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体育管理相对松散、从事社区体育指导的专业人士配备严重不足、社区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等是厦门市集美街道社区体育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社区体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对社区体育经费的投入、利用地缘优势(地处集美学村)大力培育高校志愿者人群,建立一支具备长期、可持续服务的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体育志愿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集美街道;社区体育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城市社区体育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新内容,是体育产业化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服务即将进入我们的小康社会生活中,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1]。社区体育志愿者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人力资源。国外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体育志愿者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石”[2]。日本对体育志愿者的这样定义的:“指为推进社会、社区、个人及团体体育的发展而不以换取报酬为目的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的一种活动。但是参加活动的交通费的支付不含在报酬内”[3]。国内的定义为:为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利用日常生活时间定期地无偿为社区体育提供设施服务、组织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的个人[4]。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社区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的发展程度有着严重的以来程度。然而,我国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现状仍然有很严重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1.1社区体育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集美街道没有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但是有管理体育的办公人员和兼职文体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这些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只有在政府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才临时组织一下。据调查,厦门自发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有85.3%之多,经常无人管理。社区体育设施更是无人管理,导致有人故意以破坏社区体育设施为乐,更是缺乏维修[6]。制约了社区居民锻炼体育的积极性。
1.2社区体育经费短缺
从厦门社会发展年签得知,厦门市老街道办事处基本没有经费用于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中,而新社区的开发用于体育设施和活动的经费很少[7]。集美街道社区也不例外,制约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障碍是经费不足。由表1可以看出,厦门市基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43.3%是由居民自己出资,7.3%由政府拨款,其他是由社会赞助、组织活动收入、辖区单位资助等形式。
2.厦门市集美街道社区体育现状与分析
2.1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厦门市集美街道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著名的“学村”、“侨乡”、风景旅游胜地,也是集美区的行政、文化中心。集美街道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1万人,在校大学生3.5万人。近年来,街道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明星街道”、“厦门市文化现金街道”、“厦门市平安街道”、“厦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福建省200——2005年度文明单位”、“福建省2006——2008年度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银亭社区是集美区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被誉为“学习型社区”、“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5]。集美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文体活动中心,开展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人们的文体活动。目前,银亭、盛光社区是集美街道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最全面的一个,中心购置了跑步机、拉力器、仰卧撑机、健身房,文体活动室等健身器材,供居民在这里锻炼身体。浔江、岑西、岑东这方面开展还是比较落后。
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在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尽量组织大家开展宜于广泛推广的健身项目,如广场舞、门球、羽毛球、健身操、大秧歌、太极拳、太极剑等,这些体育项目经费投入不大,场地要求不高,而且简便易学,能调动更多人积极参加锻炼。蓬勃发展的社区体育,每年都会举行像成人组的拔河、龙舟赛、乒乓球、围棋、中国象棋、趣味体育;老年组的乒乓球、中国象棋、门球、台球项目及青少年组的大部分项目,还有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广场舞、健美操、交谊舞等各种文娱活动相关的体育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2.2在城市文教区及所在社区结合下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形成了“城中有校,校中有城”的学村发展模式。通过集美街道与集美学村的完美结合,为集美街道的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街道社区体育的开展可输送大量的体育指导专业人员。这样为提高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城市文教区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的可行性提供样板。
2.3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现状及其分析
2.3.1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招募
根据集街团[2010]2号在对《集美街道社区青少年事务助理计划实施方案》的启发[8]。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可行性研究在招募志愿者路径上可从两块考虑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招募。
从集美学村内的高等全日制院校的在校生(限本科二、三年级)中招募,向集美街道选派1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集美街道5个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在集美街道社区青少年事务助理(10名大学生志愿者)选拔过程中,参加5名具有能够胜任社区体育指导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团建及完善社区志愿者网络体系的建设,又能够很好的指导社区体育朝着科学、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2.3.2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选拔条件
(1)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服务工作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思想活跃,具备奉献精神,能切实履行志愿者光荣的职责。
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③能够熟练掌握体育相关的专业知识。
④有进行志愿服务的热情和激情。
(2)服务内容:担任社区体育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体育知识让社区广大人民群众都热爱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科学有效的纠正错误的体育锻炼姿势,防止有人因为锻炼受到伤害。
(3)工作步骤
①招募:由学村内高等院校的团委牵头组建机构,成立志愿服务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审核、初选、确认、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②选派:集美街道成立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团工委,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③确定服务社区:包括集美街道下辖的银亭、盛光、岑东、岑西、浔江等五个社区。受援社区具体承担志愿者的日常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④聘任仪式:拟定于每年6月上旬举行,应聘方与招聘方签订志愿服务协议书,颁发聘书,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组织志愿者到相应社区报到并开展工作。
