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清雍正 粉彩过枝八桃五蝠福寿双全盘(成对)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拍品 其实蝙蝠并不稀有。几十年前,北京的黄昏中还能经常见到它们翩翩起舞的身影。后来环境不断变化,它们才逐渐回到山洞和密林。 蝙蝠有个俗名叫燕别虎。燕是飞禽,虎是动物,飞鸟与动物集于一身,这是蝙蝠的特殊之处,万物生灵,独此一号。有意思的是,你说它是飞禽,它却长有四肢,是地道的翼手目哺乳动物;你说它是动物,却又生有双翅能飞。但不管怎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实蝙蝠并不稀有。几十年前,北京的黄昏中还能经常见到它们翩翩起舞的身影。后来环境不断变化,它们才逐渐回到山洞和密林。
蝙蝠有个俗名叫燕别虎。燕是飞禽,虎是动物,飞鸟与动物集于一身,这是蝙蝠的特殊之处,万物生灵,独此一号。有意思的是,你说它是飞禽,它却长有四肢,是地道的翼手目哺乳动物;你说它是动物,却又生有双翅能飞。但不管怎么说,蝙蝠和所有野生动物一样,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与人类为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似乎从来没有以令人反感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倒是在西方文化里,蝙蝠却时常扮演邪恶的角色,特别是在万圣节。还有在西方电影里,蝙蝠也多以吸血鬼的原型出现。对西方人来说,蝙蝠是一种可怕的动物,这可能与它们的外形有关,也可能是一种与早期创伤性经历的潜意识有关。
为什么东西方文化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谐音文化,即用事物名称的谐音来表达或者比喻喜庆吉祥的主题。例如,画一只喜鹊和一头豹子,用“喜”和“豹”的諧音来比喻“喜报”;再如,画一只喜鹊登在梅花枝头,用“喜”和“梅”的谐音来比喻“喜上眉稍”;还有,画上两个娃娃,一个装东西的瓷罐,把天上飞着的蝙蝠迎到瓷罐里,这就叫“纳福迎祥”。同理,因为“蝠”与“福”谐音的缘故,蝙蝠在传统文化寓意里一直受到人们的欢迎。
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国人用蝙蝠的形象创作出了各种艺术形式,在家具、瓷器、玉器、建筑、纺织品以及古钱币上经常可见。明清两代的画家还喜欢以蝙蝠入画,来表达喜庆吉祥的主题,比如“五蝠(福)捧寿”“五蝠(福)临门”“蝠(福)自天来”“蝠(福)在眼前”“鸿蝠(洪福)齐天”等等。所以,蝙蝠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直有着吉祥物的意味的。不仅在民间,就连皇家建筑的装饰也经常选用蝙蝠入画,例如北京景山的五方亭窗饰上就有“蝠(福)自天来”的图案。
如果说蝙蝠在古人眼中有什么负面形象,那就是它好像有些狡黠。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笑府·蝙蝠骑墙》中开过蝙蝠的玩笑,他写道:“凤凰做寿时,百鸟朝贺,惟独蝙蝠不到。它说自己不是鸟类而是四足动物。后来轮到麒麟过生日,百兽都来朝贺,蝙蝠又不到。这次它说自己有翅膀能飞,是鸟不是兽……”事实上,老冯这是借助蝙蝠的特性来讽刺现实生活中滑头的“骑墙派”。
但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从一些媒体的报道来看,蝙蝠却扮演了宿主的角色,至少是宿主之一。因为冠状病毒一直寄生在蝙蝠身上,也许已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上万年,而此次疫情是从蝙蝠到野生动物、最终再传播给人类的。于是,不少人开始“谈蝠色变”,仔细想想,它也挺“冤”的。
前段时间,笔者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张劲硕先生谈到他长期接触蝙蝠的经历:“我1998年开始跟随导师、师兄钻山洞,抓蝙蝠、研究蝙蝠,到2010年我转型做科普,那12年间我几乎天天接触蝙蝠。为什么我们没有感染上病毒?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不吃它、不舔它、不亲它,我们不是直接用身体任何部位去接触这些蝙蝠。”
而纵观近年来新发的传染病,几乎都与野生动物有关。笔者认为,值得重视的教训是病毒通过什么途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传播给了人类?是不是因为人类本身的贪婪,造成了类似的“不应该”?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也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病毒疫情传播。对于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是时候做出深刻反思了,并且应该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而非仅仅停留在舆论谴责的层面上。而今天,当我们从古人的自然观、传统文化的寓意中再次讨论起蝙蝠时,我想,无论何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都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敬天畏地、尊重自然万物之心,这也是一种和谐的根本。
其他文献
7月,香港苏富比、佳士得香港、嘉德香港、保利香港、香港邦瀚斯、富艺斯香港等众多拍卖公司将轮番上阵,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忙拍卖季”。 众所周知,自2019年秋拍结束之后,香港再未举办过与文物艺术品有关的线下拍卖,随后因为疫情,各大拍卖公司转战线上交易或私人洽购。那么,藏家们积攒多时的购藏意愿会不会“变现”为报复性的买买买? 我们看到,为了应对疫情,不少拍卖公司在本次香港春拍的拍品内容和专场设置
