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身体演绎革命的大义和国家的概念的创作模式,成就了很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电影《色·戒》中身体成为影片话语的中心,通过对身体赋予的外在意义和身体本身的肉身思考,深度指向了个性自由与社会制约二者的悖论,揭示了潜意识中个体的文化心理本原。
【关键词】身体 革命 肉身 人性
人物命运总是在林林总总的社会关系里展开,这是社会学常常关注的话题。“他人即是地狱”的哲学命题似乎总以非常理性方式解释了人作为一个社会动物所要面对与承担的一切。《色·戒》的世界,一个混乱的时代,半个颠倒的城市,灰暗陈旧瑚[驳破碎。一个在两个空间里交换流变的女人。既有身份的改变,也有角色的易容。旧上海在权力争斗的刀光剑影中显得寒气森森。原本是一个可以安静读书今后也可能去安然度日的女子,在一群热血喷洒的青年鼓动下投身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也无法掌控、无法承受的局里。
一、身体与革命
电影史上,将身体与精神联姻的作品很多,归结于人类的身体已从“原罪”的阴影里借助文艺复兴的旗帜走出来,很大层面上身体表演成了个性与尊严、英雄与国家的表征。
王佳芝并没有自我意识到身体的外卖真正能给予自己一种什么样的变化。最初一厢情愿的初衷在局面不断演化之后终将难以回头。身体的支付成本到底有多大,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真爱与生命之后才有的透彻与领悟,更不必说随后的生命开始了荒腔走板。临死前她给予邝裕民的一瞥荡漾着生命如死神唇边的微笑般寒冷。
用身体作为武器来革命,虽远不如武器对身体革命来得触目惊心,但过身之后身体的或伤痕累累或面目全非的结果会是一种让人难以平静的切肤之痛,因为身体\肉体从来就不是也不能真正构成达到革命意义的途径。女性的身体在很多抗争里充当着武器,可热血喷涌的肉身终归是活色生香的肉身,绝非完整意义上的冰冷武器。正如片中所说:“他钻进我的身体,钻进我的生命里,让我越来越感到无法抵抗”。这是王佳芝抵御外界的声音,也是心灵自卫的反应。身体里的灵魂并没有沉沦在黑暗里,在黑暗中舞动着的是人性的应有觉悟和诉求。肉身,洋溢着对生命真实的肯定。说我们都在背负着沉重的肉身,因为肉身难以脱离世俗而存在,不可轻易如宗教般洒脱。毕竟,惟有世间能散发着的人间烟火气息,在宗教的世界里是杜绝人的气息。从这个意义看,我们所迷恋也无法抗拒的往往是那些世间能让我们感到厚重与迷离的爱恨情仇。当爱情倾巢出动在王佳芝的生活里,此时个体自由的空间却是如此狭小与闭窄。个体所处社会关系的林林总总在时刻围剿着它。一边是肉身的火焰。一边是世俗的海水,由此使得爱情的表达必须分流成另一种非常状态,个体的欲望理所当然地遭遇阻击。我们能在影院里看见的只是黑暗里跳跃与闪烁的真实,它能散发光亮却无法夹带热能,它只能忽隐忽现却不可以光明正大起来,仿佛地底下的潺潺暗流般。
从某种意义上看,王佳芝徘徊在女性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交叉口。按照李安导演的创作思路,引领我们深刻领悟的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女性主义,革命与国家的概念已经完全让位于个体意识的伸张。与其说身体作为革命的武器,不如说身体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革命的初衷。
二、内身的沉重与突围的可能
肉身的沉重,在另一个意义上还有对真实自我的否定。易先生的寒冷威力不是体现在其作为一个职业特务的狰狞,而是彰现在其面对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时所展露出来的掩饰。他要掩饰要挤兑的都是他一直在渴望的人性诉求。他能从王佳芝的身体上找到一种快乐,一种职业的或是社会异化自己之后久违的生命力量与能源。涌动的激情在身心相遇的一刻依然延宕,起伏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欲念,更是一种心理的诉求,日常时空里的断裂和间隔并不能疏离这种心里走向的延伸。由此,片中性暴力与性变态也能给予一种性张力,抛开为性而性的肉欲,回归了人性的原始与本真。当然能进一步引发我们去思索的是,身体上获得的占有和胜利能否真正让易先生找到丢失已久的自己,可能性和时间性值得怀疑,但是至少在没有公开或是危及自己之前依然是保险与新鲜的。易先生毕竟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去丧失自己来之不易的身份与地位,虽然这样的身份与地位早已让他的生活荒腔走板了。王佳芝的悲剧在于她用身体去感知生活的意义终究没能走出多远,因为社会角色和性别意识差异,男人较之女人更能轻而易举地走出肉身的困扰。也因为肉身的满足并不能真正构成易先生寻求生命激情与人身安全的屏障,仅仅是一种可能而已。与许多影片所传达的一样,性所具有的力量不过如此,只能让人经历却不可抵达。从这个层面上看,从性到爱或由爱而性无论怎么去翻转生命终将会让人觉得布满诡异。
