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成更精彩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无论教师在课前预设多充分,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轨道运行,常会出现一些“意外”、“偶发事件”、“独到见解”和“错误认知”。不管是突发性的,还是诱发性的课堂生成资源,都能促进教师教学活动中突发灵感的生成,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启迪思维,捕捉灵感信息以及发现问题,以实现课堂创生,使课堂教学充满戏剧性,高潮迭出,实现“难以预约的精彩”。下面以“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复习课中的一道高考题为例,探讨如何开展“生成性教学”应对学生的意外生成,实现精彩的课堂教学。
  (2012广东卷第25题)(多选)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学生1:选B、C、D。首先根据题意判断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是bbXBX-、BBXbY,再推出Ⅱ3的基因型为BbXBXb及Ⅱ4的基因型为BBXbY。接下来利用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各自计算,第一对秃顶性状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BB占1/2、Bb占1/2;第二对色盲性状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然后利用自由组合定律即得: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是1/8(1/2X1/4);
  非秃顶色盲女儿占1/8(1/2x1/4):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1/2x1/4)。
  学生2:应该选C、D。他们没有考虑到Bb在男女中表现的不同。其子代中女性全非秃顶,男性1/2非秃顶、1/2秃顶;色盲儿子占1/4,色盲女儿也占1/4。
  当笔者正要为学生2的完美解答给予肯定时,却不经意间听到这样的嘀咕:
  学生3:奇怪,伴性遗传的性状表现跟性别无关,反而常染色体的遗传表现与性别有关?
  当听到学生的疑惑后,笔者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教师从未关注过的问题,于是就让学生围绕着“是否伴性遗传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常染色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展开讨论。
  学生4:根据图中表格可知,造成秃顶个体表现型的差异是杂合子(Bb)在男女中的表现型不同,导致秃顶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这和红绿色盲的特点完全一致。
  学生5:还有交叉遗传的特点。
  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疑惑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浓。
  学生5继续得意地演说:非秃顶男性(BB)×秃顶女性(bb)→秃顶男性(Bb)、非秃顶女性(Bb),正常男性(XBY)×色盲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女性(XBXb)。这不正符合色盲的另一特点——父亲→女儿→外孙吗?
  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道:该女性(Bb)x非秃顶男性(BB)→非秃顶男性(BB)、秃顶男性(Bb)、非秃顶女性(BB、Bb)。
  所有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中,整个课堂呈现出从未有过、暴风雨来临前的安静。
  为了验证刚才学生的发现是不是正确的,笔者要求学生将这两种性状的遗传方式用遗传系谱图表达
  现场的所有人都惊呼起来:秃顶的遗传与色盲的遗传真的太相似了!随后问题马上又出来了。
  学生6提问:那怎么判断这两种遗传方式呢?
  于是,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被集中到遗传图解上,学生的兴致提高到了极致。
  学生7:选择隐性女性个体与多个显性男性个体婚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
  学生8:不现实,应该调查人群中女性隐性性状个体与男性显性性状个体的后代,如果子代女性中出现隐性个体,则该为受性别影响的常染色体遗传,非伴x隐性遗传。
  笔者感觉也合理,于是让学生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图4、图5)检验,结果却让人失望,好像还是无法判断。但师生都确信会有某种方案可以判断秃顶遗传和色盲遗传。
  迷茫之际,笔者想到一个“锦囊”——以不变应万变,提示学生写出各种婚配方式,从中观察子代中的异同情况着手。
  学生9:调查双亲均为秃顶个体的家庭,如有家庭中出现非秃顶的女儿,则可证明秃顶遗传属于与性别有关的常染色体遗传(图6、图7)。
  下课的铃声响了,每个人都意犹未尽,仍在回味刚才的发现,仍在热烈的讨论。虽然没有按预设完成教学任务,但笔者依然觉得这节课相当成功,因为学生们的思维飞扬,没有被禁锢在题目里,而是看到了题目之外存在的问题,这是课前备课中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不禁让笔者对学生的能力刮目相看,也对该课的成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生成性教学的运用和发挥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能做到以下几点。
  (1)随“机”应变,顺应学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与课堂的实情,及时地调整好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述案例,笔者本来预想让学生通过该题分析、归纳,达成对遗传两大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但随着学生思维一步步的激活,在深入探讨伴性遗传和受性别影响的常染色体遗传的问题上产生一系列生成性问题,似乎“打乱”了原有预设。教师没有一成不变地按照原先的预设去遏制学生进发的思维,而是及时调整预设,“顺其自然”,不知不觉之中使之成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解决探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探寻和求证科学的方法,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2)借“机”施教,放大生成。
  教材和学生都是生物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教育价值的材料是目前高考的主旋律。本案例以遗传规律的复习教学为例,该题材取自高考题、来自教材,关于“秃顶遗传和色盲遗传的遗传特点及如何判断”都是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争辩中因势利导的,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来自内心所需的探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遗传类型判断的方法,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在这样的主动探索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也激发了他们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性意识,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3)伺“机”而动,价值引领。
  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增多,常会产生许多意外的原创思维——新想法、新问题。这些新想法、问题正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是珍贵的动态资源,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立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上述案例中,学生对受性别影响的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时提出了“独到见解”,教师并未直接判断其“正误”,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深入论证,从而发现其中的原委。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获得的知识更为深刻,更能被学生真正的理解与掌握。