2.3.3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①根据“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街道对志愿者日常进行管理,对志愿者服务岗位进行协调和落实,帮助志愿者解决困难和问题,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高校团委跟踪了解,并且给予帮助。
②街道制定《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作为日常管理的根据;各社区团支部要及时将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报告街道团工委,汇总后由街道团工委反馈给区委和高校区委。
③建立志愿者自我管理机制。组建党团组织,成立俱乐部等,加强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和交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由于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不够重视,并且认识不足,限制了发展程度,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①组织社区相关人员,加强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体育志愿服务,有利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
②教育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增强体育的参与意识、运动意识。
③加强体育志愿者的认识。利用传媒等方式,加强对体育志愿者的培训。
④突破观念上的瓶颈,政府部门要认清社区体育志愿者对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3.1.2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风气盛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成了现代社会利益高度分化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常常会给社会、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是一种利己社会的行为。
3.1.3集美学村(大学城文教区)与集美街道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模板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模板的建立,有利于国内其他地区有类似环境条件的社区开展这一公益活动,通过高校与社区的结合,社区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有利于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巩固,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服务社会,鼓励在校大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及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3.2建议
3.2.1对建立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建议,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需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实现社会体育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对志愿者进行有效激励。应对体育志愿者进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3.2.2在辖区内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基地,大力培育高校大学生体育志愿者人群,引入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和有体育相关特长的志愿者团体或个人,给他们提供实践场所,做好体育志愿者的岗前培训,确保计划的长远性。
3.2.3从多方渠道募集社区体育发展的资金,特别是加大对老社区的投资比例,整合社会资源,综合利用辖区内高校体育设施,从而更好的满足居民健康消费的需求。(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茂,李志.试论城市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07:32-33.
[2] 张洪顺,石宝鸿.社区体育志愿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3:10-12+30.
[3] 丛宁丽.析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实施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1:43-46.
[4] 李元.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5] 集美街道简介.www.jimei.gov.cn/myoffice/jmjdndex.do-2012-3-12
[6] 陈秋斌,蔡灿龙.厦门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01:66-69.
[7] 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厦门市发展研究会.厦门市社会发展年签(1997—2001)[R].2002
[8] 共青团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工作委员会文件.集街团[2010]2号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集美街道;社区体育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城市社区体育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社区体育是大众体育的新内容,是体育产业化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社区体育服务即将进入我们的小康社会生活中,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1]。社区体育志愿者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人力资源。国外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体育志愿者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石”[2]。日本对体育志愿者的这样定义的:“指为推进社会、社区、个人及团体体育的发展而不以换取报酬为目的提供自己的劳动、技术和时间的一种活动。但是参加活动的交通费的支付不含在报酬内”[3]。国内的定义为:为了社区体育的发展,利用日常生活时间定期地无偿为社区体育提供设施服务、组织服务、指导服务、信息服务的个人[4]。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的发展对社区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的发展程度有着严重的以来程度。然而,我国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现状仍然有很严重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1.1社区体育的领导和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集美街道没有专业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但是有管理体育的办公人员和兼职文体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这些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只有在政府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才临时组织一下。据调查,厦门自发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有85.3%之多,经常无人管理。社区体育设施更是无人管理,导致有人故意以破坏社区体育设施为乐,更是缺乏维修[6]。制约了社区居民锻炼体育的积极性。
1.2社区体育经费短缺
从厦门社会发展年签得知,厦门市老街道办事处基本没有经费用于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建设中,而新社区的开发用于体育设施和活动的经费很少[7]。集美街道社区也不例外,制约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障碍是经费不足。由表1可以看出,厦门市基层社区体育活动经费43.3%是由居民自己出资,7.3%由政府拨款,其他是由社会赞助、组织活动收入、辖区单位资助等形式。
2.厦门市集美街道社区体育现状与分析
2.1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厦门市集美街道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著名的“学村”、“侨乡”、风景旅游胜地,也是集美区的行政、文化中心。集美街道下辖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7.15万人,其中常住人口6.1万人,在校大学生3.5万人。近年来,街道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明星街道”、“厦门市文化现金街道”、“厦门市平安街道”、“厦门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福建省200——2005年度文明单位”、“福建省2006——2008年度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银亭社区是集美区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被誉为“学习型社区”、“福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5]。集美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文体活动中心,开展适合不同年龄特点的人们的文体活动。目前,银亭、盛光社区是集美街道开展社区文体活动最全面的一个,中心购置了跑步机、拉力器、仰卧撑机、健身房,文体活动室等健身器材,供居民在这里锻炼身体。浔江、岑西、岑东这方面开展还是比较落后。
