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万的学习经验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才如林,学者如云。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学习经验。
  一目十行
  语出《粱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诗云:“五更三点结漏,一目十行读书。”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书籍浩如烟海,要浏览大量书报,确实需要点“一目十行”的本領。
  二分群书
  梁启超把每天所要读的书分为二类,一类是一般的,粗读;一类是有价值的,细读;格言还要精读。这种主次分明的读书方法使他获益不浅。
  利用“三余”
  三国时代的有名教育家董遇常教导他的学生要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宋代文豪欧阳修也有“三余”,他曾说:“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尔。”抓紧一切时间读书学习是何等重要!
  读书“四到”
  宋代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近代胡适又加了“一到”,形成了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四到”法。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贵在“五用”
  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他特别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
  学避“六蔽”
  古人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成为愚人、荡人、贼人、绞人、乱人、狂人。孔夫子曾经对弟子们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七焚七录”
  明代末年大学问家张溥的读书法奇特,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八面受敌”
  这是宋代全能大文豪苏东坡发明的极优读书法。他每读一本书,都有计划地分作意义、故实、文物等几个方面,每次钻研一个方面,步步深入,效果显著。东坡说:“此虽迂钝,而他日学成,八方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辨明九事
  近人陈中凡钻研古籍,造诣极深。他总结为辨明九事:“一曰别真伪;二曰识途径;三曰明训诂;四曰辨章句;五曰考故实;六曰通条理;七曰治经宜知家法;八曰治史应详察史实;九曰治诸子应知流别。”
  十目一行
  一目十行的浏览可以博学长识,而十目一行的专注,使人精深。清代学者陆世仪就是用了“十目一行”读书法取得成功的。
  百家百遍
  韩愈之所以成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是从小就“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读百家之书,还要熟读百遍。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也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日记千言
  韩愈自幼苦读,日记千言。叶奕绳谈到他学习的方法说:“每读一书……每日必十余段,少亦六七段。”
  万卷万里
  杜甫深有体会地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汉代文史家司马迁总结的治学经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读万卷书可接受先人的间接经验。我国地大物博,行万里路可以壮志知情,获得直接经验。两者结合,可使人的认识升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其他文献
游泳选手傅园慧在自己21岁生日这天发表了一篇长微博,讲述了备战里约奥运期间,她“最痛苦挣扎”的心路历程。文字朴实诚恳、真情流露,已不见往日的“逗比”属性,既沉重又振奋。  我们初识傅园慧,估计都是在里约奥运会赛后采访的镜头中。那时,她魔性的表情和率直的言语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欢乐,迅速以“行走的表情包”爆红网络。她让我们以为,她是非常快乐陶醉地在游泳,而铜牌的好成绩对她来说,是意外收获。她简直就是“成
期刊
针对训练  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与世界古代的物理学很相像,都以天体物理学为基础。“物理”这两个字的使用最早可能是杜甫。杜甫在公元758年写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  杜甫这两句话,现在应用仍很正确。杜甫对“物理”用了“细”和“推”两个字,“细”就是要仔细观察,“推”就是要推理,所以这两个字,一个是实验,一个是理论,每一个字的分量都很重,如果要取两个字来描写物理实验和理
期刊
阅读锦囊  解题钥匙  科普文章是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原理的说明性文章。高考选这类文章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常考的考点有:筛选整合和推断文中的信息,分析语言特征、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整体把握,重点标记。首先要通读全文,在把握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迅速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理出表明文章或文段主要意
期刊
一家之言  秋天的红叶凋零了,它不舍离别,悬挂于枝头,直到寒风扫过,终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知道它的不舍,我知道它对枝头的不舍,但命运确实捉弄人,留它形单影只,恰如鸳鸯失伴,凄清哀婉。我同情阴阳相隔的恋人。我始终不曾忘记黛玉的失魂落魄,不曾忘记黛玉在冷清中念着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不曾忘记黛玉含恨落泪,只余一声“宝玉,宝玉,你好……”,魂断香殒。我对曹雪芹因此都有了点恨意了:难道失去爱人的悲哀还不
期刊
写作备考  写作指导  在高考作文评分时,“材料新鲜”是发展等级中的一个重要标准。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考场作文,选材上不仅要做到有针对性、典型性,更要做到有新颖性,也就是所选材料要新鲜。  那么,何谓“材料新鲜”?  新鲜的写作素材可以是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新人、新事、新风尚,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材料;也可以是对一般素材的鲜活解读,以此表现出作者个性化的思考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对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新鲜”
期刊
[俄罗斯]  雨季过去了,四月日渐温暖。  终夜雾霭沉沉,而每逢清晨,  针叶林中远处的那些小路上,  春天的空气静止得好像已经冻僵,  泛出蓝蓝的颜色,披着轻柔的晓岚。  蒼翠的松林在静静地沉睡,  松林中湖塘泛出银色的清辉,  映照得一排排松树更加挺拔,  松树的树冠和落叶松  如画的娇躯更加青翠、鲜美!  (戴骢译,选自《读者》2015年第16期)  含英咀华  自然界的树林在蒲宁笔下充满着
期刊
教你一招  技法支招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一种样式,是阐明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种说明文主要是说明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事物的起因、功用、关系等进行解说。用途很广,如写教科书、科技书刊、科研论文、经验介绍、生活常识等,都离不开说明事理。它与说明事物的区分:前者重在写“为什么”,后者重在写“是什么”。它与议论文的区分:前者重在写客观的事理(如本质特征、因果关系、发展规律
期刊
考点冲关  【解题技巧】  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表达方式,又使得表达效果有很大不同。善于选择句式、调整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效地凸显文采,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学会选择和调整句式,必须对各类句子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各类句子的特点和表意作用,以便对句子作出恰当的选择。如长句与短句的特点、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特点、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特点、单句与复句的特点、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特点
期刊
2016年全国9套高考语文试题中,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三套试题在选考部分考查了实用类文本中的传记、北京卷考查了新闻。从总量上来说,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势头稍弱。但由于今年全国有25个省份使用全国卷,对这些地区的考生来说,实用类文本的阅读又成为一项必须重视的内容,其中传记是重中之重。就高考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文本反映主流价值观  纵观2016年全国高考实用类文本选
期刊
一、选材上,唐诗与宋词,将仍为主流  不论是前几年高考,还是2016年高考,古代诗歌的选材主流都是唐诗宋词,呈现出平稳态势。近年来全国卷Ⅰ古诗的选材,就足以证明。在2011到2016年的高考中,全国卷Ⅰ选用唐代诗歌3首,宋代诗词3首:2011年选用的是唐代诗歌,2012年选用的是宋代诗歌,2013年选用的是宋代词作,2014年选用的是宋代词作,2015年选用的是唐代诗歌,2016年选用的是唐代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