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理念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笔者参加了在玉林市玉林三中举办的“2013年广西中学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研讨会”,观摩各地参赛选手的优质课展示,获益匪浅.
  新课程的实施转变了教学理念,展示课中很多教学设计都选择了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通过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的情境创设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设计充分体现了问题情境化教学设计理念.
  而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具有文化属性,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掀起课堂气氛的目的,更将知识转化为问题融入情境中,引领学生在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中领悟知识,达到对知识掌握和迁移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教与学.
  从展示课中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想谈谈课堂的导入.高质量的课堂导入,熔铸了教师殚精竭虑的智慧,凝聚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识修养,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包含着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目光会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回答会答有所问;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讨论、质疑、听讲、作业、合作等活动中去,学生的注意程度高.导课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因此,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因为具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一、问题导入
  只要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学习源自于疑问.结合课本内容,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化学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例如:展示课中的“离子反应”李云老师利用青花瓷化学版调动上课的气氛,设计了问题:“这首歌叙说了什么内容?”引入离子反应的课题.施教中,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将学生从一种情境带入另一种情境,由浅入深,不断探求,最终领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听课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讲究提问艺术,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梯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状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就可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想和创造才能.启发思考的关键是设计好教师的提问与师生交谈的问题,使其简明、具体、有启发性,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诱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发现力.经常这样,学生就逐渐领悟到怎样通过思维抓住要害,发现疑难,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诱导,有如牧童牵牛、老叟垂钓、产婆催生、向导引路.只有相机行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者才能驾驭课堂,启发学生,使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取得最佳效果.因此,不断探索和创造巧妙的“诱导法”,应成为每位化学教育者追求的教学技巧之一.
  二、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学生,学生爱听故事,各种和化学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入课堂的学习.例如:在“氯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参赛教师通过瑞典化学家舍勒、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英国科学家戴维等人的研究,带领学生在时空穿梭中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及漂白粉的制备.
  又如:“原电池原理”中通过影片,1792~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通过实验发现,只要在两种金属片中间隔有用盐水浸过的多孔材料(例如硬纸、皮革等),并用金属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就会有电发生.后来,他把铜片和锌片放入盐水中,制成了能提供恒稳电流的“伏特电池”,为电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电化学的创建开辟了道路.这些蕴含化学史料的学习情境促进和改善了学生对科学理论形成过程的理解.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学生领悟了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幷培养了科学探索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理解科学本质的同时,也增强了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实物导入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物最大的好处是直观性,在化学的教学中现在正在提倡多动手多展示.把课堂中的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分组实验式的实物导入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发展人格.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的机会出现的频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化学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动,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多方面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其他文献
公告:教育专家孙云晓与您网上聊天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青少年教育专家。自2000年6月1日开通孙云晓网站以来(网址:sunyunxiao.youth.cn),孙云晓老师坚持每个月选择一个晚上(19:30—21:00)在网站的聊天室与网友聊天。只要您选择一个昵称,并设置自己的密码,在规定的聊天时间内就可以进入。欢迎大家届时到聊天室里来做客,与教育专家共同探讨
期刊
在付出中收获喜悦    有个歌星在没有出名前,非常不得志,没有一家唱片公司愿意帮他出唱片,三餐不济,甚至还要靠父母与朋友的救济。  一天,当他正要经过十字路口时,一个老人挡住了他的去路,看来他的背驮得十分厉害,连站都站不稳。  “年轻人,你愿意帮助我走过这条马路吗?”  歌星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让对方扶着他的臂膀,穿过那条车水马龙的大街。  “你觉得好些了吗?年轻人!”老人微笑着问他。  “噢!是
期刊
坟场  有一个年轻人半夜回家,想抄一段近路,没想到掉进一处新挖好的坟穴里。过了一会儿,一个醉汉摇摇晃晃地闯进坟场,听到坟穴下面有人呼喊:“我在这里快要冻僵了。”  醉汉:“我说呢!你把盖在身上的土踢开了,能不冻僵吗?”    稳定性  数学老师在上课时告诉学生:“三角形是很稳定的。”为了强调这一点,他对学生们说,“三角形的稳定性无处不在。不信,你们谁能举出一个反面例子?”话音刚落,一个学生低声说:
期刊
新一轮的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高中课程的课程标准,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高中物理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问题进行探讨。  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且还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什么是物理教学反思?物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我们物理教师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笔
期刊
摘要:在高中化学第一课教学中,虽然教材没有设计实验,但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增探究实验,精心设计,上好高中化学第一课.  关键词:实验探究;培养兴趣;高中化学第一课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高中学生有其独特的思想和学习态度,巧增一些探究实验,潜心组织,循序渐进,逐渐完善,上好高中化学第一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上好第一课,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
期刊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创新型问题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创新点的设置也常考常新.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平面向量创新型问题的一般解法.  题型1.信息迁移问题  点评: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a+b+c+d=0是很关键的一步,由于结论是开放的,故在转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条件,寻找四边形的角、边关系.通过本题解析要认真领会条件的利用与转化思想.  题型3.推断性问
期刊
只要是在教学第一线,就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当学生的课堂活动呈现一片繁荣,教学活动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热热闹闹朝着预设的轨道前进时,突然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有位学生冒出一句与教学设计可能完全不同,但又带着“金子般闪光”的“意外”发言——打断了你,若对这“意外”发言给予重视,势必打乱整个教学设计,若断然否定置之不理,或搪塞过关,不但会轻易错过一个“千里难觅”的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的教学契机,
期刊
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一个重要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它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两方面:(1)“以数辅形”将几何问题数量化,(2)“以形助
期刊
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题目难度不大,主要是通过正、余弦定理的技巧变形来实现三角形中的边角转换,但稍不注意,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所以解题过程中注意整体思想、方程思想的运用,做到正、余弦定理的优化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学生都不要求难、求偏,要掌握好常见的几种题型的解法.  题型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在△ABC中,内角A,B,C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b,c,a=3,
期刊
摘要: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常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在中考复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备考的高效、考点的快速把握,我们会精心设计出来一系列综合性、探究性的问题等待着学生去解决.学生对这些问题是带着探究的心态去再认、去评析、去运用.他们需要知己知彼,他们需要知识的交流,他们更需要思维的碰撞.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是备考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合作学习;质疑;拓展;气体的制备装置的设计  新课程的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