影片的结尾,在斑驳的光影里,易先生回眸王佳芝曾经入住的房间,留给他的或是一个物是人非的景况。此时的空间里难以抵达与靠近的,只能在彼时的时间里可以得到突破与存在,这是空间与时间置换后发生的意义。影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色是自我的,戒是社会的。色是情欲塌方,戒是秩序堤坝,这是我们在处理肉身沉重时难以突出的重围。
三、身体的社会意义
当身体成为电影语言方式,成为表演身体,身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就成为电影阐释的重点。叙说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对李安来说已经是一个熟悉很久的题材。在之前的《断臂山》之同性恋和《卧虎藏龙》的异性恋都有出色的提炼。这些生命之恋人性之爱虽然最终都以冰凉的死亡来表达,却每每因角度翻新层面多变而让人历久弥新。爱情与死亡总在恒久地纠缠着世间的男女。其实,用艺术方式来审视自我,来对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询问,未必要重拳出击,关键是我们的思维取向与表达方式能否招招毙命。对女性的心理捏拿与把握完全胜出了小说,这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与许多其他的电影一样,《色·戒》中的政治、革命与民族大义等均是一袭外衣,电影所触及的远不是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真相问题,更多的是人们潜意识中的心理文化问题,要探讨的依然是社会人在丛丛的社会关系中人性内涵而已。唯有如此,艺术才能有普世性。
李安的电影与张爱玲的小说虽因媒介的平台不同而各有千秋,但是去探索或阐释人性深度的困惑却是殊途同归。色是自我的,戒是社会的,由此个体与社会永远处于一种相互指认的过程里,个体若要突破社会既有的秩序与规范无不是以自取伤害而叫停。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人性追求在于,个体要求保持其存在的独立性和生命的个性,籍此来守卫内心美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将现代人的这些内在要求变成了压缩饼干。因此,个体内在的个性自由、个性发展与社会的外部条件产生无尽冲突,个人性和社会性的双向扭曲问题成为当代社会的根本性话题。饱受这些电影语言之后,我们没有感受到精神的充实,而是心灵再次受到煎熬,我们的精神再次在后情感时代面对着可能存在的虚无而颤抖。
【关键词】身体 革命 肉身 人性
人物命运总是在林林总总的社会关系里展开,这是社会学常常关注的话题。“他人即是地狱”的哲学命题似乎总以非常理性方式解释了人作为一个社会动物所要面对与承担的一切。《色·戒》的世界,一个混乱的时代,半个颠倒的城市,灰暗陈旧瑚[驳破碎。一个在两个空间里交换流变的女人。既有身份的改变,也有角色的易容。旧上海在权力争斗的刀光剑影中显得寒气森森。原本是一个可以安静读书今后也可能去安然度日的女子,在一群热血喷洒的青年鼓动下投身到一个自己并不熟悉也无法掌控、无法承受的局里。
一、身体与革命
电影史上,将身体与精神联姻的作品很多,归结于人类的身体已从“原罪”的阴影里借助文艺复兴的旗帜走出来,很大层面上身体表演成了个性与尊严、英雄与国家的表征。
王佳芝并没有自我意识到身体的外卖真正能给予自己一种什么样的变化。最初一厢情愿的初衷在局面不断演化之后终将难以回头。身体的支付成本到底有多大,往往是以牺牲自己真爱与生命之后才有的透彻与领悟,更不必说随后的生命开始了荒腔走板。临死前她给予邝裕民的一瞥荡漾着生命如死神唇边的微笑般寒冷。
用身体作为武器来革命,虽远不如武器对身体革命来得触目惊心,但过身之后身体的或伤痕累累或面目全非的结果会是一种让人难以平静的切肤之痛,因为身体\肉体从来就不是也不能真正构成达到革命意义的途径。女性的身体在很多抗争里充当着武器,可热血喷涌的肉身终归是活色生香的肉身,绝非完整意义上的冰冷武器。正如片中所说:“他钻进我的身体,钻进我的生命里,让我越来越感到无法抵抗”。这是王佳芝抵御外界的声音,也是心灵自卫的反应。身体里的灵魂并没有沉沦在黑暗里,在黑暗中舞动着的是人性的应有觉悟和诉求。肉身,洋溢着对生命真实的肯定。说我们都在背负着沉重的肉身,因为肉身难以脱离世俗而存在,不可轻易如宗教般洒脱。毕竟,惟有世间能散发着的人间烟火气息,在宗教的世界里是杜绝人的气息。从这个意义看,我们所迷恋也无法抗拒的往往是那些世间能让我们感到厚重与迷离的爱恨情仇。当爱情倾巢出动在王佳芝的生活里,此时个体自由的空间却是如此狭小与闭窄。个体所处社会关系的林林总总在时刻围剿着它。一边是肉身的火焰。一边是世俗的海水,由此使得爱情的表达必须分流成另一种非常状态,个体的欲望理所当然地遭遇阻击。我们能在影院里看见的只是黑暗里跳跃与闪烁的真实,它能散发光亮却无法夹带热能,它只能忽隐忽现却不可以光明正大起来,仿佛地底下的潺潺暗流般。
