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过好政治基础知识关,重视一般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思维,帮助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48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衡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能否上台阶、育人才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第一,过好政治基础知识关,提升学生获取政治信息,处理政治材料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政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往往容易走向一种误区:完全抛弃基础知识,单纯求新、求异,为了创新而创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课改中“新”的特点,殊不知抛开了知识基础,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金字塔,没有坚实的底座,必然会导致坍塌。当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第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离不开一般思维能力的培养。
按照新课标的表述,政治学习的一般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掌握概念、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等。首先是掌握概念。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他们,而是通过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掌握。其次是比较和对照。这是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它要求学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抽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但对具体问题的比较分析往往由表层开始,教师要随时将学生回答中的精华提取出来,沿着既定方面深入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推动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向高水平发展。第三是抽象概括。概括是人们探索周围世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过程,抽象概括能力也是政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可是不少初中学生不论是阅读、听讲或看电视,往往只抓一点或几点,从一个方面来评论事物,多半只能抓住个别枝节发表感想,而对较抽象或复杂的材料,常常有瞎猜乱碰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第三,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初中的学习活动日益需要学生具有新的思维形式,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以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处理具体问题,即辩证思维。从总体上说,初中学生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辩证的了解,所以辩证思维水平并不高;同时他们的仅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思维特点对其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限制作用。有统计资料表明七年级学生辩证思维正确率为37.94%,如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评价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学生能初步掌握,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一分为二、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尚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时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但是,只要帮助学生打开了辩证思维的大门,成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康庄大道也就呈现在了他们面前。
第四,帮助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定势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在环境未变的情况下,人们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显示出定势思维的优势和效能:但在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则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大都要求学生服从、忠训。从幼儿园到大学,基本的要求便是听教师的话,听家长的话。这样的文化传统使中国的青少年在潜意识里形成服从、接受的心理定势。“唯书、唯师、唯权威”。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和求新意识,克服一般学生所固有的依赖性和盲从性,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跳出旧有的知识框架与巢臼。
政治教材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学生因教材的“权威”而形成的某种思维定势,常使学生观察的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缺乏应有的多样性、灵活性。因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某些内容、观点的滞后性,更是形成开拓性求异思维的大碍。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多角度提出问题,一题多问,不能说死答案,注意训练学生比较政治事件、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对消除思维定势是非常有益的。同时,教师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关注史学动态,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引新观点于教学中;或把尚在进行学术争鸣的问题也适当引入课堂讨论中,都将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认识到教材也并非“绝对权威”。但是必须注意:突破思维定势进行思维求异,必须尊重政治事实,以科学性为原则。
突破了思维定势,也就使学生摆脱了禁锢其思想的固定思维框架与习惯性看法,使创造性求异意识得以释放和表现。
第五,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1.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
2. 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教师及时诱导。
3. 要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中极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突破常规的传统思考方法,采取反向逆推的思维方式,从而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上接第48页)
4. 要引导学生使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近乎猜想、假设、一时还得不到证明的思维。有时这种猜想是错的,有时则接近于灵感的产生。
5. 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思维。批判是创新的前提,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头脑很难产生创新的火花。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向学生出示日本教科书对这一政治事件的表述,然后教师可提问学生说:“日本教科书就这一政治事件的表述是否符合事实?”“如果不符合,怎样批驳之?”这样一来,学生们会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理由。有的会说:“日本人说他们进入南京时,遇到军队反抗后发生开枪事件,可事实是日本人进入南京前,国民政府和军队以迁到重庆了,怎来的军队反抗?”有的会提出:“就算是军队反抗,那死伤的应该是军人,可从资料中看出绝大多数时平民百姓。”还有的会说:“那么多人被害,怎能说是“死了一些人呢?”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进一步问:“既然如此,那日本人为什么还要那样写?”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了推卸责任”、“掩盖政治真相”等等。这样,通过学生的批判思维训练,即可达到“了解真相、追根问底、提升认识”的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中学 563003)
