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床旁抢救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908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流灌流在床旁进行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如洗胃治疗、导泻治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床旁血液灌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23例救治成功,8例死亡,救治率为74.19%;实验组有29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救治率为93.55%。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灌注床在进行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抢救中效果较好,可以加快毒物的排出,缩短患者昏迷的时间,改善患者愈后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血液灌流床;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72-02
  急性中毒是急诊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主要是由药物及毒物引发,有毒物质经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进入人体,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急性中毒具有起病急,症状复杂,病情严重且变化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有效的救治会危及生命[1]。常规急救治疗措施无法做到高效的治疗,随着血液灌流技术在抢救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救治效果明显高,本文主要探讨血流灌流在床旁进行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4年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分布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47.8岁。毒物种类及例数:有机磷农药24例,镇静安眠药物17例,百草枯9例,毒鼠强6例,抗精神病类药物4例,有机氟2例。其中呼吸衰竭患者57例,心律失常患者19例,给予机械通气患者有51例,行心肺复苏患者21例。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毒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如洗胃治疗、导泻治疗、药物治疗、机械通气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床旁血液灌流,选用一次性使用炭肾YTS-160血液灌流器[2]。具体操作如下:治疗前将灌流器以动脉端向上、静脉端向下的方向固定于固定支架上,动脉端血路与生理盐水相连接并充满生理盐水,然后正确连接于灌流器的动脉端口上,同时静脉端血路连接于灌流器的静脉端口上,启动血泵,速度以200~300ml/min,预冲盐水总量2000~5000ml 为宜。如果在预冲过程中可以看到游离的炭粒冲出,提示已经破膜,必须进行更换。预冲即将结束前,采用肝素生理盐水充满灌流器与整个体外血路,最后将灌流器反转至动脉端向上、静脉端向下的固定方式,准备开始治疗(如果患者处于休克或低血容量状态时,可于灌流治疗开始前进行体外预冲,预冲液可采用生理盐水、代血浆、新鲜血浆或5%白蛋白,从而降低体外循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3]。将动脉端血路与已经建立的灌流用血管通路正确牢固连接,然后开动血泵以50~100ml/min 为宜,逐渐增加血泵速度。当血液经过灌流器即将达到静脉端血路的末端出口时,与已经建立的灌流用血液通路正确牢固地连接。选用普通肝素抗凝,一般首剂量0.5~1.0mg/kg,追加剂量10~20mg/h,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预期结束前30 分钟停止追加。实施前给予4mg/dl 的肝素生理盐水预冲、保留灌注20 分钟后,再给予生理盐水500ml冲洗,有助于增强抗凝效果,肝素剂量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每间隔2 小时更换一个灌流器,但一次灌流治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 小时[4]。对于部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或毒物而言,在一次治疗结束后很可能会有脂肪组织中相关物质的释放入血的情况,可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灌流治疗。治疗结束后把血液输送回患者体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数据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23例救治成功,8例死亡(6例为有机磷药物中毒),1例自动出院,治愈率为74.19%,昏迷时间为17~160h,平均住院19天;实验组有29例救治成功,1例死亡,救治率为93.55%,灌注后患者分别在1~28h内意识有昏迷转清醒,昏迷时间为6~57h,平均住院时间14天。实验组的治愈率明显干预对照组(P<0.05),且清醒较对照组快,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
  3 讨论
  血液灌流技术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段。与其它血液净化方式结合可形成不同的杂合式血液净化疗法[5]。适用于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尿毒症、重症肝炎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血液灌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促进患者尽快清醒,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且预后较好,应该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铁,童业荣,罗长青,等.床旁血液灌流抢救混配农药中毒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08,8(5):796-797.
  [2]高峰,李晓辉,原文进,等.血液灌流床旁抢救急性药物及毒物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10):584.
  [3]夏阳波.血液灌流技术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临床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4):302-303.
  [4]王文芸,蔡挺.急诊床边血液灌流抢救重度药物中毒37例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69-369.
  [5]钱咏梅.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重度中毒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33-134.
其他文献
<正> 第六届亚洲太平洋地区社会科学与医学大会2002年10月14~18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欧美共28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到会。中国全国人大常委
情景再现:美术活动:爱心炒面  1、谈话导入,讨论父母对自己的爱,激发幼儿制作炒面的兴趣。教师情景语言描述:“我很爱我的爸爸妈妈,我觉得爸爸妈妈白天上班很辛苦,晚上回来肚子一定饿了,所以我想做一碗充满爱的爱心炒面给他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爱心炒面的?”  2、教师示范制作炒面  (1)放油。(黄色的油画棒涂色)教师情景语言描述:“我先在盘里倒上油,油倒进去了吗?看越来越多了,挤在了一堆,好,油放
期刊
创新思维能力是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积极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最高体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正如崔琦教授所言“做学问不是做作业,做学问就像在旷野或森林中寻找回家的路一样,需要开创性的探索精神。”但是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一定环境下长期培养、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么,在科学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这就需要在多方面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
背景: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我在校门口值日。一位年轻的妈妈骑着摩托车带着她的儿子过来了,在校门口停下,她儿子下车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上沾上了泥水,妈妈连忙掏出几张面纸,一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因此,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却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遇到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
介绍了适用用于中、小水泥生产线配料的基于现场总线的自动控制系统,特别是恶劣环境下的远距离控制。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并提出了两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