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社团日渐盛行,成为了丰富学生文化娱乐生活、拓宽知识视野、锻炼交往合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渠道。为此,学校在学生社团建设中,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机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社团的组建:体现学生自主
1.自主组建社团
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社团,如科学观察、饲养、科技制作、文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要参加的社团。如果选择同一社团的人数较多,则可根据社团活动的一些条件再细分。如:以社区活动为主的社团,可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合;以知识探究为主的社团,可以年级为单位组合。社团组建完成后,学生可自行为社团命名。
2.自主设置机构
社团的人员和主题确定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活动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学校每个社团设社长1名,副社长1名(均由学生担任);干事1?2名(由相关指导老师担任);轮流管理小干部若干名(数量根据社团大小而定)。社长和副社长的产生,需要经过社团内竞选演讲、学生推评、老师复议而最终确定。
3.自主聘请导师
为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可自主聘请导师,也可在学校聘请的有相应特长、符合条件的教师、社会人士、家长中选择。为确保导师的工作能落到实处,学校还制订了《社团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社团指导教师奖励细则》等规章制度来规范指导教师的工作。
二、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动机制
1.管理机制
在社团管理机制上,强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觉遵守社团活动的规则、制度,自主分配、协调团内工作。首先是制订严密的规则,确定社团活动的目的、内容、原则、制度等;其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2.运行机制
在社团运行机制上,强调学生自主对活动的开展作出具体化、程序化的安排,即在动手前“理清问题变量,准备操作工具,布局探究步骤,做好分工合作”。要让小社员们积极参与策划,将活动的主题、目的和程序,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人员及其职责等都事先做好筹划,以使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围绕社团活动主题,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3.指导机制
杜威认为,教师是“团体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就是充当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展活动的向导,并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在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中,指导老师该怎么做呢?一是要做到“只引导,不干涉”;二是要懂“业务”,对社团中出现的问题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活动内容的确定: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1.立足校园,增添校园活力
结合节假日文化建设,丰富课余生活。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开展社团活动的极好契机,学生可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融入校园体艺活动,投身校园文化节。学校以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节、艺术节等为核心,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节日活动。如学校在体育节中,举行了以社团为单位的“三棋”“三球”“三电”“三模”比赛;艺术节中,让社团成员现场进行书法表演、艺术品制作、舞蹈表演等活动,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发展特长的舞台。
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结合“书香校园”的创建,文学社团通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了系列读书文化活动,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2.走出校园,提升综合素质
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培养环保意识。在“手拉手建设地球村”活动中,环保科技社团的成员们带头实践,他们收集废品,分类存放。双休日里更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校园、社区清扫死角,刮刷非法广告,为扮靓地球妈妈出一份力。成员们还依托环境纪念日,开展相关的环境科技实践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保护环境,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作用。
体验敬老爱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假日实践社团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我跟妈妈学做菜”“我给长辈们洗洗脚”等敬老爱老活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知孝、学孝、行孝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涌现出了一批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小孝星”。
四、活动的评价:多元多维实施
1.设置特色章
在社团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雏鹰奖章”的激励功能,设置与社团建设相关的特色章,用争章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如环保科技社团中设有“环保章”,下设四枚一级章:节水章、节电章、节纸章和节粮章,每项一级章下又分别设三枚二级章。此举旨在引导学生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增强资源忧患意识。
2.实行多元主体评价
自我评价。社团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要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兴趣倾向、学习行为、学习收获等进行反思,找出不足,调整努力方向。
伙伴互评。社团的发展是社团成员的共同要求,而社团内部的评价激励对社团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各社团构建了相应的伙伴互评机制,开展了“最佳轮岗社(团)长”“最佳作品”“进步奖”等多项评选活动,实现了个人与社团的共同成长。
教师评价。在社团活动中,取得成功意味着学生参与了管理、开展了活动。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那些文化学习很难得到表扬的学生,一次成功的活动参与,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都会给他们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
校外评价。社团活动是开放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扩展到了社会、家庭。因此,广泛邀请校外辅导员、家长、社区工作者等一同参与对社员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3.开展星级社团评比
为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推动社团健康发展,学校制定了星级社团评比办法。共设三个星级,对社团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此举旨在实现对社团的正确引导、全面服务、量化考核、动态管理。
五、活动的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双提升
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管理能力。
