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指出在培训体系中可实施业务部门、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三方联动的机制。在给出三方联动机制基本定义框架的基础上,从三方的职责、三方与联动机制的关系、三方机制运转过程、三方联动机制的品质要求、三方联动机制的实施过程等方面对三方联动机制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给出了三方联动机制的运转条件,为在培训体系中进一步研究和运用三方联动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培训体系;三方联动机制;特性分析;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郭建龙(1982-),男,山西兴县人,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助理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网技术类教育、培训和研发;蓝小萌(1956-),男,广东兴宁人,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网技术类教育、培训和研发。(广东 广州 510520)
在大教育、大培训环境下,传统培训理念、行为表现出不适应性,培训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缺失形成诸多制约因素,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表现为培训与使用不相适应,培训组织、实施管理粗放,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培训资源不足且不能优化配置等问题。[1-7]
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指出在培训中引入“三方”联动机制,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三方”联动是指业务部门、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之间通过某种内在规约形成一种闭环运转模式,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发挥培训在智力资本运作中的功能,最终形成一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培训模式。
一、培训体系中三方联动机制的概念框架
鉴于目前的培训现状,可以看出培训体系中在三方各自的职能中都存在较多问题,困扰着企业一线员工教育培训。如何理顺这些环节,较好地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的实效性,是企业求诸于培训的基本条件。[8-10]
文中提出培训体系中三方联动的机制,就是要界定各方职责,同时三方要联动配合,最终能够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转,图1是三方联动机制的总体定义框架示图。
通过三方联动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培训实施主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与规模,形成培训的品牌效应。真正做到着眼于企业现实,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超前于企业需求,实现高品质的培训服务。
二、三方联动机制特性分析
1.三方联动机制中各方职责
建立培训部门、人事部门及各业务(职能)部门三方联动机制,明确各自职能,规范全公司培训管理工作。三方联动示意图见图2。
业务(职能)部门主要职责:(1)负责员工的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需求分析、汇总、审核,形成初步方案汇总后汇报人事部门。(2)制定与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要具体、明确、结合实际,分层次,合理规划。(3)与培训部门沟通、协商,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给出建议,对培训效果给出反馈,促成优化的培训方案。(4)参与培训评估。适时跟踪、准确到位,以评促改,以评促学。(5)注重在生产现场中培养生产技术骨干、发掘和推荐内训师。
人事部门主要职责:(1)负责培训组织,汇总审核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调配培训资源,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是业务(职能)部门与培训部门的桥梁。(2)对管理类培训、综合性培训统筹安排,对专业性培训给予相应的人财物支持。(3)制定和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政策和办法,使培训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
培训部门主要职责:(1)根据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培训大纲、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确定授课的培训师。(2)根据岗位标准,制定培训标准,统一培训教材、课件,办示范班。(3)跟踪、保证培训全过程质量,完善提高。(4)为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服务支持和理论指导,为人事部门提供方案,接受反馈。
2.三方各自与联动机制的关系
三方联动机制中业务部门作为培训需求的提出方,在整个联动机制中充当着“发动机”的角色,同时也是联动机制保障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支撑之一,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方联动机制中人事部门作为培训送授方、中间环节,起到“纽带”作用,对于整个机制的运转有保障支撑作用。
三方联动机制中培训部门是完成有效培训的主体,也是提升和实现整个培训价值的主体,在整个培训联动机制中充当“主角”,起主体作用。
3.三方联动机制运转过程
三方联动的运转流程示意图见图3,业务部门根据培训规划和当前工作重心提出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提交人事部门审核,人事部门依据优化配置以及协调统筹的原则给出结果,若需要调整则反馈给业务部门重新制定培训需求,若通过则进行组织、计划阶段,并把培训任务转给培训部门负责实施,同时审核通过的培训需求也转到培训部门用以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培训部门在实施中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资源可以反馈给人事部门以便协调解决,培训实施过程也是培训评估的过程,采用全过程评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业务部门也参与到培训的评估过程中,及时提供评估所需依据,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方案,进行下一轮的培训。在此联动的过程中,三方要遵循各自原则,实现好各自职责,这样三方联动机制就能够发挥实效,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有效的三方联动机制应具备的品质
(1)三方职责明确,共同参与;
(2)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作保证,有健全合理的标准作依据,有优良充足的资源作保障;
(3)需求、组织、实施、评估一体化;
(4)四环节相互衔接,闭环管理。
5.三方联动机制的实施
首先要专注于该机制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探索研究,着重解决它的支撑体系理论和内在关系;其次就是小范围试验、修正,积累规范该机制运行的软硬件条件;第三就是要初步建立该机制并大量采用;最后就是持续改进,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对在实施三方联动机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有了这些分析,就可以在实施中加强监管与控制,避免误区。