公元1051年(北宋皇祐三年),中国书法史上的巨星——米芾诞生了。 米芾是宋开国勋臣米信五世孙。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自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晚年定居镇江京口,筑海岳庵以居,因号“海岳外史”。按照现在所能了解的资料,其平生所到的最远处是广东清远。 概括米芾的一生,可用一个“戏”字。他在《苕溪诗帖》开篇就点明“戏作呈诸友”,《蜀素帖》中有一句“且戏常娥称客星”,另外还有《戏成诗帖》。 米
2月17日,到方舱的第五天。阳光结束了多日的阴雨,冲破阴霾,直射到心里,暖暖的。我排着队打水,洗了头,闻着头发香香的味道,晒着暖暖的阳光。就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活了过来,我体内的细胞开始跳跃:“好想画画呀! ” 搜遍外卖店,终于网购到一支中性笔和一个记事本。在本子上画了第一幅漫画,是我的“自画像”——披着头发、双手比“V”,头顶还有一个卡通版的大太阳。 第二天,2月18日,我拍摄了一组医护人员
空城的场景在过年期间的北上广深很常见。然而今年春节,这种“空”当中又多了不少严肃的意味。 这是一个与往常不一样的农历鼠年春节。 空城、囤货、家里蹲,彼此之间的联系、获取外界信息基本都是依靠新闻与社交媒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段时间国人的生活状态竟变得如此相近。 下面将要呈现的这些照片,是《中国收藏》杂志编辑部的小伙伴们在假期前后于各自的经历中随手拍摄的日常,也算是一种记录吧。尘埃终将落地
高公博 黄杨根雕《夫妻出征》 局部高公博 黄杨根雕《一战决胜》 拿起手中的画笔、刻刀,记录下内心的震撼与感慨……这成为了近段时间以来艺术人士的普遍心声。尽管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专长不同,但就在此刻,在国人共同面对的当下,艺术创作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默契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此呈现的几件相关作品,分别来自两位大师级艺术家。我们知道,创作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这几件作品竟然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
吹响战疫冲锋号,江苏省援湖北省黄石市医疗支援队出发前的合影。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面对劫难时所保持的坚韧特性。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边是一线工作者的奋不顾身,一边是“大后方”各界人士积极伸出援手……民族精神的凝聚再一次在这非常时期闪闪发光,感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 2月3日,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发布“万众一心,共抗疫情”抗疫募捐倡议书。短短两天时间,该协会便
近期,为感恩在疫情中守护健康、捍卫生命的“白衣天使”,文旅部门多家单位发布信息对全国医护工作者实施免费政策。截至2月20日,已有1067个景区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覆盖全国30个省市、195个城市,涵盖名胜古迹、展馆展览、自然风光、主题乐园等多个种类,其中5A和4A景区占比超过40%。10万 为解决文物展示、修复空间严重不足而建设的故宫北院区项目,今年将动工建设,周边的商业、旅游、市政交通等服务配
抗击疫情之际,永乐文化启动了“惠而好我,攜手同行”的捐助行动。不仅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受赠,诸多艺术从业者也成了本次捐赠的受益者。这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让人很暖心。 1月底2月初,很多人还处于春节假期中,而以服务于高端艺术领域的永乐文化却已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尽自己所能参与到这场“抗疫”行动中,永乐文化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先后召开两次紧急会议,最后决定通过国际市场和民用渠道采购一批口罩
近段时间以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那些医者仁心的故事,令人动容。而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人力和物资,也让大众深刻体会到了关键时刻医疗资源的宝贵。必须承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医学水平的发展和医疗服务在不断进步。比如医保卡或医院联名卡,就是医院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见证之一,更是城乡医疗发展面貌的一种体现。工行黄石市职工医疗保险专用卡 1999年,工行黄石市分行发行了黄石市职工医疗保险专用卡。该卡发行
1488年,高丽人崔溥遭遇了一场暴风雨,意外漂流到中国。天灾无情,我们有情,崔溥顺利与中国人交上了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总兵以豪华一人套餐款待崔溥。套餐荤素搭配:荤有猪肉、鸭子、鸡、鱼;素有胡桃、蔬菜、竹笋、豆腐;另有米饭、面条两份主食,席间还有酒和开胃枣子,不带一丝野气。 我国的美食经几千年演变,明朝饮食已经与现代餐饮非常接近。主流中餐的“朋友圈”非常文明,在汉文化中心,普通百姓日常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