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关键词】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岩土水理性质;地下水
  实践证明,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岩土体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岩土体工程特性,又是基础工程的环境,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于容易被忽视,是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在勘探成果内因为很少直接涉及水文参数的利用,水文地质问题往往只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工作,在勘察中大多只是简单地对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质条件作一般性评价。在一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区,由于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不深人,设计中又忽视了水文地质问题,经常发生由地下水引发的各种岩土工程危害问题,令勘察和设计处于难堪的境地。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在勘察中加强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工程勘察中不仅要求查明与岩土工程有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响,更要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消除或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由于缺少结合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评价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对水文地质问题的评价,主要应考虑以下内容:
  1、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2、工程勘察中还应密切结合建筑物地基基础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提供选型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3、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天然条件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分析预测在人为工程活动中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
  4、应从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应当着重評价的地质问题。
  二、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
  岩土水理性质是指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岩土水理性质与岩土的物理性质都是岩土重要的工程地质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影响岩土的强度和变形,而且有些性质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往在勘察中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测试比较重视,对岩土的水理性质却有所忽视,因而对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显示出来的性质,而地下水在岩土中有不同的赋存方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且影响程度又与岩土类型有关。
  结合水是地下水在粘性土中的主要赋存形式,在砂土中含量甚微。结合水尤其是弱结合水与粘性土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性质如可塑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归为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因其受强力束缚,活动范围极为有限,对岩土的动态水理性质影响较小。
  三、全面了解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变化和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地下水位变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当地下水位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对岩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危害又可分为三种方式:
  1、水位上升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潜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受地质因素如含水层结构、总体岩性产状;水文气象因素如降雨量、气温等及人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响,有时往往是几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①土壤沼泽化、盐渍化,岩土及地下水对建筑物腐蚀性增强。
  ②斜坡、河岸等岩土产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
  ③一些具特殊性的岩土体结构破坏、强度降低、软化。
  ④引起粉细砂及粉土饱和液化、出现流砂、管涌等现象。
  ⑤地下洞室充水淹没,基础上浮、建筑物失稳。
  2、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活动中的矿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坝、修建水库截夺下游地下水的补给等。地下水的过大下降,常常诱发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对岩土体、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3、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岩土工程造成的危害。
  地下水的升降变化能引起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当地下水升降频繁时,不仅使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而且会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不断加大,进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别是轻型建筑物的破坏。
  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动水压力作用比较微弱,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由于改变了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条件,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往往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岩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的形成条件和防治措施在有关的工程地质文献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水文地质工作在建筑物持力层选择、基础设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工程勘察的发展,其必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将对勘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孔德坊.工程岩土学[M].地质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2007学年度,学校安排我任教高三(6)班,本人凭借以往教学经验,运用问卷调查法、实时观察法、个别谈话法等对该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期刊
孩子3岁时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来说,3岁以前的幼儿对音乐的反应通常来说是整体的、综合的、外部的,即依然是通过动作模仿、发声模仿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学习.而不是通过具体的音乐能力的某个方面,例如唱好一首完整的歌、跳一曲舞、演奏乐器等来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和感受。
期刊
[案例1] 对文文笔下的怪猫切莫砍杀  今天的美术课,我教小朋友画小猫,在分析讲授完小猫的形状特征,并示范板画完后,小家伙们一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不一会儿,雪白的画纸被一只只形态各异、神情可爱、色彩斑斓,富有生活情趣的小猫占领了。我巡视着,不禁暗自赞叹孩子们的天赋。但突然,一个小男孩手下的一只奇怪的猫牵住了我的眼球,那是一只长耳朵的猫。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规律的发现和化学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人们对各种能源消费也越来越大。中国是人口大国,在能源消耗问题上更加严峻,形成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能,而绿色照明更是当今比较节能环保的方式,但中国多数地方仍是白炽灯照明,所以推行绿色照明是很有必要的。将电子技术运用于绿色照明中,是节省电力和增加环保的有效方法,所以本文从绿色照明中电子技术运用的现状出发,讨论了电子技术在绿色照
期刊
【摘 要】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抓起,离不开科学、规范、有效的教育制度。我们认识到人的行为是由思想、动机决定的,不解决思想问题,就不可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进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思想教育。  【关键词】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
期刊
【摘 要】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实现浙江省新农村建设快速转型发展的首要环节,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则是保障浙江省农产品流通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命脉”。本文以浙江新农公司为例,阐述了目前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剖析了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并从政府、产业、企业和学校四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企业;人才流失;人才队伍建
期刊
【摘 要】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是体积较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容易因为材料、结构以及施工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裂缝的出现,从而极大的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施工质量。保温首先分析了建筑大体积基础施工裂缝的危害及成因,然后详细阐述了建筑大体积基础施工裂缝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基础;施工裂缝;材料;浇筑;温度  一、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裂缝的危害  表面裂缝是因为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在硬化后期,混凝
期刊
【摘 要】战术仿真训练系统3D引擎是用于控制仿真训练系统的主程序,是构建仿真训练系统的基础,是实现仿真训练系统的核心技术。因此,本文通过开展对3D引擎的研究设计,对缩短国内与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促进仿真训练系统在武警军事训练中的应用,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仿真;训练;3D引擎;设计  1. 3D引擎  简单地说,引擎就是“用于控制所有功能的主程序,从计算碰撞、物理系统和物体的相对
期刊
【摘 要】××型双螺杆压伸成型机是针对可再利用固体推进剂进行压伸成型工艺研究而研制的一套设备。在多种火药生产过程中,该设备均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是,在连续压药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安全问题需要去解决,本文基于DCS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  【关健词】DCS系统;压伸机;在线;监测;控制  前言  ××型双螺杆压伸成型机是一套专门用于可再利用推进剂样品挤出的双螺杆式科研设备,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