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的哈勒姆(Haarlem)只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西边的一个小城。但就像黄金时期的荷兰曾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小小的哈勒姆也曾是西方历史进程中一颗重要的棋子。
14世纪时哈勒姆是尼德兰第二大城市,排名在阿姆斯特丹之前。哈勒姆在古语中是指比周围地势高、覆盖有树的一块沙地。它比阿姆斯特丹更靠近北海。1429年,哈勒姆获得了从过往船只收税的权力,借助这个财源而快速发展起来。
在16世纪的欧洲,哈勒姆以宽容闻名。为了城市发展,哈勒姆市议会做出决定,容许多种教派并存,保证其信仰自由。在1585年安特卫普被西班牙军队攻陷后,很多说弗莱芒语和法语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逃亡到哈勒姆。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来自市政府的订单,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也给哈勒姆带来了经济和艺术的繁荣。因此,早在阿姆斯特丹成为荷兰文化中心之前,从1580-1630年的半个世纪中,哈勒姆绘画学派已经达到鼎盛。
哈勒姆在黄金时期的辉煌已随时代远去,仅残留一点遗迹可堪回首。1658年荷兰在北美建立的殖民据点命名为新哈勒姆(Nieuw Haarlem),它位于曼哈顿岛,依据英语拼写习惯被改为Harlem,现在是纽约的非洲裔美国人聚居区。
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到哈勒姆非常方便,基本上每小时都有好几班火车,大约15分钟就可到达。哈勒姆的旧城很集中,一天时间差不多就可以逛一遍。砖石结构的哈勒姆火车站是荷兰两个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厚重朴实。
哈勒姆的城中心是市场广场,由高耸的哥特式或者内敛一些的文艺复兴式建筑环绕,它们是当地的行业协会大楼和市政厅。
如果说阿姆斯特丹是属于伦勃朗的,安特卫普是鲁本斯的,那么哈勒姆则是哈尔斯(Frans Hals)的。来哈勒姆一定要拜会哈尔斯。我们旅程的起点就可以开始于哈尔斯人生的终点,他在圣巴福教堂(Grote of ST.Bavokerk)的安息所。哈尔斯很长寿,去世时已是84岁高龄,即便是黄金时代,荷兰人的生活安逸富裕,这样的年龄也算是少见的高寿。
圣巴福教堂原是天主教堂,建于14-16世纪。教堂最知名、最引以为荣的是超过5,000根钢管的管风琴。它的音效非常好,曾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前来演奏,包括莫扎特、亨德尔、门德尔松、圣·桑等等。中堂的木质屋顶更让人惊叹,木条组成的六角星形状,很精美。
以哈尔斯命名的法兰克·哈尔斯美术馆(The Frans Hals Museum Haarlem)位于一条幽静小街中。快到小街的尽头处,右手有一个古朴而气势轩昂的大门,就是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原来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由市政府修建的老人院。1810年时,这里改成孤儿院,同时设立教室,城里的孩子也可以到此读书。又过了一个世纪,市政议会决定将这幢古旧建筑依照17世纪的风格重新装修,保留了原来的大门和主要建筑,用于收藏哈勒姆市的艺术收藏品。1913年美术馆对外开放,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哈勒姆很自豪地把这座美术馆称为“黄金时代的美术馆”,其中收藏了这座小城上百幅绘画大师的杰作。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期,哈勒姆云集了数十位优秀画家,其中有好几个留名于美术史。当然其中的佼佼者是哈尔斯。哈尔斯生于安特卫普,如果没有1585年那场劫难,哈尔斯的雕像现在可能和鲁本斯、凡·戴克一起树立在安特卫普街头。哈尔斯的父亲是服装商人,得益于哈勒姆的宽容,移民之后在这里安居乐业。哈尔斯的艺术生涯始于为市政府修复藏画。但是由于宣誓效忠威廉一世,天主教的艺术品被没收。市政府经过筛选只保留了一部分不太“罗马天主教风格”的作品,其余的则卖给画家作为私人收藏。失去了市政府的雇佣,同时,宗教题材的绘画市场也衰落了,迫使哈尔斯开始为私人创作肖像画,由此也催生了西方艺术史上一个伟大的肖像画家。
