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国的崛起首先要通过海洋,正确处理海洋问题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海洋大国也不是一天成就的。考诸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基本伴随着几点:一、强权;二、国际司法规则;三、最主要的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有海洋文明或称蓝色文明的基因。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导的黄色文明已渗透到我们的骨骼和血液,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该补上海洋意识这一课。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前中国海洋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首先,我们不太会通过司法、舆论争取海洋权益;同时,在走向海洋大国的进程中,民间普遍存在着一种海洋焦虑。
21世纪中国崛起的需求,以及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挑战,都要求中国迅速适应海洋。21世纪还有80多年,来自海洋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这是中国本世纪必须面对的一个宿命。是被动面对,还是主动积极应对,从现在起就应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2010年以后中国在海洋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东海到南海,基本上都是中国向外突破的出口:一方面是战略突破的出口,另一方面是能源的要塞。
中国向称地大物博,现在要逐渐往“海大物博”方面努力。越来越多的研究探测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海洋争议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油气资源。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紧缺,而相当部分的能源运输需要通过海上通道。在中国向外突破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很多阻挠。这些阻挠有中国自身结构性的问题,有中国和日本在东海的主权争议,而这背后美国和日本的遏制,又给主权争议加上了战略色彩。与此同时,在南海,东南亚国家要在中美之间进行艰难的战略择边,这使得本就复杂的双边或多边争议带上了更多战略博弈的色彩。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共十八大正式确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说到海洋,人们首先会想到海洋主权、海洋权益等政治议题,却往往忽略海洋经济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共同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怎样使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到重要的比例,未来的国家海洋经济究竟应占多大比重,我想这也是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21世纪中国崛起的需求,以及外部世界对中国的挑战,都要求中国迅速适应海洋。21世纪还有80多年,来自海洋的冲突是无法回避的,这是中国本世纪必须面对的一个宿命。是被动面对,还是主动积极应对,从现在起就应该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2010年以后中国在海洋上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从东海到南海,基本上都是中国向外突破的出口:一方面是战略突破的出口,另一方面是能源的要塞。
中国向称地大物博,现在要逐渐往“海大物博”方面努力。越来越多的研究探测表明,中国与其他国家存在海洋争议的地方存在大量的油气资源。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紧缺,而相当部分的能源运输需要通过海上通道。在中国向外突破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来自外部世界的很多阻挠。这些阻挠有中国自身结构性的问题,有中国和日本在东海的主权争议,而这背后美国和日本的遏制,又给主权争议加上了战略色彩。与此同时,在南海,东南亚国家要在中美之间进行艰难的战略择边,这使得本就复杂的双边或多边争议带上了更多战略博弈的色彩。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共十八大正式确立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说到海洋,人们首先会想到海洋主权、海洋权益等政治议题,却往往忽略海洋经济的开发、海洋资源的共同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怎样使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到重要的比例,未来的国家海洋经济究竟应占多大比重,我想这也是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11期,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