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器到PaaS 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者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e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玥,曾荣获美国Texas A&M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拥有六项全球云计算专利,是业界OS内核、虚拟化和网络领域的顶级专家。在微软任职的九年期间,与Dave Culter(Windows NT创始总架构师)研发了微软私有云Azure的网络虚拟化平台,由他带领研发的虚拟机交换机成为了Azure SDN的基础。自2012年起,左玥领导OS虚拟化团队为Windows和Azure SDN提供容器技术,并担任微软首席架构师和研发经理,成为“微软容器第一人”。2014年创办灵雀云,立志成为企业级PaaS顶级品牌。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把自己喜欢的事当作事业。而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比常人更加勤奋和努力。
  入世即俗人,但总有一些人“与众不同”
  灰色T恤、牛仔裤,微长胡须、一副眼镜,典型的“程序猿”装扮。这样的一位“程序猿”竟是北京凌云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雀云)创始人兼CEO左玥,他是业界OS内核、虚拟化和网络领域的顶级专家,拥有六项全球云计算专利,被业界称为“微软容器技术第一人”。
  与很多创业者一样,慢生活对于左玥而言是一种奢侈,分秒必争、早出晚归是左玥的常态,导致工作和家庭之间很难平衡。可是,在繁忙的工作背后,左玥的身上依旧能看到活力四射,仿佛有使不完的干劲!当被记者问到业余爱好时,“基本都放弃了,除了周末有一天休息,其余时间6*18小时都全身心投入工作,”左玥笑着对记者说。
  那么,是什么魔力驱使左玥如此疯狂地工作而不顾一切?左玥创业的信念、追求和目标是什么?他的创业人生经历了哪些曲折又有哪些收获?在他的带领下,灵雀云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近日,记者第一次把镜头对准了灵雀云的创始人左玥,聚焦、分享这个头顶无数光环的“程序猿”不一样的创业历程及精彩人生。
  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
  在员工眼中,初见左玥会觉得他像大白一样谦和有礼,这几乎是每个人对他的共识。可是相对而言,工作过程中的他却力求完美。看似不修边幅,其实特别注重细节,从员工饮食的餐盘是否干净、到给客户的提案PPT上面的配色,眼之所及,都能顾到。
  作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他眼光精准、独到,学习能力极强,对技术之外的东西也能切中肯綮。反对挤占员工业余时间的他,其实对每一个人甚至自己的工作质量都有着高标准严要求,是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主义者。
  在用户眼中,左玥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完美”。包括产品和技术方向、对每个项目的把控、售后服务细节他都追求极致,始终给人留下专业和值得信赖的印象。
  不管是员工,还是客户眼中,或者在笔者交谈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学习力极强成为了他最大的标签,正是因为这些优点,左玥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在容器PaaS市场不断开疆拓土。
  成功背后,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创业做灵雀云之前,左玥在微软总部工作了八年半,前七年升了六级(称之为首席),相比于一般人都会停留在四级(称之为资深),他能够晋升的如此快,不止在于他的资质和努力,也得益于微软云服务项目。但左玥依旧放弃了微软的大好前程,选择回国创业,左玥表示:其实很早就想创业,只不过2014年是时机最成熟的时候,当时微软上下都认为容器技术是云计算的未来,错过了这个契机,下一个不知道要等多久。
  正是由于左玥口中所说的契机,2014年灵雀云在北京和西雅图同时成立,由于有着一支强大的研发和技术队伍做后盾,短短的时间内便跻身于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左玥表示,企业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困难,创业初期的困难便是最困难的。带研发团队出身的他,对于销售、运营、商务拓展、市场营销等没有过多的了解,而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有可能导致公司的倒闭。尤其做TOB,更倾向于木桶原则,资金、团队、产品、销售、交付实施都不能是短板,短板一旦出现,就可能全盘皆输。灵雀云的成功证明了左玥强大的学习能力,惊人的成长速度让他面对困难逐渐变得游刃有余。灵雀云能走到今天,左玥所付出的艰辛相信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公司越做越好是他交给团队以及家庭最满意的答卷。
  创业第一年,左玥曾在沙发上睡过一年,尽管公司扩张很快,几次更换办公地点,但那张沙发一直陪伴着他。现在,他取得了很多人艳羡的成绩,这背后也经历着很多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困难。
  容器技术 在争议中前行
  容器技术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已从最初的一个新兴理念,变成了如今以燎原之势被大量企业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容器技术正改变着IT服务交付的方式和云计算的未来。随着人们对容器技术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争议也越来越大。据研究发现,容器技术目前在云计算市场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到2020年,容器技术将以每年40%的高速飙涨。未来三年,容器技术将在企业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场大展拳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4.95亿美元飙升到2020年的27亿美元。
