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的技巧高低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随意提问,提问失去了实效性;也有的教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不当;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的面不够广。我觉得“提高提问的实效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得出结论:要提高提问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理论,吃透教材、把握提问的时机、抓住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研讨,能联系生活适当提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并能面向全体积极评价,那么课堂就会有新的活力与特色,从而 “问”出学生激情,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课堂提问的技巧高低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随意提问,问题价值不高,表述也不够精准,完全失去了实效性。相反,有的教师提问预设得很好,但课堂生成的问题却经常被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当,这也是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所要突破的瓶颈。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的面不够广,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我的课堂提问使课堂有了新的活力与特色,并有了如下的点滴体会:
一、提问,因“吃透教材”而更有实效
要想计出好的问题,首先就要吃透教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问”的源泉。没有意义或没有价值的提问只能是浪费教学时间。那种随口而发的“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课堂似乎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教师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那么切忌随意提问。老师就要认真备课,钻透教材,尤其要清楚这节课要教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能力,重难点是什么,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接着就要逐一制定教学目标,再把目标逐步细化为一个个大问题,把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学习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用提问的方式去引领学生逐步地突破重难点,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兼顾学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设计可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提问;还可以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只有教师吃透了教材,才能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将教材的意图转化为学生能听得懂,学得快乐的形式,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提问,因“抓住生成”而更显智慧
读透教材,预设问题固然重要。但学情是不停变化的,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教学,必然会造成创造性生成资源的流失,学习气氛沉闷,教学流于形式。因此,课堂上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或新的问题时,教师应抓住生成的问题相机引导,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和谐的生成中发展。
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又不断生成新问题的课堂。我们应该灵活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启发引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提问,因“开放问题”而焕发活力
“开放性”提问,指思路较为广阔,答案不是唯一的、封闭的提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和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之后,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插入一些“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确,针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习题,精心设计一两个“开放性”提问,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和培养发展思维,都有一定的效果。
四、提问,因“联系生活”而趣味盎然
巧用社会的现实素材。如果说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是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那么能运用数学眼光来看待、分析生活问题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了。如;我在执教《平行与相交》时,巧妙地从学生常见的万江大桥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如果桥面两边不平行,相交了哪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把握了平行的实质:中间宽度一样,两条线永不相交,两条线直直地平行下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联系生活去学数学,学生学习趣味盎然。
五、提问,因“积极评价”而更有生命
课堂提问后,教师应该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一定的积极的评价。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回答对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答不对的,要及时引导启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你真不简单”、“你真是好样的”、“大胆的猜测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很高兴你做到了这一点”“说得好,数学就是在千变万化中寻找不变的关系”等等对学生及时的鼓励语,这些评价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提问,因“把握时机”而更赋神韵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兩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并耐心等待。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让课堂提问,为优化课堂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研究
课堂提问的技巧高低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我们平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吃透教材,随意提问,问题价值不高,表述也不够精准,完全失去了实效性。相反,有的教师提问预设得很好,但课堂生成的问题却经常被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当,这也是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所要突破的瓶颈。还有的教师课堂提问的面不够广,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与研究,我的课堂提问使课堂有了新的活力与特色,并有了如下的点滴体会:
一、提问,因“吃透教材”而更有实效
要想计出好的问题,首先就要吃透教材。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问”的源泉。没有意义或没有价值的提问只能是浪费教学时间。那种随口而发的“是不是”、“对不对”的提问,课堂似乎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则提问和思维的质量低下,流于形式。教师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那么切忌随意提问。老师就要认真备课,钻透教材,尤其要清楚这节课要教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能力,重难点是什么,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接着就要逐一制定教学目标,再把目标逐步细化为一个个大问题,把自己的理解和课堂学习重点变成提问的形式,用提问的方式去引领学生逐步地突破重难点,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因此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兼顾学情,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设计可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也可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精心设计提问;还可以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只有教师吃透了教材,才能精心设计问题,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将教材的意图转化为学生能听得懂,学得快乐的形式,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提问,因“抓住生成”而更显智慧
读透教材,预设问题固然重要。但学情是不停变化的,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教学,必然会造成创造性生成资源的流失,学习气氛沉闷,教学流于形式。因此,课堂上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意见或新的问题时,教师应抓住生成的问题相机引导,促进学生在不断的、和谐的生成中发展。
优秀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又不断生成新问题的课堂。我们应该灵活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善于抓住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启发引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三、提问,因“开放问题”而焕发活力
“开放性”提问,指思路较为广阔,答案不是唯一的、封闭的提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当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和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之后,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插入一些“开放性”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确,针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习题,精心设计一两个“开放性”提问,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和培养发展思维,都有一定的效果。
四、提问,因“联系生活”而趣味盎然
巧用社会的现实素材。如果说能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是理论到实践的飞跃,那么能运用数学眼光来看待、分析生活问题就是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了。如;我在执教《平行与相交》时,巧妙地从学生常见的万江大桥面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如果桥面两边不平行,相交了哪会有什么后果?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把握了平行的实质:中间宽度一样,两条线永不相交,两条线直直地平行下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联系生活去学数学,学生学习趣味盎然。
五、提问,因“积极评价”而更有生命
课堂提问后,教师应该要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一定的积极的评价。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回答对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答不对的,要及时引导启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你真不简单”、“你真是好样的”、“大胆的猜测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很高兴你做到了这一点”“说得好,数学就是在千变万化中寻找不变的关系”等等对学生及时的鼓励语,这些评价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提问,因“把握时机”而更赋神韵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兩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并耐心等待。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 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渊博的知识、开拓进取的精神、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让课堂提问,为优化课堂而“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