从某种意义上看,王佳芝徘徊在女性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交叉口。按照李安导演的创作思路,引领我们深刻领悟的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女性主义,革命与国家的概念已经完全让位于个体意识的伸张。与其说身体作为革命的武器,不如说身体活动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革命的初衷。
二、内身的沉重与突围的可能
肉身的沉重,在另一个意义上还有对真实自我的否定。易先生的寒冷威力不是体现在其作为一个职业特务的狰狞,而是彰现在其面对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时所展露出来的掩饰。他要掩饰要挤兑的都是他一直在渴望的人性诉求。他能从王佳芝的身体上找到一种快乐,一种职业的或是社会异化自己之后久违的生命力量与能源。涌动的激情在身心相遇的一刻依然延宕,起伏的不仅仅是身体的欲念,更是一种心理的诉求,日常时空里的断裂和间隔并不能疏离这种心里走向的延伸。由此,片中性暴力与性变态也能给予一种性张力,抛开为性而性的肉欲,回归了人性的原始与本真。当然能进一步引发我们去思索的是,身体上获得的占有和胜利能否真正让易先生找到丢失已久的自己,可能性和时间性值得怀疑,但是至少在没有公开或是危及自己之前依然是保险与新鲜的。易先生毕竟不会为了一个女人去丧失自己来之不易的身份与地位,虽然这样的身份与地位早已让他的生活荒腔走板了。王佳芝的悲剧在于她用身体去感知生活的意义终究没能走出多远,因为社会角色和性别意识差异,男人较之女人更能轻而易举地走出肉身的困扰。也因为肉身的满足并不能真正构成易先生寻求生命激情与人身安全的屏障,仅仅是一种可能而已。与许多影片所传达的一样,性所具有的力量不过如此,只能让人经历却不可抵达。从这个层面上看,从性到爱或由爱而性无论怎么去翻转生命终将会让人觉得布满诡异。
影片的结尾,在斑驳的光影里,易先生回眸王佳芝曾经入住的房间,留给他的或是一个物是人非的景况。此时的空间里难以抵达与靠近的,只能在彼时的时间里可以得到突破与存在,这是空间与时间置换后发生的意义。影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色是自我的,戒是社会的。色是情欲塌方,戒是秩序堤坝,这是我们在处理肉身沉重时难以突出的重围。
三、身体的社会意义
当身体成为电影语言方式,成为表演身体,身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就成为电影阐释的重点。叙说人性的复杂与多变,对李安来说已经是一个熟悉很久的题材。在之前的《断臂山》之同性恋和《卧虎藏龙》的异性恋都有出色的提炼。这些生命之恋人性之爱虽然最终都以冰凉的死亡来表达,却每每因角度翻新层面多变而让人历久弥新。爱情与死亡总在恒久地纠缠着世间的男女。其实,用艺术方式来审视自我,来对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询问,未必要重拳出击,关键是我们的思维取向与表达方式能否招招毙命。对女性的心理捏拿与把握完全胜出了小说,这是影片最大的亮点。与许多其他的电影一样,《色·戒》中的政治、革命与民族大义等均是一袭外衣,电影所触及的远不是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真相问题,更多的是人们潜意识中的心理文化问题,要探讨的依然是社会人在丛丛的社会关系中人性内涵而已。唯有如此,艺术才能有普世性。
李安的电影与张爱玲的小说虽因媒介的平台不同而各有千秋,但是去探索或阐释人性深度的困惑却是殊途同归。色是自我的,戒是社会的,由此个体与社会永远处于一种相互指认的过程里,个体若要突破社会既有的秩序与规范无不是以自取伤害而叫停。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人性追求在于,个体要求保持其存在的独立性和生命的个性,籍此来守卫内心美好的道德观与价值观:而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将现代人的这些内在要求变成了压缩饼干。因此,个体内在的个性自由、个性发展与社会的外部条件产生无尽冲突,个人性和社会性的双向扭曲问题成为当代社会的根本性话题。饱受这些电影语言之后,我们没有感受到精神的充实,而是心灵再次受到煎熬,我们的精神再次在后情感时代面对着可能存在的虚无而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