见到哈尔斯的作品,大家就会看出他的画和古典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很不一样。哈尔斯画风很“粗”,他不是在“画”而是在“抹”。仔细看画面上的笔触随意而凌乱,退后几步观看却极其生动传神。人物的肌肤和神态、物品的质感和画面的光线都在松散的涂抹中被神奇地再现出来。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新奇画风着迷,说他是在“挑战画笔的自然特性”。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给哈尔斯带来应接不暇的订货。画家的脾气也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订货来自荷兰不同城市,哈尔斯却要求他的客户必须亲自到哈勒姆来。求画者通常都是艺术的门外汉,被这种大师的气势震住了,乖乖跑来。阿姆斯特丹卫队的军官们为了求得一张集体像,整装出发,像是出席一次军事会议。哈勒姆当地的两个城市卫队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一连请哈尔斯画了5张巨幅集体肖像。今天都陈列在哈尔斯美术馆深处一个专门的大厅里。
虽然哈尔斯的作品红极一时,他在哈勒姆开设了工作坊,有众多学生投师门下,但晚年时却相当落魄,曾几次被债权人告到公堂,被迫卖掉仅有的被褥、枕头才还清所欠面包师的债款。很令人感动的是,哈勒姆市政在这种情况下,在他去世前两年开始发给他年金,帮他安度晚年。在哈尔斯去世几年后,他的妻子死于救济院。一代大师落魄至此!
哈尔斯的作品地位在他去世后开始一落千丈,盲目追求时尚的人们很快将他遗忘,把荣誉和金钱贡献给了新一代画家,无论他们的才华和哈尔斯相比有多么微不足道。在之后的两个世纪中,哈尔斯的作品被廉价出售,仅仅几镑,甚至几先令就可以买到一幅。到了1860年代,多亏艺术评论家的努力,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哈尔斯,他的作品被各大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争相收藏。现在在欧洲的很多大型国家美术馆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被列入重要馆藏。还有一部分则流入美国私人藏家之手。当然,哈尔斯最重要的作品还是在哈勒姆,这也就是到阿姆斯特丹的人们一定要来哈勒姆看看的原因。
14世纪时哈勒姆是尼德兰第二大城市,排名在阿姆斯特丹之前。哈勒姆在古语中是指比周围地势高、覆盖有树的一块沙地。它比阿姆斯特丹更靠近北海。1429年,哈勒姆获得了从过往船只收税的权力,借助这个财源而快速发展起来。
在16世纪的欧洲,哈勒姆以宽容闻名。为了城市发展,哈勒姆市议会做出决定,容许多种教派并存,保证其信仰自由。在1585年安特卫普被西班牙军队攻陷后,很多说弗莱芒语和法语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逃亡到哈勒姆。在这里,他们得到了来自市政府的订单,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也给哈勒姆带来了经济和艺术的繁荣。因此,早在阿姆斯特丹成为荷兰文化中心之前,从1580-1630年的半个世纪中,哈勒姆绘画学派已经达到鼎盛。
哈勒姆在黄金时期的辉煌已随时代远去,仅残留一点遗迹可堪回首。1658年荷兰在北美建立的殖民据点命名为新哈勒姆(Nieuw Haarlem),它位于曼哈顿岛,依据英语拼写习惯被改为Harlem,现在是纽约的非洲裔美国人聚居区。
从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到哈勒姆非常方便,基本上每小时都有好几班火车,大约15分钟就可到达。哈勒姆的旧城很集中,一天时间差不多就可以逛一遍。砖石结构的哈勒姆火车站是荷兰两个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厚重朴实。
哈勒姆的城中心是市场广场,由高耸的哥特式或者内敛一些的文艺复兴式建筑环绕,它们是当地的行业协会大楼和市政厅。