丰富了学校文化阵地建设。随着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在鲜明政治性、教育性、導向性和实践性的校园文化的引导下,营造了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的阵地。
促进了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倡导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探求、人人都创造、人人都追求美好的文化,使学生产生了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
一、社团的组建:体现学生自主
1.自主组建社团
按照不同的活动内容,我们可以组建不同的社团,如科学观察、饲养、科技制作、文艺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要参加的社团。如果选择同一社团的人数较多,则可根据社团活动的一些条件再细分。如:以社区活动为主的社团,可以村、社区为单位组合;以知识探究为主的社团,可以年级为单位组合。社团组建完成后,学生可自行为社团命名。
2.自主设置机构
社团的人员和主题确定之后,下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活动的组织机构,以保证社团的正常运行。学校每个社团设社长1名,副社长1名(均由学生担任);干事1?2名(由相关指导老师担任);轮流管理小干部若干名(数量根据社团大小而定)。社长和副社长的产生,需要经过社团内竞选演讲、学生推评、老师复议而最终确定。
3.自主聘请导师
为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可自主聘请导师,也可在学校聘请的有相应特长、符合条件的教师、社会人士、家长中选择。为确保导师的工作能落到实处,学校还制订了《社团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社团指导教师奖励细则》等规章制度来规范指导教师的工作。
二、活动的开展:创新活动机制
1.管理机制
在社团管理机制上,强调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觉遵守社团活动的规则、制度,自主分配、协调团内工作。首先是制订严密的规则,确定社团活动的目的、内容、原则、制度等;其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完成方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
2.运行机制
在社团运行机制上,强调学生自主对活动的开展作出具体化、程序化的安排,即在动手前“理清问题变量,准备操作工具,布局探究步骤,做好分工合作”。要让小社员们积极参与策划,将活动的主题、目的和程序,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人员及其职责等都事先做好筹划,以使活动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围绕社团活动主题,教师应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自主、能动、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3.指导机制
杜威认为,教师是“团体活动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就是充当学生解决问题和开展活动的向导,并帮助他们发展和完善自我。在学校开展的社团活动中,指导老师该怎么做呢?一是要做到“只引导,不干涉”;二是要懂“业务”,对社团中出现的问题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活动内容的确定: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1.立足校园,增添校园活力
结合节假日文化建设,丰富课余生活。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开展社团活动的极好契机,学生可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从而丰富精神世界。
融入校园体艺活动,投身校园文化节。学校以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节、艺术节等为核心,开展了丰富的校园节日活动。如学校在体育节中,举行了以社团为单位的“三棋”“三球”“三电”“三模”比赛;艺术节中,让社团成员现场进行书法表演、艺术品制作、舞蹈表演等活动,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发展特长的舞台。
参与书香校园建设,提高人文素养。结合“书香校园”的创建,文学社团通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征文比赛等形式,开展了系列读书文化活动,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2.走出校园,提升综合素质
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培养环保意识。在“手拉手建设地球村”活动中,环保科技社团的成员们带头实践,他们收集废品,分类存放。双休日里更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校园、社区清扫死角,刮刷非法广告,为扮靓地球妈妈出一份力。成员们还依托环境纪念日,开展相关的环境科技实践活动,呼吁社会各界保护环境,起到了小手拉大手的作用。
体验敬老爱老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假日实践社团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我跟妈妈学做菜”“我给长辈们洗洗脚”等敬老爱老活动。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知孝、学孝、行孝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涌现出了一批批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小孝星”。
四、活动的评价:多元多维实施
1.设置特色章
在社团活动中,学校充分发挥“雏鹰奖章”的激励功能,设置与社团建设相关的特色章,用争章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如环保科技社团中设有“环保章”,下设四枚一级章:节水章、节电章、节纸章和节粮章,每项一级章下又分别设三枚二级章。此举旨在引导学生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和每一粒粮,增强资源忧患意识。
2.实行多元主体评价
自我评价。社团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要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兴趣倾向、学习行为、学习收获等进行反思,找出不足,调整努力方向。
伙伴互评。社团的发展是社团成员的共同要求,而社团内部的评价激励对社团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各社团构建了相应的伙伴互评机制,开展了“最佳轮岗社(团)长”“最佳作品”“进步奖”等多项评选活动,实现了个人与社团的共同成长。
教师评价。在社团活动中,取得成功意味着学生参与了管理、开展了活动。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对那些文化学习很难得到表扬的学生,一次成功的活动参与,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都会给他们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
校外评价。社团活动是开放的,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还扩展到了社会、家庭。因此,广泛邀请校外辅导员、家长、社区工作者等一同参与对社员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3.开展星级社团评比
为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推动社团健康发展,学校制定了星级社团评比办法。共设三个星级,对社团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此举旨在实现对社团的正确引导、全面服务、量化考核、动态管理。
五、活动的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与校园文化内涵的双提升
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管理能力。
丰富了学校文化阵地建设。随着社团活动的深入开展,在鲜明政治性、教育性、導向性和实践性的校园文化的引导下,营造了具有独特的文化氛围的阵地。
促进了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在社团活动中倡导人人平等、人人都是主人、人人都探求、人人都创造、人人都追求美好的文化,使学生产生了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