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高中物理的有效结合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nuz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兴趣是创新的动力   如果说丰富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那么,兴趣就是“创新的动力”。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上经常介绍一些科学家成功的的轶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成功的艰难和喜悦。在课外能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巳学的知识,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提出一些不同的主题,激发学生选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申报不同主题下的相关内容,例如:“电在你家中”、“菜刀中的力学知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等,这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高一第一学期在讲完摩擦力的内容后,我就布置了“自行车中的物理原理”的课题,同时列举了10个小课题,许多学生能够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问题,也有部分学生研究自行车的尾灯,有关光的反射、折射等知识的掌握早巳超过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而且,交流之后大家提出的问题又成为下次研究的课题.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感兴趣就会不怕艰苦,积极主动去学习,遇到问题喜欢多问,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肯去钻研,才会有所创新。   二、求异创新思维能力 求异,顾名思义,就是与众不同的。故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教堂里看见悬挂的吊灯被风吹得左右摇摆。这在别人认为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伽利略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领悟出“摇摆等时性”的规律。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给学生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及方法,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办法。对于学生的设想不管对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分析,同时要表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标新立异。物理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射电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放出一个电子后,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总是大于电子的质量,虽然差别很小,但与巳知的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这令许多科学家束手无策。这时,年轻的物理学家包利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说:随着电子一起,有另外的一个粒子也飞离了原子核,是它偷走了原子核的一点点质量。经过二十几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小组,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它,这时,中微子的假说才被证实。 三、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也就是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寻求各种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创造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其形式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它既需要一个熟到巧的过程,又要教师的不断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在已形成的定势思维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新奇感,多来几个假设,多问几个为什么,提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境界。如物理实验中测“金属电阻率”,要测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除了书中方法之外可启发学生还有哪些方法可测。如电路的设计、黑盒子问题的处理等等。象这样利用开放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些老师怕麻烦,往往避而远之。实际上利用开放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个分支。 四、不可缺少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家的许多发现、成就,就是由于他(她)们敢于探索,不怕艰辛,不甘失败的精神。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在物理教学中,不要急着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事实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和规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不但能牢固掌握原理规律,更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方向。如在电功、电热区别时,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一只玩具电动机,先不让其电枢转动,测出其两端电压U,流过电流I及电动机电阻R,让学生计算U2/R,UI,I2R的值并要求他(她)们比较大小。接着,让电枢转动,再测出其U、I、R的值并要求学生再次计算出U2/R,UI,I2R再比较大小。启发学生为什么电枢不转时,在实验误差范围内U2/R=UI=I2R;电枢转动时U2/R≠UI≠I2R;转与不转区别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规律。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印象就很深刻,遇到此类问题错误率较低而且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五、注重实验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但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按书本上讲,学生按书本上做,学生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高一学生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可布置一个探索性实验,只给一把刻度尺、一块长木板、一个小滑块,请粗略测量长木板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实际进行操作,最终测出该值。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有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分组实验,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在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培养创造能力。  六、失败乃成功之母  在探索创新过程中,常会遇到失败。指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介绍科学家伟大发现背后的艰辛,几百次乃至上千次失败中改进摸索再实验。爱迪生说过“失败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切的方法是什么。”一个新的设想在开始时不遇到失败,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发明者和创新者可能一而再地失败,爱迪生和他的合作者经过试验1600多种不同的灯丝后才找到合格的灯丝。所以,面对失败,要引导学生不急不躁,冷静查找原因,排除故障,才会“拨开乌云见青天”。如我任教班有一个尖子生,喜欢动手,学了电磁学知识后,自购了一些元件设计门铃,花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力气就是无声音,后来他气馁了。我及时找到他谈话,给他讲了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鼓励他坚持下去,耐心细致地寻找原因。没几天,他高兴的跑来告诉我成功啦!经过这一次磨练,更激起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动手做小制作的热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而物理课堂的创新,也许能像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揭开一个新的物理世界!
其他文献
坟场  有一个年轻人半夜回家,想抄一段近路,没想到掉进一处新挖好的坟穴里。过了一会儿,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闯进坟场,听到坟穴下面有人呼喊:“我在这里快要冻僵了。”  醉汉:“我说呢!你把盖在身上的土踢开了,能不冻僵吗?”    稳定性  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告诉学生:“三角形是很稳定的。”为了强调这一点,他对学生们说,“三角形的稳定性无处不在。不信,你们谁能举出一个反面例子?”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低声说:
期刊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第一课教学中,虽然教材没有设计实验,但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增探究实验,精心设计,上好高中化学第一课.  关键词:实验探究;培养兴趣;高中化学第一课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中学生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巧增一些探究实验,潜心组织,循序渐进,逐渐完善,上好高中化学第一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上好第一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
期刊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创新型问题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创新点的设置也常考常新.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平面向量创新型问题的一般解法.  题型1.信息迁移问题  点评: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a+b+c+d=0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结论是开放的,故在转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条件,寻找四边形的角、边关系.通过本题解析要认真领会条件的利用与转化思想.  题型3.推断性问
期刊
只要是在教学第一线,就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当学生的课堂活动呈现一片繁荣,教学活动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热热闹闹朝着预设的轨道前进时,突然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有位学生冒出一句与教学设计可能完全不同,但又带着“金子般闪光”的“意外”发言——打断了你,若对这“意外”发言给予重视,势必打乱整个教学设计,若断然否定置之不理,或搪塞过关,不但会轻易错过一个“千里难觅”的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的教学契机,
期刊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它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两方面:(1)“以数辅形”将几何问题数量化,(2)“以形助
期刊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题目难度不大,主要是通过正、余弦定理的技巧变形来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但稍不注意,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所以解题过程中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的运用,做到正、余弦定理的优化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学生都不要求难、求偏,要掌握好常见的几种题型的解法.  题型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a=3,
期刊
摘要: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常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在中考复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备考的高效、考点的快速把握,我们会精心设计出来一系列综合性、探究性的问题等待着学生去解决.学生对这些问题是带着探究的心态去再认、去评析、去运用.他们需要知己知彼,他们需要知识的交流,他们更需要思维的碰撞.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是备考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合作学习;质疑;拓展;气体的制备装置的设计  新课程的理念
期刊
2013年11月,笔者参加了在玉林市玉林三中举办的“2013年广西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研讨会”,观摩各地参赛选手的优质课展示,获益匪浅.  新课程的实施转变了教学理念,展示课中很多教学设计都选择了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境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问题情境化教学设计理念.  而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
期刊
笔者经常参加省内、国内高考物理研讨会,发现一线教师向与会专家们咨询最多的莫过于欧姆表是否估读,如何估读两大问题.于是对大量考查欧姆表读数的高考试题、模拟试题、联考试题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有关读数问题大致有以下五种观点.  1.欧姆表盘刻度不均匀,本为粗测,无需估读.  2.一律估读到下一位.  3.X1档估读到下一位,其余档位不估读.  4.指针指到整刻度不估读,非整刻度估读.  5.由于欧姆表难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