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即单靠课堂四十分钟的阅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水平好的学生,多数得益于广泛涉猎课外书籍。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和补充、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便于加强语文基础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联系学生的读写实际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有的还可以发挥在语文方面的爱好和特长;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促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是语文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呢?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良好的讲读教学,本身就是有效的阅读指导,起着切实的示范作用。首先,教师在讲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教师在讲读教学中的激发和诱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致勃勃,而且在课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如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现当代诗歌教学,我就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学习诗歌的情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课后学生主动搜集自已喜欢的诗人的诗歌,尤其是“朦胧派”主要代表人物如顾城、北岛、舒婷等的诗歌,还在班上举办了一次成功的诗歌朗诵比赛。比赛中,同学们各显其才,以饱满的热情解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热爱。其次,在讲读教学中应注意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 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讲读过程中,熟悉了作品内容,把握了文章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讲授长时间停留在作品文字表层意义的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用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并没有全懂”的内心体验,将阅读向纵深推进,精心设计“出人意料”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书中奥秘的欲望。高中第四册小说单元中的《边城》与《祝福》两篇小说,就课文而言,讲不出多少新意,学生容易满足。但不经意间把这两篇课文进行了比较阅读,而后我和学生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二人的身世经历和不同的文化思考着手,多处设疑,层层剥笋,逐步打消了学生的满足感,学生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之,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只有打消学生的满足感,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致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真正达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目的。
2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读写能力本是语文素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读后即写或以写促读。即要求学生直接从课文本身学习构思谋篇、抒情表意,以此来培养和规范学生的作文意识,使他们能自觉进入文本,感悟文章的深意,体验作者的匠心。如学习了《荷塘月色》和《我的空中楼阁》后,就可以随即组织学生进行《梧桐月影》《校园秋色》之类的写作训练,写法上可借鉴课文的构思和写景的技巧。高一学生语文阅读必修课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刚一开始,我便给学生布置了作业——给家长写一封信,感谢双亲十多年来对自已的养育之恩,顺便设计一下自已的人生。于是,学生兴致高昂,自已下去阅读了《我的四季》《十八岁及其他》《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作品,并且写出了不少感人的文章。可见,阅读可以提高写作,写作反过来也能促进阅读。只要恰到好处地训练,二者会相得益彰。
语文者,所以增知,启思,陶情,养性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有效方法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的文学素养上一台阶。其实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如开展阅读课,举行阅读心得交流会或读书讨论会,通过周记、随笔、墙报、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来写读书心得。教师可通过考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良好的讲读教学,本身就是有效的阅读指导,起着切实的示范作用。首先,教师在讲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主要靠教师在讲读教学中的激发和诱导。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动之以情,授之以趣,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兴致勃勃,而且在课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如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现当代诗歌教学,我就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学习诗歌的情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课后学生主动搜集自已喜欢的诗人的诗歌,尤其是“朦胧派”主要代表人物如顾城、北岛、舒婷等的诗歌,还在班上举办了一次成功的诗歌朗诵比赛。比赛中,同学们各显其才,以饱满的热情解读出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热爱。其次,在讲读教学中应注意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 排除学生阅读中的满足感,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讲读过程中,熟悉了作品内容,把握了文章中心意思,不少学生容易获得“全懂了”的内心体验而产生满足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讲授长时间停留在作品文字表层意义的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是:用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性问题,使学生产生“并没有全懂”的内心体验,将阅读向纵深推进,精心设计“出人意料”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书中奥秘的欲望。高中第四册小说单元中的《边城》与《祝福》两篇小说,就课文而言,讲不出多少新意,学生容易满足。但不经意间把这两篇课文进行了比较阅读,而后我和学生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二人的身世经历和不同的文化思考着手,多处设疑,层层剥笋,逐步打消了学生的满足感,学生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之,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只有打消学生的满足感,才能使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致于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从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真正达到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目的。
2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读写能力本是语文素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读后即写或以写促读。即要求学生直接从课文本身学习构思谋篇、抒情表意,以此来培养和规范学生的作文意识,使他们能自觉进入文本,感悟文章的深意,体验作者的匠心。如学习了《荷塘月色》和《我的空中楼阁》后,就可以随即组织学生进行《梧桐月影》《校园秋色》之类的写作训练,写法上可借鉴课文的构思和写景的技巧。高一学生语文阅读必修课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刚一开始,我便给学生布置了作业——给家长写一封信,感谢双亲十多年来对自已的养育之恩,顺便设计一下自已的人生。于是,学生兴致高昂,自已下去阅读了《我的四季》《十八岁及其他》《十八岁出门远行》等作品,并且写出了不少感人的文章。可见,阅读可以提高写作,写作反过来也能促进阅读。只要恰到好处地训练,二者会相得益彰。
语文者,所以增知,启思,陶情,养性也。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有效方法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的文学素养上一台阶。其实还可采取多种形式来加强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如开展阅读课,举行阅读心得交流会或读书讨论会,通过周记、随笔、墙报、黑板报等多种方式来写读书心得。教师可通过考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