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自主管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加强班级自主管理,要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理念,赋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力,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开展自主性的班级集体活动,营造自主性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自主性
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对于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班级自主管理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过多的监管和控制,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加剧他们的依赖性。首先学生是人,是一群焕发生命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对接受知识的机器,供人使用的工具。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学生是独立发展中的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既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条件,又给予学生在规范行为上的适当引导。”[1]因此,班主任要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
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是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和班级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决策、不断创造的能力和精神,期望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勇于承担责任。班主任个人的理念也不能够代替学生整体的理念。班主任提出班级自主管理理念之后,应清晰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并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目标行为。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确班级目标的要求,把班级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赋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力有人说: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就是下放权力,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的自主性。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很多教师对学生是不信任的,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这样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永远是培养不出来的。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去表现自己的特长。初中生有较强的表现欲,要使他们团结在班集体的周围,就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把事情办好,尽量不干预他们权力范围内的管理事务,敢于让他们尝试处理班级中的一些大事,这样他们才会有接受锻炼和不断发展的空间。
3建立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保障。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包括信任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
3.1信任机制。信任,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交往、合作能力,具备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一旦决定让学生来完成任务,就不应该事无巨细地加以过问。在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的潜能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发展。
3.2激励机制。实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锻炼,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班级激励机制的主要方法有:需要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等。“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激励在激励机制中是第一个要素。”[2]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其积极性。另外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把班级共同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目标。通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集体活动等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3.3评价机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养成善于剖析自己的习惯。可通过写日记、写总结、班会发言等形式进行。要让学生坚持写自我总结。另一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坚持自评、组评、班评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矫正自评的偏差,做出客观的评价,促进自我认识的成熟。
3.4保障机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保障。“学生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在约束学生的行为,更是在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增强规则意识、法制意识等。”[3]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不重视制度建设,缺乏必要的规范来约束,班级管理必然是无序和混乱。如何制定和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制度,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制度制定民主化。 班主任及其管理者应在与学生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修改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2)制度的内容规范化。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不仅要确保学生校内外生活规范化,还好体现自主管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3)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求。一是要合法,符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二是要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要合情,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4开展自主性的班级集体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而外部活动必须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开展丰富的班级集体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存在着教师控制有余、学生自主不足的现象。学生必须在亲身的参与中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也必须在亲身的参与中才能进行真正的自我管理。给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活动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班级集体自主活动,使每个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不是独自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与集体的互动中的共同发展;在得到他人、集体的支持帮助的同时,也把自己奉献给他人、集体;在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同时,也与他人形成合力,发展着集体的自主性。
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等形式,达到实践与反思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过程。班主任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做到:一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班级活动重在集体,要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这样的活动才有生命力,对学生才有凝聚力。二是活动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共性和当前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
5营造自主性的班级文化氛围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改变世界的。”[4]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创造出的独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包括物质的(人工制品)和非物质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情绪反应、各种抽象物等)两个层面。”[5]班级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括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等,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对班级成员起到约束的作用。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构建自主性的班级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管理的文化环境,让班级全体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提高个人自主性的同时,提高班级集体管理的自主性。为此班主任努力要营造一种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围。
班级实施自主管理,主要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出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第一、变革班级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变革主要是改变有碍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规章制度。变革过于僵化、封闭压抑个体及群体自主性的规章制度,为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的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第二,变革班级物质环境。教室布置要美观。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添加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来美化自己的教室。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整个教室充满育人的氛围。班刊、板报、班级的布置、班级榜样等都传递着班级文化的信息。第三,变革班级精神文化。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班风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由于初中生的阅历、知识、文化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有限,常常不能理解班级文化所倡导的核心内容。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史湘琳.自控型班级及其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3(3)
[2]马保国.构建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天津教育,1997(7)
[3]李伟涛.学生管理制度也是一门课程.中小学管理,2003(1)
[4]吉兆麟.学校管理文化的消极失范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
[5]白芸.“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小学管理,2002(11)
【关键词】班级,自主管理,自主性
