,2003年,广东为340亿元、浙江为288亿元、江苏为283亿元,而内蒙古2004年国、地税收入仅为37.2亿元。
(三)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由于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变化大,整体素质不高,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难,防范风险难以落实,所以个体私营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场困难较大,致使相当部分业户置身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通过非正常渠道筹措资金,既增大了经营成本,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受体制、管理和观念的影响,对非公有制企业心存戒备,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据金融机构统计,2004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中,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仅占1.39%,“三资”企业贷款占0.3%,与其创造的增加值比率极不相称,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与金融资源的占有不匹配。全区民间投资占全区城镇以上单位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9%上升到50%。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制约,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企业财务状况了解难,放贷额度掌握难,办理抵押担保贷款评估难,负债情况摸清难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有些个体私营企业也确实存在信用不佳,市场行情摸不准等问题,放贷条件不够充足。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刺激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倾斜的政策措施,但非公有制企业在获得国有银行贷款方面仍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效应显现不够。因此,融资难问题不仅是制约以前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今后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四)非公有制投资比重偏低,发展后劲仍需增强
长期以来,由于内蒙古对民间投资的一些限制和认识局限,使民间投资“启而不动”,发展较慢,非公有制投资比重偏低。2004年,内蒙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09.6亿元,非公有制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其中个体私营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住宅)143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
我们分析,目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深层次的问题,也有浅层次的问题。从客观原因来看:
1.法制环境不够完善,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过高。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适应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有不少法律法规急需制定和有待修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制定了不少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但事实上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不公平的做法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与其他经济成分共享平等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
2.生产经营资金短缺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造成资金短缺除个体私营经营者自身因素外,体现在银行方面,也有政策性限制因素,认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度低,经营管理及效益预期不佳;用财产抵押贷款数额有限;对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审批制度过严,关心不够。
3.电力不足、运力紧张,仍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供电短缺,造成许多非公有制工业企业难以持续正常生产,一些建成企业迟迟不能开工生产。目前乌海市的海南区高载能工业园区里开工企业仅占入驻企业的三分之一。运力不足,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4.政府管理部门还存在人为设卡和重收费轻管理的问题。虽然不是普遍问题,但至少说明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从观念到扶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和改进。如有关部门重复收费的问题;税务部门存在不是按照个体私营企业的实际效益而是确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机械执行的问题;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较重,有些收费不合理;一些执法部门严重超编,靠罚款养人;个别地方政府在优化环境中,对待地方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有不一视同仁、重企业轻个体的问题等。
5.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有些行业商(协)会还隶属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自上而下成立的,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商会和个体私营协会对基层分会和行业协会的重视还不够,从而基础性协调作用发挥不到位,一些个体私营会员的呼声不能及时反映上来,遇到实际问题协调不得力或无力协调。
三、加快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彻底更新观念,打破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改变一切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牢固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观念,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将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二是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三是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清理整顿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有偿服务、强制性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四是让非公有制企业主掌握最新的政策信息,既可让他们对政府行为有所了解,也便于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五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全区中小企业成长的需求、服务市场的发育状况和财力状况,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富有成效和特色的服务体系,包括信用担保、筹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信用制度建设,发展诚信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和改善经营的重要途径。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各商业银行分(支)行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应的新业务、新品种,同时研究新的风险控制办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地方金融机构要考虑吸收民间资本,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二是将政府设立的财政性引导资金、财政性补助扶持资金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三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培育和壮大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五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
(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企业家的培养。非公有制业主要加强自身修养,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新形势,尽快加强各种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竞争规则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完善人才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吸收社会人才,充实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政策法律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公有制企业的创新任重而道远。在融资渠道上,要从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求发展,转到多元融资发展上来;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在企业组织上,要从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合作制、集团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上,要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保护环境、生态上来;在经济理念上,要不断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使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提升企业科技含量