(1)三方步调不一致,搞形式主义。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考核。
(2)需求、组织、实施和评估有重形式轻效果的倾向。面对这种问题,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相关流程、制度和标准,在整个过程中少留死区,而且要考核到位。
(3)实施中效率低下且没有闭环管理。说明各级人员对三方联动机制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4)实施中总是力不从心,无法完全按照标准执行。说明支撑体系中资源不足,配套建设环节没有跟上。
以上只是罗列了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在具体的实施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只要本着探索改进的思路,着力分析误区,采取措施引导、控制相关流程,相信三方联动机制一定能够实现。
四、三方联动机制的支撑体系
为了有效实现三方联动,必须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支撑体系主要包括:(1)健全的业务部门各职能工种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工作标准、工作范围、作业指导书);(2)完善的培训体系绩效考核制度;(3)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与流程;(4)完善的用人制度;(5)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6)超前的培训资源规划与建设。
为便于“三方”联动机制有效运转,对培训需求的提出必须进行科学管理,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从各个业务层面上,从远期、中期、近期工作出发,从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等来协调制定培训需求,既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又满足长远发展需求,要求做到合理配置资源。(2)培训需求是要求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明确责任,把培训需求纳入到培训流程体系中,接受人事部门、培训部门的反馈,形成闭环管理。(3)培训需求、培训组织实施以及培训评估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有机整体,要求互相联系、支持,形成良性互动。
对培训的组织、计划而言,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配套必需的软硬条件,做好统筹。(2)审核培训需求,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对培训的实施、评估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全过程管理。(2)闭环管理。
五、结束语
培训工作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而面对培训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三方”联动机制无疑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三方联动机制,实现好三方联动就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调研组.广东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培训调研报告[R].2009.
[2]周金,张金爽.XX公司培训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2009,(10):111.
[3]曹晖.构建电力企业培训工作评估体系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5):135-136.
[4]李喜霖.关于提升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26-27.
[5]姜金波,孟祥文,孟伟.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岗前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07,(2):36.
[6]崔泓.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9):251-252.
[7]王清,徐金贤.企业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31-34.
[8]郭传华,王春华.建立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J].科技信息,2009,(2):38.
[9]孙广义,张瑞霞.企业有效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2):6-7.
[10]严颖丽.试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8):258-260.
(责任编辑:刘辉)
关键词:培训体系;三方联动机制;特性分析;支撑体系
作者简介:郭建龙(1982-),男,山西兴县人,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助理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网技术类教育、培训和研发;蓝小萌(1956-),男,广东兴宁人,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网技术类教育、培训和研发。(广东 广州 510520)
在大教育、大培训环境下,传统培训理念、行为表现出不适应性,培训管理体制、机制上的缺失形成诸多制约因素,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表现为培训与使用不相适应,培训组织、实施管理粗放,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培训资源不足且不能优化配置等问题。[1-7]
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指出在培训中引入“三方”联动机制,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三方”联动是指业务部门、人事部门和培训部门之间通过某种内在规约形成一种闭环运转模式,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发挥培训在智力资本运作中的功能,最终形成一种良性的动态循环培训模式。
一、培训体系中三方联动机制的概念框架
鉴于目前的培训现状,可以看出培训体系中在三方各自的职能中都存在较多问题,困扰着企业一线员工教育培训。如何理顺这些环节,较好地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的实效性,是企业求诸于培训的基本条件。[8-10]
文中提出培训体系中三方联动的机制,就是要界定各方职责,同时三方要联动配合,最终能够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转,图1是三方联动机制的总体定义框架示图。
通过三方联动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培训实施主体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与规模,形成培训的品牌效应。真正做到着眼于企业现实,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超前于企业需求,实现高品质的培训服务。
二、三方联动机制特性分析
1.三方联动机制中各方职责
建立培训部门、人事部门及各业务(职能)部门三方联动机制,明确各自职能,规范全公司培训管理工作。三方联动示意图见图2。
业务(职能)部门主要职责:(1)负责员工的培训需求调研、培训需求分析、汇总、审核,形成初步方案汇总后汇报人事部门。(2)制定与生产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培训目标,培训目标要具体、明确、结合实际,分层次,合理规划。(3)与培训部门沟通、协商,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给出建议,对培训效果给出反馈,促成优化的培训方案。(4)参与培训评估。适时跟踪、准确到位,以评促改,以评促学。(5)注重在生产现场中培养生产技术骨干、发掘和推荐内训师。
