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社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课外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既能有效地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打造以“幸福城南 梦想摇篮”为主题的各类社团活动已经有几年了,在日常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实施过程中,一路摸索过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解决了不少存在的问题,现就学校在社团建设方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
对于我们现今搞得风风火火的社团活动,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社团活动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兴趣爱好。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有效开展小学社团活动的前提是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参加社团的学生都凭自己个人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学校和指导教师不能硬性规定和强迫,也不宜用择优录取的办法。
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三定”。所谓“三定”即:“定时间”―每周规定培训的时间,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不能轻易暂停。“定地点”―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培训场所,保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如进行室外活动时,都要预先选择好地点,并提前一天告知学生,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定内容”―每次的社团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内容。
二、争取各方支持
有效开展小学社团活动必须争取各方支持,不管干什么,单枪匹马是不行的。一意孤行、孤芳自赏是行不通的。只有转变教育觀念,科学执教,社团活动才不是空话。社团的发展壮大,必须赢得“三个支持”:校领导支持,可以保证活动时间,争取到一定的活动经费和辅导津贴;教师群体(特别是同组教师)支持,他们会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群策群力;家长、学生支持,这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到位,支持跟上,掌声不断,社团活动才能既不会迷失方向,又有了前进的动力。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要求教师要在制定社团活动计划时,多采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我校在社团的设置上选择面更广。18个不同种类的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孩子的兴趣得到了满足,能力得到了发展。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活动过程,体现特色效果
通过平时的交流和学习,笔者发现一些社团的老师虽然有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以及社团活动的培养目标,但对于社团活动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强,长期采用单一、固定的辅导方式,只看重学生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活动的体验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索然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要求教师要在制定社团活动计划时,多采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活动过程的重点放在活动中的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鉴赏,在鉴赏中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从而实现“唤醒学生兴趣需要,发展个性特长”的和谐统一。我们学校对于学生,会根据每一种社团性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来激发学生认真参与的热情。比如:现场会、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作文比赛、成果展示等活动,都是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开展社团,还要打破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把课内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结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使他们学以致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的本领得不到展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不到保鲜。其实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展示自己个性才华的有效舞台。因此,如何保证社团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那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认识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舞台,需要展示。我校自开展社团建设以来就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发展的平台。比如我们学校每一年借艺术节的机会,都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大型的社团才艺展示。在艺术节上各个社团孩子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为他们接下来的社团活动增添了活力。
六、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社团负责人一般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产生,在活动时只是起到牵头组织作用,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讨论决定。社团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在评价的机制上体现多元性
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是社团活动不断发展提升、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条件。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学校应逐步完善社团活动的评价机制。不断激发各社团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相互交流成功的经验,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实现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发展。
注重活动过程性评价。注重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和活动后的感悟以及对活动新的认识,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创意或迸发的智慧的火花,辅导教师都必须进行及时评价,社团活动中学生的所有过程性材料都要以学生个人为单位保存起来,使活动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校每个社团都设计过程性评价表格。学生上网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方式,学生活动之后的感受,都是评价的依据。
采用成果展示评价。展示成果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在本学期活动中的收获,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才艺大比拼”“我和社团的故事”等展示社团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现学生多才多艺、富有创造性的天性。
注重平日积累,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活动照片等及时在学校里作展览,并且结集成册。
纳入学期评价之中,评选优秀社团及成员。在期末,学校根据各社团的日常表现,结合各指标,评选出“优秀社团”;各社团根据成员一个学期的综合表现,通过老师推荐、同伴互荐、自我推荐等环节,选出“社团积极分子”。以此树立榜样,促进各社团能更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
一、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
对于我们现今搞得风风火火的社团活动,很大程度上流于表面的形式,有些社团活动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兴趣爱好。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有效开展小学社团活动的前提是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参加社团的学生都凭自己个人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学校和指导教师不能硬性规定和强迫,也不宜用择优录取的办法。
社团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三定”。所谓“三定”即:“定时间”―每周规定培训的时间,遇到有特殊情况择日进行,不能轻易暂停。“定地点”―每个社团都有固定的培训场所,保证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如进行室外活动时,都要预先选择好地点,并提前一天告知学生,这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定内容”―每次的社团活动都有一个主题内容。
二、争取各方支持
有效开展小学社团活动必须争取各方支持,不管干什么,单枪匹马是不行的。一意孤行、孤芳自赏是行不通的。只有转变教育觀念,科学执教,社团活动才不是空话。社团的发展壮大,必须赢得“三个支持”:校领导支持,可以保证活动时间,争取到一定的活动经费和辅导津贴;教师群体(特别是同组教师)支持,他们会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群策群力;家长、学生支持,这起着决定性作用。认识到位,支持跟上,掌声不断,社团活动才能既不会迷失方向,又有了前进的动力。
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要求教师要在制定社团活动计划时,多采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我校在社团的设置上选择面更广。18个不同种类的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孩子的兴趣得到了满足,能力得到了发展。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活动过程,体现特色效果
通过平时的交流和学习,笔者发现一些社团的老师虽然有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方案以及社团活动的培养目标,但对于社团活动的教学内容随意性强,长期采用单一、固定的辅导方式,只看重学生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孩子活动的体验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索然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校要求教师要在制定社团活动计划时,多采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活动过程的重点放在活动中的感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鉴赏,在鉴赏中创新。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体验,从而实现“唤醒学生兴趣需要,发展个性特长”的和谐统一。我们学校对于学生,会根据每一种社团性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来激发学生认真参与的热情。比如:现场会、田径运动会、六一文艺汇演、作文比赛、成果展示等活动,都是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开展社团,还要打破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把课内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结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使他们学以致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可以发挥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学会的本领得不到展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不到保鲜。其实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展示自己个性才华的有效舞台。因此,如何保证社团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那就是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认识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舞台,需要展示。我校自开展社团建设以来就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发展的平台。比如我们学校每一年借艺术节的机会,都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大型的社团才艺展示。在艺术节上各个社团孩子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为他们接下来的社团活动增添了活力。
六、提高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通过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社团负责人一般由社团成员民主推荐产生,在活动时只是起到牵头组织作用,活动内容由社团成员集体讨论决定。社团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在评价的机制上体现多元性
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是社团活动不断发展提升、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条件。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学校应逐步完善社团活动的评价机制。不断激发各社团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相互交流成功的经验,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实现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发展。
注重活动过程性评价。注重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和活动后的感悟以及对活动新的认识,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创意或迸发的智慧的火花,辅导教师都必须进行及时评价,社团活动中学生的所有过程性材料都要以学生个人为单位保存起来,使活动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校每个社团都设计过程性评价表格。学生上网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合作方式,学生活动之后的感受,都是评价的依据。
采用成果展示评价。展示成果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在本学期活动中的收获,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才艺大比拼”“我和社团的故事”等展示社团活动的丰硕成果,展现学生多才多艺、富有创造性的天性。
注重平日积累,把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活动照片等及时在学校里作展览,并且结集成册。
纳入学期评价之中,评选优秀社团及成员。在期末,学校根据各社团的日常表现,结合各指标,评选出“优秀社团”;各社团根据成员一个学期的综合表现,通过老师推荐、同伴互荐、自我推荐等环节,选出“社团积极分子”。以此树立榜样,促进各社团能更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