  从这道看似寻常的高考题所蕴涵的教学智慧中可以看出,教师只有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灵感和偶发性资源,把握生成契机,才能对“意外的生成”作积极的引领,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演绎精彩的课堂。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这些不确定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也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教师如何利用生成性的资源为教学服务,离不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施,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足球活动是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足球也是“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工程”。高职院校的校园足球是要让更多学生踢足球,增强体质,拥有一项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团结协作的素养及竞争意识。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校园足球的建设体系及其取得的实际成果为例,阐述高职院校校园足球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园足球 核心素养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
摘要: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中国、蒙古国两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比如,两国传统文化内涵中都包含了丰富而浓厚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以及崇尚自由、开放、包容等精神思想,充分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当中,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思想来源。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蒙 传统文化 认同  中图分类号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重视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很难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似乎很多知识是无法通过探究获取的。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建构探究性的课堂,怎样在重视知识层面的概念教学的基础上,创设展示概念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建构过程,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创造”知识,便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2 教学实践  下面以“细胞质和细胞器”第一课时
摘要 以“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结构和功能”为例,从创设情境、实时实验、科学评价、空间延伸等几个方面入手,构建初中生物学智慧实验课堂,以期为后面智慧实验课堂的开发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慧型实验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近年来,“互联网 ”正越来越多地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我校于2016年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校园信息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
摘要从个体异常性状、细胞层次分析、分子角度探究等方面结合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展开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外延及其本质深入探究,注重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来分析。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问题化教学 基因突变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包括思维技能,也包括思维倾向。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历程为:苏格拉底思想与古希腊哲学→杜威的反省性思维→波普尔的批判
1 教学内容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是:ATP的分子结构简式和特点、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TP的形成途径和ATP的利用。    2 教材分析    本章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的篇幅虽然不是很大,但它是学习以后章节(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等)的基础,所以十分重要。  本节丰要介绍了ATP的结构、ATP与ADP的相互转换、ATP形成的
摘 要 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为例,讨论将养学生理性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史经典实验的分析,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式,使核心素养培育方向渗透于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 科学 核心素养 理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摘要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为例,浅谈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微课程资源设计。  关键词 单元教学 微课程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在“核心素养一学科素养一单元设计一课时设计”的课程发展与教学实施的链环中,单元设计是宏观的课程目标转化为微观课时教学的关键环节。单元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材中的“章”,它是基于一定目标和主题的教材整合,
摘要: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利用科学史组织生物学课堂教学,通过开展鼓励质疑问难、倡导辩论共鸣和知识迁移应用等教学活动,充分挖掘科学史中蕴藏的科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期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批判性思维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如今,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俨然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发展
摘要 基于社团活动“不一样的精彩一生物实践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目标,从社团活动实施前的内容设计,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策略的探究对社团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探索。  关键词 科学思维 社团活动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科学思维是指基于事实和证据,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