人事部门主要职责:(1)负责培训组织,汇总审核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调配培训资源,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指导,是业务(职能)部门与培训部门的桥梁。(2)对管理类培训、综合性培训统筹安排,对专业性培训给予相应的人财物支持。(3)制定和建立相应的培训管理政策和办法,使培训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
培训部门主要职责:(1)根据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制定培训大纲、课程内容和课程形式,确定授课的培训师。(2)根据岗位标准,制定培训标准,统一培训教材、课件,办示范班。(3)跟踪、保证培训全过程质量,完善提高。(4)为业务(职能)部门提供服务支持和理论指导,为人事部门提供方案,接受反馈。
2.三方各自与联动机制的关系
三方联动机制中业务部门作为培训需求的提出方,在整个联动机制中充当着“发动机”的角色,同时也是联动机制保障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支撑之一,起到基础性作用。
三方联动机制中人事部门作为培训送授方、中间环节,起到“纽带”作用,对于整个机制的运转有保障支撑作用。
三方联动机制中培训部门是完成有效培训的主体,也是提升和实现整个培训价值的主体,在整个培训联动机制中充当“主角”,起主体作用。
3.三方联动机制运转过程
三方联动的运转流程示意图见图3,业务部门根据培训规划和当前工作重心提出培训需求,培训需求提交人事部门审核,人事部门依据优化配置以及协调统筹的原则给出结果,若需要调整则反馈给业务部门重新制定培训需求,若通过则进行组织、计划阶段,并把培训任务转给培训部门负责实施,同时审核通过的培训需求也转到培训部门用以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培训部门在实施中所需要的相关配套资源可以反馈给人事部门以便协调解决,培训实施过程也是培训评估的过程,采用全过程评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业务部门也参与到培训的评估过程中,及时提供评估所需依据,以便总结经验,改进方案,进行下一轮的培训。在此联动的过程中,三方要遵循各自原则,实现好各自职责,这样三方联动机制就能够发挥实效,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有效的三方联动机制应具备的品质
(1)三方职责明确,共同参与;
(2)有规范的流程和制度作保证,有健全合理的标准作依据,有优良充足的资源作保障;
(3)需求、组织、实施、评估一体化;
(4)四环节相互衔接,闭环管理。
5.三方联动机制的实施
首先要专注于该机制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探索研究,着重解决它的支撑体系理论和内在关系;其次就是小范围试验、修正,积累规范该机制运行的软硬件条件;第三就是要初步建立该机制并大量采用;最后就是持续改进,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对在实施三方联动机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如下,有了这些分析,就可以在实施中加强监管与控制,避免误区。
(1)三方步调不一致,搞形式主义。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考核。
(2)需求、组织、实施和评估有重形式轻效果的倾向。面对这种问题,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相关流程、制度和标准,在整个过程中少留死区,而且要考核到位。
(3)实施中效率低下且没有闭环管理。说明各级人员对三方联动机制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4)实施中总是力不从心,无法完全按照标准执行。说明支撑体系中资源不足,配套建设环节没有跟上。
以上只是罗列了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在具体的实施中还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只要本着探索改进的思路,着力分析误区,采取措施引导、控制相关流程,相信三方联动机制一定能够实现。
四、三方联动机制的支撑体系
为了有效实现三方联动,必须建立相应的支撑体系。支撑体系主要包括:(1)健全的业务部门各职能工种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工作标准、工作范围、作业指导书);(2)完善的培训体系绩效考核制度;(3)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与流程;(4)完善的用人制度;(5)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6)超前的培训资源规划与建设。
为便于“三方”联动机制有效运转,对培训需求的提出必须进行科学管理,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从各个业务层面上,从远期、中期、近期工作出发,从不同技术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等来协调制定培训需求,既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又满足长远发展需求,要求做到合理配置资源。(2)培训需求是要求业务部门提出的,要明确责任,把培训需求纳入到培训流程体系中,接受人事部门、培训部门的反馈,形成闭环管理。(3)培训需求、培训组织实施以及培训评估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有机整体,要求互相联系、支持,形成良性互动。
对培训的组织、计划而言,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协调配套必需的软硬条件,做好统筹。(2)审核培训需求,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对培训的实施、评估要求遵循以下原则:(1)全过程管理。(2)闭环管理。
五、结束语
培训工作直接关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而面对培训现状中所存在的问题,“三方”联动机制无疑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因此深入研究三方联动机制,实现好三方联动就显得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调研组.广东电网公司一线员工培训调研报告[R].2009.
[2]周金,张金爽.XX公司培训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经营管理者,2009,(10):111.
[3]曹晖.构建电力企业培训工作评估体系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5):135-136.
[4]李喜霖.关于提升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效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26-27.
[5]姜金波,孟祥文,孟伟.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岗前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07,(2):36.
[6]崔泓.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9):251-252.
[7]王清,徐金贤.企业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31-34.
[8]郭传华,王春华.建立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J].科技信息,2009,(2):38.
[9]孙广义,张瑞霞.企业有效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9,(2):6-7.
[10]严颖丽.试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8):258-260.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