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这就是采用我们的专有技术修复过的油污土地,种植的小麦不仅连年实现了增收,而且符合国家粮食生产标准。”近日,在濮阳县胡状镇、八公桥镇石油污染土地治理项目区,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院长杨德金指着修复治理过的土地介绍。
近年来,该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从传统的水工环地质转向水土污染防治修复等领域,着手石油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经过艰辛探索,独创性地完成了油污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研发,在石油类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项目中效果显著,有力推进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技术研究
油田污染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污染类型,因原油成分复杂,既有无机物质,又有有机物质,治理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又加上国内外没有成熟完善的治理方法,所以治理技术复杂、治理难度大。我国的石油开采已持续多年,给开采区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土地急需恢复治理。
“我们抓住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全院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向包括石油污染土地在内的生态治理修复领域发展。”说起开展石油污损土地治理的初衷,该院总工办主任张方亮介绍。
2004年,该院就开始筹备申报省级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实验室,开展了石油类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该院技术人员从最基础研究做起,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循环探索研究,终于使盐污、油污达到治理预期目标,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常规指标达到植物生长的一般要求,基本掌握了石油类土壤污染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
加强创新实践
位于濮阳市的中原油田,在石油的开采、开发及运输过程中,局部土壤和地下水受到高盐和石油污染。2008年,该院承担了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区土壤污染治理项目,研究从实验室正式走向田间地头。技术人员通过在近1000平方千米开采区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建立了40余亩的综合治理示范区。该院高级工程师陈俊培带领团队在多次的试验中观察到,有一种微生物吞噬油污的作用比较明显,经过提取培养,反复应用于石油土壤污染,大大提高了石油烃的降解率,解决了技术难题。
该技术团队通过种植苜蓿、黑麦草等适宜植物,分别采用吸附、深翻及淋洗等土壤高盐治理方法,使修复区土壤含盐量降低85%;创建适宜微生物繁衍的地质环境,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植物的协同作用,再与自行研制的营养液相配合,辅以物理和化学法,使修复区石油烃降解达85%以上。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治理技术也从最初单一植物修复法到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再到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治理研究逐步深入,修复技术逐渐完善成熟,形成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治理方法,独创性地完成了石油类原位地质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成果鉴定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局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发明的4个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培育的耐盐石油降解菌申请了发明专利。2019年,该技术入选河南省科技厅等5个部门共同组织编制的《河南省节能低碳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第二批)。
拓宽研究领域
“油田污染,只是土壤污染的其中一类,我们在开展石油类污染治理的同时,还相继开展了重金属铬、镉污染地下水、土壤等系列技术研究。”该院生态修复中心主任陈文芳说到。
为适应国家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求,该院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开展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土壤修复技术研究。2017年,该院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联手,在豫北某铬渣场地进行地下水污染PRB修复技术研究,采用零价铁、活性炭、砂混合反应材料,采用钢板桩止水支护、大深度开挖、干法连续回填、同步安装监测井等施工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座用于防控重金属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PRB示范工程,推动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修复技术向国產化、工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从最初污染修复技术的点滴积累,到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支持,我们打造出一支专业地勘队伍,形成了一整套水土壤污染调查及修复技术,初步实现了转型发展,也更加坚定了为碧水蓝天净土贡献力量的信心!”杨德金信心十足地说到。(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
近年来,该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从传统的水工环地质转向水土污染防治修复等领域,着手石油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经过艰辛探索,独创性地完成了油污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研发,在石油类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项目中效果显著,有力推进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抓好技术研究
油田污染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污染类型,因原油成分复杂,既有无机物质,又有有机物质,治理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又加上国内外没有成熟完善的治理方法,所以治理技术复杂、治理难度大。我国的石油开采已持续多年,给开采区的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土地急需恢复治理。
“我们抓住转型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全院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向包括石油污染土地在内的生态治理修复领域发展。”说起开展石油污损土地治理的初衷,该院总工办主任张方亮介绍。
2004年,该院就开始筹备申报省级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实验室,开展了石油类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该院技术人员从最基础研究做起,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循环探索研究,终于使盐污、油污达到治理预期目标,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常规指标达到植物生长的一般要求,基本掌握了石油类土壤污染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
加强创新实践
位于濮阳市的中原油田,在石油的开采、开发及运输过程中,局部土壤和地下水受到高盐和石油污染。2008年,该院承担了濮阳市中原油田采油区土壤污染治理项目,研究从实验室正式走向田间地头。技术人员通过在近1000平方千米开采区范围内进行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建立了40余亩的综合治理示范区。该院高级工程师陈俊培带领团队在多次的试验中观察到,有一种微生物吞噬油污的作用比较明显,经过提取培养,反复应用于石油土壤污染,大大提高了石油烃的降解率,解决了技术难题。
该技术团队通过种植苜蓿、黑麦草等适宜植物,分别采用吸附、深翻及淋洗等土壤高盐治理方法,使修复区土壤含盐量降低85%;创建适宜微生物繁衍的地质环境,以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植物的协同作用,再与自行研制的营养液相配合,辅以物理和化学法,使修复区石油烃降解达85%以上。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治理技术也从最初单一植物修复法到原位地质综合修复技术,再到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治理研究逐步深入,修复技术逐渐完善成熟,形成了一套经济实用的治理方法,独创性地完成了石油类原位地质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成果鉴定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局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发明的4个装置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培育的耐盐石油降解菌申请了发明专利。2019年,该技术入选河南省科技厅等5个部门共同组织编制的《河南省节能低碳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指导目录》(第二批)。
拓宽研究领域
“油田污染,只是土壤污染的其中一类,我们在开展石油类污染治理的同时,还相继开展了重金属铬、镉污染地下水、土壤等系列技术研究。”该院生态修复中心主任陈文芳说到。
为适应国家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需求,该院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开展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土壤修复技术研究。2017年,该院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联手,在豫北某铬渣场地进行地下水污染PRB修复技术研究,采用零价铁、活性炭、砂混合反应材料,采用钢板桩止水支护、大深度开挖、干法连续回填、同步安装监测井等施工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座用于防控重金属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PRB示范工程,推动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修复技术向国產化、工程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从最初污染修复技术的点滴积累,到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支持,我们打造出一支专业地勘队伍,形成了一整套水土壤污染调查及修复技术,初步实现了转型发展,也更加坚定了为碧水蓝天净土贡献力量的信心!”杨德金信心十足地说到。(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