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可谓是重中之重,然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性格、业务素质以及学生本身的因素之外,教材文本的选择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指出了在教材文本选择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并且从语言的难度、文体的多样性、主题的感染性和语言的现代感四个方面论证了文本选择的四个标准。
[关键词]精读课 英语专业高年级 文本选择
英语专业高年级综合英语的教材,无论是《高级英语》还是《现代大学英语》,其文本选择基本上都是无删节、“文学性较高”的原始英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从环保到科幻,从政治到电影,从直白的语言到隐晦的陈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文体上,这些文章都达到了英语国家普通人的阅读水平。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欣赏其美学效果的素质和能力。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性格、业务素质以及学生本身的因素之外,教材文本的选择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选择文本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典。
具体来讲,文本的选择可遵循以下标准:
一、语言的难度和结构的复杂性要适中
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词汇量、阅读能力不同,因此,所选文章的语言难度也要随之变化。一般来说,文本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其标准是学生反复阅读后可以自己抓住文章大意。如果因为生词过多或者语言结构过分复杂而使学生无法看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就会被一点点扼杀,最后将完全被动地依赖老师的灌输式讲解。如《高级英语》中的文本就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短短两页书,学生需查两个下午的词典,可是理解语言的结构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选择文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语言接受水平,比较有效的检测方法是设计summary和cloze这类练习。
二、文体要有多样性
文本的选择不必仅限于经典、文学性很高的演讲和小说文章。学生反映这类文章的语言高度文学化、正式化,在正常的交流环境中很少运用。相反的,一些小小说、报刊文选甚至科技外语和广告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探讨。并且,这类文体就在学生身边,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因此完全可以被选入精读课教材中。最重要的是,文体的多样性是培养学生识别各类文体敏感性,使之恰当有效地使用语言的前提。
三、主题要有感染力
文本的主题应该靠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关战争、自由、和平、黑人与白人平等、女权运动、词典编撰学等方面的主题文章过于严肃沉闷,而且作为外语学习者来说,我们的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作品时,不能与使用本族语的学生共享同一文化背景,他们总是感觉到这类主题离他们太远。因此,为什么不绕过这种不必要的文化障碍,选择主题比较轻松一点的文章呢?所选文章可以是有关个人成长的小说节选(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整天的等待》),也可以是探讨道德伦理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集(比如KurtVonnegut的《一次漫长的散步》),也可以是时事话题的报刊文章(比如有关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策划者人性的一面的独家报道)。这类文章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容易在文化背景方面找到切入点。
四、语言要具有现代感
正式程度、文学性较高的大词、过时的古英语并不适合非英语国家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量使用这些不常见的大词、难词不仅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对这类文本的语言适用性迷惑不解。而新闻英语、网络英语的时代感较强,其语言更具实效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话题也新鲜、时尚,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接纳,因此在新闻英语的语境中引入对修辞的讲解会更加自然顺畅。正如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说的那样:“最好的英语在报纸上。”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高级英语》等教材选择内容的标准,只是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上因素,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能使他们深入语言的精髓,把握文章语篇结构,掌握修辞风格技巧。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William. literature in the school foreign-language cour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C.J. Brumfit & R.A. Cart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Wang Zuoliang and Ding Wangdao.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Stylistics. Foreigh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ing House, 1997
[关键词]精读课 英语专业高年级 文本选择
英语专业高年级综合英语的教材,无论是《高级英语》还是《现代大学英语》,其文本选择基本上都是无删节、“文学性较高”的原始英语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这些文章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从环保到科幻,从政治到电影,从直白的语言到隐晦的陈述,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文体上,这些文章都达到了英语国家普通人的阅读水平。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欣赏其美学效果的素质和能力。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性格、业务素质以及学生本身的因素之外,教材文本的选择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选择文本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经典。
具体来讲,文本的选择可遵循以下标准:
一、语言的难度和结构的复杂性要适中
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词汇量、阅读能力不同,因此,所选文章的语言难度也要随之变化。一般来说,文本的语言要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其标准是学生反复阅读后可以自己抓住文章大意。如果因为生词过多或者语言结构过分复杂而使学生无法看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就会被一点点扼杀,最后将完全被动地依赖老师的灌输式讲解。如《高级英语》中的文本就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短短两页书,学生需查两个下午的词典,可是理解语言的结构还是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选择文本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语言接受水平,比较有效的检测方法是设计summary和cloze这类练习。
二、文体要有多样性
文本的选择不必仅限于经典、文学性很高的演讲和小说文章。学生反映这类文章的语言高度文学化、正式化,在正常的交流环境中很少运用。相反的,一些小小说、报刊文选甚至科技外语和广告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探讨。并且,这类文体就在学生身边,离他们的生活很近,因此完全可以被选入精读课教材中。最重要的是,文体的多样性是培养学生识别各类文体敏感性,使之恰当有效地使用语言的前提。
三、主题要有感染力
文本的主题应该靠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关战争、自由、和平、黑人与白人平等、女权运动、词典编撰学等方面的主题文章过于严肃沉闷,而且作为外语学习者来说,我们的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作品时,不能与使用本族语的学生共享同一文化背景,他们总是感觉到这类主题离他们太远。因此,为什么不绕过这种不必要的文化障碍,选择主题比较轻松一点的文章呢?所选文章可以是有关个人成长的小说节选(比如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整天的等待》),也可以是探讨道德伦理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故事集(比如KurtVonnegut的《一次漫长的散步》),也可以是时事话题的报刊文章(比如有关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策划者人性的一面的独家报道)。这类文章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很容易在文化背景方面找到切入点。
四、语言要具有现代感
正式程度、文学性较高的大词、过时的古英语并不适合非英语国家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大量使用这些不常见的大词、难词不仅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且会使学生对这类文本的语言适用性迷惑不解。而新闻英语、网络英语的时代感较强,其语言更具实效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话题也新鲜、时尚,贴近学生生活,易于被学生接纳,因此在新闻英语的语境中引入对修辞的讲解会更加自然顺畅。正如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说的那样:“最好的英语在报纸上。”
当然,我们并不是否定《高级英语》等教材选择内容的标准,只是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上因素,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且能使他们深入语言的精髓,把握文章语篇结构,掌握修辞风格技巧。
参考文献
[1]Littlewood, William. literature in the school foreign-language course.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 C.J. Brumfit & R.A. Cart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Wang Zuoliang and Ding Wangdao.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Stylistics. Foreigh Teaching and Research Publishing House,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