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对于建立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班级自主管理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因此,探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过多的监管和控制,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加剧他们的依赖性。首先学生是人,是一群焕发生命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对接受知识的机器,供人使用的工具。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学生都是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学生是独立发展中的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要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既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条件,又给予学生在规范行为上的适当引导。”[1]因此,班主任要树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
班级自主管理的理念,是指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和班级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关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决策、不断创造的能力和精神,期望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勇于承担责任。班主任个人的理念也不能够代替学生整体的理念。班主任提出班级自主管理理念之后,应清晰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并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目标行为。班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确班级目标的要求,把班级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赋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力有人说: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就是下放权力,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的自主性。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很多教师对学生是不信任的,学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这样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永远是培养不出来的。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去表现自己的特长。初中生有较强的表现欲,要使他们团结在班集体的周围,就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尊重。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把事情办好,尽量不干预他们权力范围内的管理事务,敢于让他们尝试处理班级中的一些大事,这样他们才会有接受锻炼和不断发展的空间。
3建立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机制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保障。班级自主管理机制包括信任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
3.1信任机制。信任,是心灵沟通的桥梁。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具有交往、合作能力,具备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一旦决定让学生来完成任务,就不应该事无巨细地加以过问。在信任的氛围中,学生增强了自信心、自尊心。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的潜能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发展。
3.2激励机制。实现班级学生自主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动机,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锻炼,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班级激励机制的主要方法有:需要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等。“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因而需要激励在激励机制中是第一个要素。”[2]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其积极性。另外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把班级共同目标转化为学生的个人目标。通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集体活动等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3.3评价机制。在班级自主管理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使学生养成善于剖析自己的习惯。可通过写日记、写总结、班会发言等形式进行。要让学生坚持写自我总结。另一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坚持自评、组评、班评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矫正自评的偏差,做出客观的评价,促进自我认识的成熟。
3.4保障机制。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保障。“学生管理制度不仅仅是在约束学生的行为,更是在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交往,增强规则意识、法制意识等。”[3]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不重视制度建设,缺乏必要的规范来约束,班级管理必然是无序和混乱。如何制定和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制度,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制度制定民主化。 班主任及其管理者应在与学生对话、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制定和修改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2)制度的内容规范化。班级自主管理制度,不仅要确保学生校内外生活规范化,还好体现自主管理,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3)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求。一是要合法,符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二是要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要合情,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4开展自主性的班级集体活动在学生的发展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而外部活动必须转化为内部活动,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开展丰富的班级集体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存在着教师控制有余、学生自主不足的现象。学生必须在亲身的参与中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也必须在亲身的参与中才能进行真正的自我管理。给学生自主开展活动的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活动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班级集体自主活动,使每个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不是独自的发展,是在与他人、与集体的互动中的共同发展;在得到他人、集体的支持帮助的同时,也把自己奉献给他人、集体;在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同时,也与他人形成合力,发展着集体的自主性。
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动眼等形式,达到实践与反思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实践过程。班主任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做到:一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班级活动重在集体,要让全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这样的活动才有生命力,对学生才有凝聚力。二是活动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共性和当前思想,有针对性地进行。
5营造自主性的班级文化氛围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能改变世界的。”[4]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反映的是班级这个特定的社会组织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渗透在班级一切活动中的东西。“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创造出的独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包括物质的(人工制品)和非物质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情绪反应、各种抽象物等)两个层面。”[5]班级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班级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括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等,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则,从而对班级成员起到约束的作用。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构建自主性的班级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生自主管理的文化环境,让班级全体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提高个人自主性的同时,提高班级集体管理的自主性。为此班主任努力要营造一种自主管理的文化氛围。
班级实施自主管理,主要应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从而营造出健康向上、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氛围。第一、变革班级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变革主要是改变有碍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规章制度。变革过于僵化、封闭压抑个体及群体自主性的规章制度,为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的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第二,变革班级物质环境。教室布置要美观。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添加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来美化自己的教室。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整个教室充满育人的氛围。班刊、板报、班级的布置、班级榜样等都传递着班级文化的信息。第三,变革班级精神文化。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一个班集体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班风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由于初中生的阅历、知识、文化感知和文化理解能力的有限,常常不能理解班级文化所倡导的核心内容。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史湘琳.自控型班级及其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3(3)
[2]马保国.构建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天津教育,1997(7)
[3]李伟涛.学生管理制度也是一门课程.中小学管理,2003(1)
[4]吉兆麟.学校管理文化的消极失范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1)
[5]白芸.“多元智能”视野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中小学管理,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