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通过采取“产学研用”等经营模式,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适宜地区发展的项目和产品,逐步形成高起点、快发展的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集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来内蒙古创业,加大吸引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非公有制企业的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科技含量。引导有条件的国有科研机构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提高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科技含量及整体水平;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向高加工度、高集中度、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方向转化,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近日国务院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空间,非公有制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有利政策,积极参与资源配置,努力扩大私营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鼓励私营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提高企业的产业层次,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总量增加,在全区经济的比重提高
经过初步测算,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30.8%,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从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看,目前仍以公有经济为主,但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和比重不断增加,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是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仍是非公有制经济主力军,所占比重最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产业特征仍呈“二、三、一”格局。
(二)发展快,增速快于GDP
近年来,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和公有制经济。经过测算,2000-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长26%,比GDP年平均增速快11.6个百分点,比公有制经济增速快10个百分点。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7.4%,比GDP增长速度快8个百分点,比全区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快1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加值增长18%。与上年相比,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提高了4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三)贡献大,对全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增强
2004年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经过测算,2004年在全区GDP增长19.4%中,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8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从非公有制经济内部构成看,个体私营经济仍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个体私营经济对全区GDP的贡献率达37%,外商、港澳台经济贡献率为4%以上。
(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好,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具有较大优势
2004年,工商登记的城镇个体私营企业48.7万户,其中私营企业42681户,比上年增加7567户;从业人员100.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的29.2%;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达90%。由此可见,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本地私营企业及民间投资的推动。
(五)非公有制工业发展快,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由于非公有制工业的快速增长,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大幅提高,全区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6%,比2003年提高3个百分点;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2003年增长30.8%,比上年增速提高2个百分点,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28.7%,比2003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在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增加值分别占82%和18%,说明内蒙古非公有制工业主要是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
(六)非公有制经济是房地产业、住宿餐饮和商品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2004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70%;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公有制经济份额占到80%,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590多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7%,同比增长21%。
(七)投资加快,投资结构多元化
2004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80多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达到38%。其中,城镇个体私营、外商及港澳台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个人建房)1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倍。民间资本投资增长的加快,改变了投资结构,从过去主要靠政府和银行投资求发展的格局逐步改变为全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结构,减轻了政府投资压力,分散了投资风险,使民间资本投资成为投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扩展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
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做出了较大贡献。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创造税收(含国、地税)56.66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8.1%,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收37.2亿元,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11.64亿元,成为内蒙古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
由于内蒙古地处内陆,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观念相对落后,非公有制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与沿海省市比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差。2004年,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只有830多亿元,而2002年广东已达到6108.48亿元,江苏、浙江分别达到4999.6亿元和4271.76亿元,分别是内蒙古的7.3倍、6倍和5倍。内蒙古个体私营工商户注册资金680.6亿元,户均注册14万元,而浙江2003年末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已达2515.43亿元,比内蒙古多1835亿元。就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模式看,多数企业实行的是粗放型和封闭型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经营意识不强,从业人员素质总体不高,发展意识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了内蒙古非公有制企业的做大做强。
(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足,差距较大
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为主,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内蒙古个体私营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和发达省市相比,仍显不足。截至2003年末,内蒙古个体私营企业户数59万户,从业人员159.73万人,远低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2004年内蒙古个体私营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8%,远低于浙江2003年52.1%的水平。在上缴税收方面,2003年,广东为340亿元、浙江为288亿元、江苏为283亿元,而内蒙古2004年国、地税收入仅为37.2亿元。
(三)融资渠道不畅,企业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由于个体私营企业规模小,变化大,整体素质不高,银行对其信贷资产保全难,防范风险难以落实,所以个体私营企业进入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市场困难较大,致使相当部分业户置身利率高、风险大的民间金融市场,通过非正常渠道筹措资金,既增大了经营成本,又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了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很难获得政府的专项财政资金;商业银行受体制、管理和观念的影响,对非公有制企业心存戒备,贷款门槛较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据金融机构统计,2004年全区金融机构各项短期贷款余额中,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仅占1.39%,“三资”企业贷款占0.3%,与其创造的增加值比率极不相称,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与金融资源的占有不匹配。全区民间投资占全区城镇以上单位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3.9%上升到50%。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制约,金融部门对个体私营企业财务状况了解难,放贷额度掌握难,办理抵押担保贷款评估难,负债情况摸清难等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有些个体私营企业也确实存在信用不佳,市场行情摸不准等问题,放贷条件不够充足。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刺激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倾斜的政策措施,但非公有制企业在获得国有银行贷款方面仍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效应显现不够。因此,融资难问题不仅是制约以前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今后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四)非公有制投资比重偏低,发展后劲仍需增强