如果说阿姆斯特丹是属于伦勃朗的,安特卫普是鲁本斯的,那么哈勒姆则是哈尔斯(Frans Hals)的。来哈勒姆一定要拜会哈尔斯。我们旅程的起点就可以开始于哈尔斯人生的终点,他在圣巴福教堂(Grote of ST.Bavokerk)的安息所。哈尔斯很长寿,去世时已是84岁高龄,即便是黄金时代,荷兰人的生活安逸富裕,这样的年龄也算是少见的高寿。
圣巴福教堂原是天主教堂,建于14-16世纪。教堂最知名、最引以为荣的是超过5,000根钢管的管风琴。它的音效非常好,曾吸引了众多音乐家前来演奏,包括莫扎特、亨德尔、门德尔松、圣·桑等等。中堂的木质屋顶更让人惊叹,木条组成的六角星形状,很精美。
以哈尔斯命名的法兰克·哈尔斯美术馆(The Frans Hals Museum Haarlem)位于一条幽静小街中。快到小街的尽头处,右手有一个古朴而气势轩昂的大门,就是美术馆。
这座美术馆原来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由市政府修建的老人院。1810年时,这里改成孤儿院,同时设立教室,城里的孩子也可以到此读书。又过了一个世纪,市政议会决定将这幢古旧建筑依照17世纪的风格重新装修,保留了原来的大门和主要建筑,用于收藏哈勒姆市的艺术收藏品。1913年美术馆对外开放,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哈勒姆很自豪地把这座美术馆称为“黄金时代的美术馆”,其中收藏了这座小城上百幅绘画大师的杰作。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期,哈勒姆云集了数十位优秀画家,其中有好几个留名于美术史。当然其中的佼佼者是哈尔斯。哈尔斯生于安特卫普,如果没有1585年那场劫难,哈尔斯的雕像现在可能和鲁本斯、凡·戴克一起树立在安特卫普街头。哈尔斯的父亲是服装商人,得益于哈勒姆的宽容,移民之后在这里安居乐业。哈尔斯的艺术生涯始于为市政府修复藏画。但是由于宣誓效忠威廉一世,天主教的艺术品被没收。市政府经过筛选只保留了一部分不太“罗马天主教风格”的作品,其余的则卖给画家作为私人收藏。失去了市政府的雇佣,同时,宗教题材的绘画市场也衰落了,迫使哈尔斯开始为私人创作肖像画,由此也催生了西方艺术史上一个伟大的肖像画家。
见到哈尔斯的作品,大家就会看出他的画和古典时期其他画家的作品很不一样。哈尔斯画风很“粗”,他不是在“画”而是在“抹”。仔细看画面上的笔触随意而凌乱,退后几步观看却极其生动传神。人物的肌肤和神态、物品的质感和画面的光线都在松散的涂抹中被神奇地再现出来。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新奇画风着迷,说他是在“挑战画笔的自然特性”。这种独树一帜的风格给哈尔斯带来应接不暇的订货。画家的脾气也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虽然订货来自荷兰不同城市,哈尔斯却要求他的客户必须亲自到哈勒姆来。求画者通常都是艺术的门外汉,被这种大师的气势震住了,乖乖跑来。阿姆斯特丹卫队的军官们为了求得一张集体像,整装出发,像是出席一次军事会议。哈勒姆当地的两个城市卫队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一连请哈尔斯画了5张巨幅集体肖像。今天都陈列在哈尔斯美术馆深处一个专门的大厅里。
虽然哈尔斯的作品红极一时,他在哈勒姆开设了工作坊,有众多学生投师门下,但晚年时却相当落魄,曾几次被债权人告到公堂,被迫卖掉仅有的被褥、枕头才还清所欠面包师的债款。很令人感动的是,哈勒姆市政在这种情况下,在他去世前两年开始发给他年金,帮他安度晚年。在哈尔斯去世几年后,他的妻子死于救济院。一代大师落魄至此!
哈尔斯的作品地位在他去世后开始一落千丈,盲目追求时尚的人们很快将他遗忘,把荣誉和金钱贡献给了新一代画家,无论他们的才华和哈尔斯相比有多么微不足道。在之后的两个世纪中,哈尔斯的作品被廉价出售,仅仅几镑,甚至几先令就可以买到一幅。到了1860年代,多亏艺术评论家的努力,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哈尔斯,他的作品被各大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争相收藏。现在在欧洲的很多大型国家美术馆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被列入重要馆藏。还有一部分则流入美国私人藏家之手。当然,哈尔斯最重要的作品还是在哈勒姆,这也就是到阿姆斯特丹的人们一定要来哈勒姆看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