  左玥认为,容器技术是加速软件开发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DevOps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得益于容器易于修改,无需人工和良好的可迁移性。容器技术方便企业以一系列容器互联的形式开发下一代应用。但是容器技术的市场化成绩远低于人们的预期,原因是容器技术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取代虚拟机技术。
  但也有专家指出,虚拟机技术目前还不会过时,容器技术将与虚拟机技术在未来2~3年内共存。重要的是,虚拟机技术已经树立了安全的标杆,人们对容器技术安全性的期望值更高,但是在容器技术达到甚至超过虚拟技术的安全性之前,企业将不会全盘接纳容器技术。
  另外,来自媒体的一份调查显示,2016年 只有8%的调查对象部署了容器技术,但是多达76%的调查对象在评估这项容器技术。2017年的调查对象中45%表示他们在使用容器技术。在还没有部署容器的那些调查对象中,45%预计2018年使用容器技术。在向55%的目前未使用容器技术的调查对象询问“为何不用容器技术?”时,受访者最常提到的理由是“容器技术不够成熟”。还有人特别指出,“容器技术缺少管理和部署工具”会阻碍自己,更多的人则表示“还不知道如何扩大容器技术和应用的规模。”   但左玥强调,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关注容器、拥抱容器,而对于灵雀云而言,容器技术只是一个基础,关注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帮助客户快速构建云原生应用,实现持续集成和交付,加快应用迭代,落地微服务架构改造及实现DevOps 运维架构理念,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灵雀云的产品也从最初的容器云,转变为现在的基于容器技术的企业级PaaS平台。
  产品以专致精,服务以人为本
  一路走来,左玥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前不久,灵雀云刚刚获得了腾讯云领投的总额超过1亿元的B轮融资,灵雀云也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容器PaaS领域估值最高、融资额最大、且最早实现B轮融资的公司,奠定了在容器和企业级PaaS领域的领导地位。
  左玥多次向记者强调,对灵雀云而言,融资只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过程,核心目标是将产品和服务做好。目前灵雀云最重要的产品Alauda EE是面向企业级市场推出的支持私有部署“以DevOps为理念,面向微服务应用的新一代PaaS平台”,核心功能主要围绕K8S、DevOps、微服务、智能运维、跨云IT治理等PaaS层服务,帮助企业在云端进行应用的创建、编译、集成、部署、运行等环节,最终实现应用的敏捷开发、业务的快速迭代。
  灵雀云是产品加服务的公司,除了产品的领先,灵雀云还设有强大的售后和支持团队,保障客户享受到从咨询、产品,到现场支持和售后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目前已帮助金融、运营商、制造、能源、航空、汽车等领域的国内五百强企业,实现了数字化转型。金融方面,灵雀云在银行、证券和保险领域都有成熟的PaaS产品和解决方案落地,使用DevOps平台规范化开发、部署和管理多方应用,获得了数家股份制银行和排名领先的证券公司的高度赞誉;在传统企业领域,灵雀云也帮助多家汽车和制造企业建设基于容器的PaaS平台,打造IoT+大数据支撑平台,形成车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最终帮助客户实现智能产业升级。
  任何企业想要打磨出一款能承载核心应用的产品,都需要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再强大的产品也需要打磨,这是无法省略的,而灵雀云在这件事上付出得更多。
  未来已来,蓄势待发
  左玥最后表示,未来的任何企业都会成为软件企业,真正把IT和技术作为一个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企业的创新能力。
  2018年,将是基于容器的PaaS平台起飞的一年,随着传统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日益迫切,用户对容器和PaaS服务的市场需求也从单纯技术试探性引入,转向行业纵深定制化普及推广,传统行业中PaaS平台的应用要迎来真正的市场爆发。灵雀云将会推动容器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中的应用,为企业用户提供基于多种基础设施的应用集成、交付、运维的一体化PaaS解决方案,通过平台化的基础设施、敏捷化的交付能力、智能化的数据价值深入企业级市场,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容器技术的重要性。在未来,容器在IT技术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灵雀云而言,公司背景强大,专业技术过硬,创始人左玥及CTO陈恺均在微软总部工作过,经历和经验都十分丰富,并且在微软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多年以来,灵雀云产品以容器技术为基础,逐渐覆盖到整个PaaS层,并拥有覆盖全国的技术服务体系,可以同时服务多个大型公司以及同时负责多个大型IT项目,灵雀云在容器PaaS业界一直处于领跑地位。2018年,将是我国容器产业大爆发、大发展、大成长的一年,灵雀云将顺应产业趋势,继续打磨产品和技术,服务好用户,为推动容器产业的发展助力。未来已来,蓄勢待发!