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在组织开展体育锻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尽量组织大家开展宜于广泛推广的健身项目,如广场舞、门球、羽毛球、健身操、大秧歌、太极拳、太极剑等,这些体育项目经费投入不大,场地要求不高,而且简便易学,能调动更多人积极参加锻炼。蓬勃发展的社区体育,每年都会举行像成人组的拔河、龙舟赛、乒乓球、围棋、中国象棋、趣味体育;老年组的乒乓球、中国象棋、门球、台球项目及青少年组的大部分项目,还有居民自发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广场舞、健美操、交谊舞等各种文娱活动相关的体育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2.2在城市文教区及所在社区结合下社区体育人力资源现状与分析
集美学村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形成了“城中有校,校中有城”的学村发展模式。通过集美街道与集美学村的完美结合,为集美街道的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街道社区体育的开展可输送大量的体育指导专业人员。这样为提高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志愿者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提供参考,也为我国城市文教区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的可行性提供样板。
2.3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现状及其分析
2.3.1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招募
根据集街团[2010]2号在对《集美街道社区青少年事务助理计划实施方案》的启发[8]。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可行性研究在招募志愿者路径上可从两块考虑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招募。
从集美学村内的高等全日制院校的在校生(限本科二、三年级)中招募,向集美街道选派10名大学生志愿者,到集美街道5个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的志愿者服务工作。
在集美街道社区青少年事务助理(10名大学生志愿者)选拔过程中,参加5名具有能够胜任社区体育指导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团建及完善社区志愿者网络体系的建设,又能够很好的指导社区体育朝着科学、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2.3.2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选拔条件
(1)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服务工作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思想活跃,具备奉献精神,能切实履行志愿者光荣的职责。
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③能够熟练掌握体育相关的专业知识。
④有进行志愿服务的热情和激情。
(2)服务内容:担任社区体育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体育知识让社区广大人民群众都热爱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科学有效的纠正错误的体育锻炼姿势,防止有人因为锻炼受到伤害。
(3)工作步骤
①招募:由学村内高等院校的团委牵头组建机构,成立志愿服务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志愿者的报名、审核、初选、确认、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②选派:集美街道成立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团工委,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③确定服务社区:包括集美街道下辖的银亭、盛光、岑东、岑西、浔江等五个社区。受援社区具体承担志愿者的日常管理、服务和业务指导等工作。
④聘任仪式:拟定于每年6月上旬举行,应聘方与招聘方签订志愿服务协议书,颁发聘书,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组织志愿者到相应社区报到并开展工作。
2.3.3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①根据“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街道对志愿者日常进行管理,对志愿者服务岗位进行协调和落实,帮助志愿者解决困难和问题,进行考核,并提出考核意见。高校团委跟踪了解,并且给予帮助。
②街道制定《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作为日常管理的根据;各社区团支部要及时将志愿者的工作情况报告街道团工委,汇总后由街道团工委反馈给区委和高校区委。
③建立志愿者自我管理机制。组建党团组织,成立俱乐部等,加强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和交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由于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不够重视,并且认识不足,限制了发展程度,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做起:
①组织社区相关人员,加强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体育志愿服务,有利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
②教育社区居民,使社区居民增强体育的参与意识、运动意识。
③加强体育志愿者的认识。利用传媒等方式,加强对体育志愿者的培训。
④突破观念上的瓶颈,政府部门要认清社区体育志愿者对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的发展。
3.1.2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发生重大的变化,在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风气盛行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服务成了现代社会利益高度分化条件下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志愿服务常常会给社会、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是一种利己社会的行为。
3.1.3集美学村(大学城文教区)与集美街道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模板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志愿者从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模板的建立,有利于国内其他地区有类似环境条件的社区开展这一公益活动,通过高校与社区的结合,社区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有利于大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巩固,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人;高校是育人的地方,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服务社会,鼓励在校大学生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事业长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及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3.2建议
3.2.1对建立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者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建议,大学生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需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实现社会体育志愿者活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际中不断对志愿者进行有效激励。应对体育志愿者进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
3.2.2在辖区内加强宣传力度,建立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基地,大力培育高校大学生体育志愿者人群,引入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和有体育相关特长的志愿者团体或个人,给他们提供实践场所,做好体育志愿者的岗前培训,确保计划的长远性。
3.2.3从多方渠道募集社区体育发展的资金,特别是加大对老社区的投资比例,整合社会资源,综合利用辖区内高校体育设施,从而更好的满足居民健康消费的需求。(作者单位: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茂,李志.试论城市社区体育志愿者服务体系发展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07:32-33.
[2] 张洪顺,石宝鸿.社区体育志愿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3:10-12+30.
[3] 丛宁丽.析日本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实施现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01:43-46.
[4] 李元.北京市海淀区社区体育志愿者的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5] 集美街道简介.www.jimei.gov.cn/myoffice/jmjdndex.do-2012-3-12
[6] 陈秋斌,蔡灿龙.厦门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0,01:66-69.
[7] 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厦门市发展研究会.厦门市社会发展年签(1997—2001)[R].2002
[8] 共青团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工作委员会文件.集街团[2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