长期以来,由于内蒙古对民间投资的一些限制和认识局限,使民间投资“启而不动”,发展较慢,非公有制投资比重偏低。2004年,内蒙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09.6亿元,非公有制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8%;其中个体私营固定资产投资(不含住宅)143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
我们分析,目前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深层次的问题,也有浅层次的问题。从客观原因来看:
1.法制环境不够完善,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过高。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适应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有不少法律法规急需制定和有待修改,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在市场主体准入方面,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制定了不少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但事实上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不公平的做法仍然存在,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与其他经济成分共享平等待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加快发展。
2.生产经营资金短缺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造成资金短缺除个体私营经营者自身因素外,体现在银行方面,也有政策性限制因素,认为个体私营企业诚信度低,经营管理及效益预期不佳;用财产抵押贷款数额有限;对一些下岗失业人员申请的小额担保贷款,审批制度过严,关心不够。
3.电力不足、运力紧张,仍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供电短缺,造成许多非公有制工业企业难以持续正常生产,一些建成企业迟迟不能开工生产。目前乌海市的海南区高载能工业园区里开工企业仅占入驻企业的三分之一。运力不足,也增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
4.政府管理部门还存在人为设卡和重收费轻管理的问题。虽然不是普遍问题,但至少说明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从观念到扶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和改进。如有关部门重复收费的问题;税务部门存在不是按照个体私营企业的实际效益而是确定一个较高的标准机械执行的问题;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较重,有些收费不合理;一些执法部门严重超编,靠罚款养人;个别地方政府在优化环境中,对待地方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有不一视同仁、重企业轻个体的问题等。
5.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发挥不够。有些行业商(协)会还隶属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自上而下成立的,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商会和个体私营协会对基层分会和行业协会的重视还不够,从而基础性协调作用发挥不到位,一些个体私营会员的呼声不能及时反映上来,遇到实际问题协调不得力或无力协调。
三、加快内蒙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彻底更新观念,打破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改变一切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和政策约束,牢固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观念,做到思想上“放胆”、机制上“放活”、政策上“放宽”。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使社会各界达成共识,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将解放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一是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对民营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二是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三是严禁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清理整顿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有偿服务、强制性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四是让非公有制企业主掌握最新的政策信息,既可让他们对政府行为有所了解,也便于政府部门开展工作;五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全区中小企业成长的需求、服务市场的发育状况和财力状况,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富有成效和特色的服务体系,包括信用担保、筹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三)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信用制度建设,发展诚信企业,建立和发展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是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和改善经营的重要途径。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建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各商业银行分(支)行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积极开展相应的新业务、新品种,同时研究新的风险控制办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地方金融机构要考虑吸收民间资本,积极探索银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二是将政府设立的财政性引导资金、财政性补助扶持资金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三是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四是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的作用,积极引导非金融机构、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本组建风险投资机构,培育和壮大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五是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
(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企业家的培养。非公有制业主要加强自身修养,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新形势,尽快加强各种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以及市场竞争规则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技术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完善人才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吸收社会人才,充实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鼓励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三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和政策法律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非公有制企业的创新任重而道远。在融资渠道上,要从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求发展,转到多元融资发展上来;在企业管理上,要从传统的家庭式管理转到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在企业组织上,要从小而散向公司化、股份合作制、集团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上,要从短期行为转到可持续发展和注重保护环境、生态上来;在经济理念上,要不断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实,使企业在采用先进技术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科技企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五)提升企业科技含量
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通过采取“产学研用”等经营模式,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势,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适宜地区发展的项目和产品,逐步形成高起点、快发展的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集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带着科技成果来内蒙古创业,加大吸引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非公有制企业的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科技含量。引导有条件的国有科研机构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提高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科技含量及整体水平;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向高加工度、高集中度、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方向转化,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加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
(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近日国务院针对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受到过多限制的现象,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体现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空间,非公有制企业应抓住机遇,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有利政策,积极参与资源配置,努力扩大私营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鼓励私营企业进入高科技领域,提高企业的产业层次,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