其他文献
HDR是英文High-Dynamic Range的缩写,意思是“高动态范围”。HDR照片是使用多张不同曝光的图片,然后用软件将其叠加而成的一张图片。HDR照片可以使亮的地方非常亮,暗的地方非常暗,而且亮部和暗部都有细节,整体质感非常有特色。  原照是在室内拍摄的MM持枪动作,首先更换背景,先找张与之匹配的背景素材,合适协调的背景很重要,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素材的合成处理  1.首先把原图中的
期刊
共享局域网中所有电脑硬盘的资料,搜索起来又几乎不用时间。如此美事如何实现?    A公司有3台服务器,上面存有该公司多年来的数据资料。平时,大家找文件都是通过文件共享进入服务器中进行搜索,由于服务器中的文件太多,要找出自己所需的文件,总得花上一阵子功夫。一天,老板急着要从服务器中找一份三年前的资料,小秘B硬是花了10多分钟才找到。老板有点不满意,问信息部的小李有没有什么更快的办法。  小李分析了问
期刊
政务信息化项目,是指主要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软硬件支持。实现具有“较高效率、效益和效用”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是提高政府信息化項目创新效率和效益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到政府服务水平、社会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为此,本刊特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王丽颖带来一个系列文章,通过对美国政务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措施的研究,分析我国政务信息化项目
期刊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多处@了信息化,具体内容涉及数字经济、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本刊编辑部作了梳理,具体如下: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互联网+
期刊
宝宝诞生了,生活的重心将重新定位,看着TA可爱的样子,初为父母的你不知怎样去疼爱。拍照片必不可少,可是自己是个菜鸟,拍出的照片都太“业余”,只好去找专门的机构拍摄,前提是花费不菲的价格。多去几家影楼,你会发现,他们给宝宝拍摄有许多相同的做法,细细总结会恍然大悟,给宝宝拍照要出影楼效果其实没那么复杂。本期特别话题将带你走近这些技巧,使菜鸟的你也可以给宝宝拍出专业的效果。    周岁前的宝宝变化很大,
期刊
清理乌托邦式的IT理念  让技术回归工具的位置  对信息技术的片面宣传助长了社会的信息化迷信,顶层设计需要清理对信息化不切实际的幻想。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只是提高城市服务效率的工具,工具本身并不包含工具应用的智慧,应用智慧产生于应用探索的实践之中,产生于技术与环境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优化之中,效益并不来自工具,而是来自使用者的智慧,来自精明的选择、设计与组织环境的配套优化。工具是被动的,使工具与环境
期刊
当“一带一路”倡议遇上互联网,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今年的乌镇给出了一个答案: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老挝、沙特、塞尔维亚、泰国、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发起《“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这次倡议也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网主张,聚焦“数字经济”,强调“开放共享”,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平台,弥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为
期刊
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也能够做出动感十足的下拉菜单,绝不逊于专业软件做出的动画效果。    实例描述:一个介绍学校的PPT演示文稿,它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概况、发展现状、教学成绩、获得荣誉、未来展望等6个模块,把这6个模块做成一个下拉菜单,并且每个模块链接到一张幻灯片上。  菜单添加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在幻灯片上放置一些文本框,并将它们的位置调整好用来显示菜单。  首先在幻灯片拖动一个文本
期刊
李明宇,1984年出生于安徽。国内对象存储领域的先行者。2008年-2015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曾任048工程、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将对象存储成功应用在军事、航天等关键领域。在云技术圈有较大的影响力,2014年至今每年应邀参与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和中国云计算技术大会的组织与技术评审工作。在北大CIO班、西安交大等高校的研究生院授课,在日本和美国开展技术讲座。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
期刊
Marvin ,全球供应链区块链联盟主席、厦门链平方科技有限公司CEO、北美区块链协会NABA联合发起人、福建省供应链区块链科技创新协会名誉会长。先后任职纽约雷曼兄弟、香港荷兰银行、香港瑞银集团总部董事等,在华尔街有着十年投行经验;背靠福建省强大的供应链资源,曾参与创立乐商供应链管理公司,七年鞋服供应链管理经验。  2017年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