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和保障大学生的长远人生发展。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育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首先简单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主要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育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策略
当前,我们应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关键课题,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是要客观、全面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切实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再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因为“健康”是作为人来说,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一项素质,其包括了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且以心理方面的健康,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1]。从科学定义来讲,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维持正常的、积极的精神与内心活动,能够具有良好的人格,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以及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气质。
当前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都会使得大学生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在当前乃至今后,都难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我们便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做好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方面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其能够科学的看待和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消除他们的消极、负面心理情绪,使其能够正确调节自身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大学生多发心理健康问题及特殊群体的关注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的大学生,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不是非常的严重,但是依然需要得到关注。另外,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我们更是应当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等,因为这类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普通学生群体。
例如,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不客观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过高,过于重视个人利益,不能合理发泄情绪等。对此,在教育工作當中,便应当予以学生这些方面的专门性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公正衡量自身与集体利益,教会他们发泄自身情绪的正确方法,如倾诉、运动等。对于贫困生、单亲家庭大学生,则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他们可能存在的自卑、自闭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
(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合理规划教育组织形式
一方面,高校应当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课程的建设,保证课程内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完全相适应,同时还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程,予以一定时间比例的教学安排,定期开课、开讲,要求大学生严肃、认真学习。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教育组织形式的规划,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而定,对于一些普遍性,学生都应当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班级为组织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如果涉及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个人情况,教师就应当以小组或个人为教育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比如说对于学习方面不是很努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集体性的心理辅导,分析其学习不努力的原因,然后再予以正确的心理引导,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努力的参与学习。而对于较为自闭的学生,考虑到其内心相当的敏感,所以教师就应当以一对一的个人组织形式对其进行教育,在保护他们隐私的前提下,对其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2]。
(三)为大学生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生当中都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与变化,所以对于大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也必须要注重持续性、长期性,可以为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其在大学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情况,为其出身社会后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从入学开始,就应当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始情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还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观察,动态充实档案、记录,每学期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明确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方面有哪些进步,又有哪些还需要加强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在后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就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
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教师还应当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学生的生活领域,在日常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掌握、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为他们提供主动的心理健康咨询,为其答疑解惑,如此便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以心理咨询案例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2):139-140.
[2]马红霞,刘晓玲,高月春,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86-8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策略
当前,我们应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关键课题,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是要客观、全面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切实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从《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再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因为“健康”是作为人来说,最为重要和基础的一项素质,其包括了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且以心理方面的健康,对人的发展影响最大[1]。从科学定义来讲,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维持正常的、积极的精神与内心活动,能够具有良好的人格,能够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以及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气质。
当前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不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都会使得大学生面临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在当前乃至今后,都难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此,我们便不仅需要对大学生做好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方面的教学工作,同时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其能够科学的看待和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消除他们的消极、负面心理情绪,使其能够正确调节自身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大学生多发心理健康问题及特殊群体的关注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的大学生,会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虽然不是非常的严重,但是依然需要得到关注。另外,对于一些较为特殊的大学生群体,我们更是应当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等,因为这类学生发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概率,要明显高于普通学生群体。
例如,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不客观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过高,过于重视个人利益,不能合理发泄情绪等。对此,在教育工作當中,便应当予以学生这些方面的专门性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对自我的客观认识,公正衡量自身与集体利益,教会他们发泄自身情绪的正确方法,如倾诉、运动等。对于贫困生、单亲家庭大学生,则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他们可能存在的自卑、自闭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乐观、开朗、积极的心态。
(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合理规划教育组织形式
一方面,高校应当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课程的建设,保证课程内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完全相适应,同时还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为必修课程,予以一定时间比例的教学安排,定期开课、开讲,要求大学生严肃、认真学习。
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教育组织形式的规划,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而定,对于一些普遍性,学生都应当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班级为组织对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如果涉及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个人情况,教师就应当以小组或个人为教育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比如说对于学习方面不是很努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将他们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集体性的心理辅导,分析其学习不努力的原因,然后再予以正确的心理引导,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努力的参与学习。而对于较为自闭的学生,考虑到其内心相当的敏感,所以教师就应当以一对一的个人组织形式对其进行教育,在保护他们隐私的前提下,对其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导[2]。
(三)为大学生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
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生当中都会出现明显的波动与变化,所以对于大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也必须要注重持续性、长期性,可以为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其在大学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健康素质发展情况,为其出身社会后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例如,从入学开始,就应当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初始情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教师还需要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观察,动态充实档案、记录,每学期也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明确学生在心理健康素质方面有哪些进步,又有哪些还需要加强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在后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就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
除了上述的几点之外,教师还应当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学生的生活领域,在日常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掌握、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为他们提供主动的心理健康咨询,为其答疑解惑,如此便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淑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以心理咨询案例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2):139-140.
[2]马红霞,刘晓玲,高月春,等.“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为例[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