关键词:政治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48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政治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衡量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能否上台阶、育人才的重要标志。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第一,过好政治基础知识关,提升学生获取政治信息,处理政治材料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政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往往容易走向一种误区:完全抛弃基础知识,单纯求新、求异,为了创新而创新,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课改中“新”的特点,殊不知抛开了知识基础,一切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金字塔,没有坚实的底座,必然会导致坍塌。当然,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也并不意味着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各种方法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第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离不开一般思维能力的培养。
按照新课标的表述,政治学习的一般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掌握概念、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等。首先是掌握概念。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并不是教师把现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他们,而是通过他们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掌握。其次是比较和对照。这是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它要求学生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中抽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深入了解事物的特点,发展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初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但对具体问题的比较分析往往由表层开始,教师要随时将学生回答中的精华提取出来,沿着既定方面深入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推动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向高水平发展。第三是抽象概括。概括是人们探索周围世界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过程,抽象概括能力也是政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可是不少初中学生不论是阅读、听讲或看电视,往往只抓一点或几点,从一个方面来评论事物,多半只能抓住个别枝节发表感想,而对较抽象或复杂的材料,常常有瞎猜乱碰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
第三,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辩证思维,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初中的学习活动日益需要学生具有新的思维形式,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以运动、变化、发展的思想处理具体问题,即辩证思维。从总体上说,初中学生缺乏对事物本质的、辩证的了解,所以辩证思维水平并不高;同时他们的仅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思维特点对其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限制作用。有统计资料表明七年级学生辩证思维正确率为37.94%,如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评价政治人物或政治事件,学生能初步掌握,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一分为二、全面具体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尚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时地在这方面进行训练。但是,只要帮助学生打开了辩证思维的大门,成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康庄大道也就呈现在了他们面前。
第四,帮助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定势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在环境未变的情况下,人们能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显示出定势思维的优势和效能:但在环境发生了变化时,则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中国的传统教育大都要求学生服从、忠训。从幼儿园到大学,基本的要求便是听教师的话,听家长的话。这样的文化传统使中国的青少年在潜意识里形成服从、接受的心理定势。“唯书、唯师、唯权威”。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和求新意识,克服一般学生所固有的依赖性和盲从性,使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够跳出旧有的知识框架与巢臼。
政治教材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学生因教材的“权威”而形成的某种思维定势,常使学生观察的视角,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缺乏应有的多样性、灵活性。因时代的发展,教材中某些内容、观点的滞后性,更是形成开拓性求异思维的大碍。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多角度提出问题,一题多问,不能说死答案,注意训练学生比较政治事件、迁移知识的能力,这对消除思维定势是非常有益的。同时,教师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关注史学动态,吸收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引新观点于教学中;或把尚在进行学术争鸣的问题也适当引入课堂讨论中,都将有利于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认识到教材也并非“绝对权威”。但是必须注意:突破思维定势进行思维求异,必须尊重政治事实,以科学性为原则。
突破了思维定势,也就使学生摆脱了禁锢其思想的固定思维框架与习惯性看法,使创造性求异意识得以释放和表现。
第五,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1.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
2. 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教师及时诱导。
3. 要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中极富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逆向思维,就是突破常规的传统思考方法,采取反向逆推的思维方式,从而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上接第48页)
4. 要引导学生使用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求异思维的基本形式,它是不借助推理形式而直接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近乎猜想、假设、一时还得不到证明的思维。有时这种猜想是错的,有时则接近于灵感的产生。
5. 要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思维。批判是创新的前提,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头脑很难产生创新的火花。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向学生出示日本教科书对这一政治事件的表述,然后教师可提问学生说:“日本教科书就这一政治事件的表述是否符合事实?”“如果不符合,怎样批驳之?”这样一来,学生们会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理由。有的会说:“日本人说他们进入南京时,遇到军队反抗后发生开枪事件,可事实是日本人进入南京前,国民政府和军队以迁到重庆了,怎来的军队反抗?”有的会提出:“就算是军队反抗,那死伤的应该是军人,可从资料中看出绝大多数时平民百姓。”还有的会说:“那么多人被害,怎能说是“死了一些人呢?”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进一步问:“既然如此,那日本人为什么还要那样写?”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了推卸责任”、“掩盖政治真相”等等。这样,通过学生的批判思维训练,即可达到“了解真相、追根问底、提升认识”的效果。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娄山关中学 56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