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分析201例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型腺癌89例,腺棘细胞癌57例,黏液表皮样癌33例,腺样囊性癌22例。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 026枚,平均清扫淋巴结10枚。分析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筛选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

胸中段食管腺癌占全部食管腺癌患者的50.7%,胸下段占43.8%。9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4.8%(90/201)。322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5.9%(322/2 026)。胸上段食管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9.1%(1/11),无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腺癌可发生较为广泛的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腺癌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为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食管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1%)高于女性患者(26.3%);食管病变长度≤3 cm组、3.1~5 cm组和>5 cm组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4%、42.9%和65.7%;浸润深度为T1期、T2期、T3期和T4期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36.8%、38.1%和69.4%。有脉管瘤栓者淋巴结转移率(73.9%)高于无脉管癌者(41.0%)。

结论

胸中段食管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位于胸下段,其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转移方式与食管鳞癌相似。男性、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有脉管瘤栓患者为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传统心肺复苏无效后接受ECMO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8.8±13.9)岁,其中男性17例。根据是否停用ECMO,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8例)和撤机失败组(12例);根据患
期刊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3(ADCY3)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 SNP)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对2013年4至7月间浙江省宁波市1 061例高血压患者(EH组)和1 218名对照个体(对照组)进行12个tag SNP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等相关因素后,发现rs11689546、rs7593130和rs224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接受不同血管重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联机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收集197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发表的IABP治疗AMI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对照组的治疗采用血管重建(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IABP。采用RevMan
目的探讨诊室、随诊间、24 h动态收缩压与老年人群血管损害的关联。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分别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第1、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 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颈部血管彩色超声、脉搏波波速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人群共2 146例。采用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PGC-1α短发夹RNA慢病毒转染结肠癌细胞LoVo,构建稳定表达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PGC-1α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结果下调PGC-1α的表达后,LoVo细胞和阴
目的探讨仅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确诊为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首次就诊时血肌酐>177 μmol/L为标准分为肾功能不全组和肾功能正常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以三系(IgG、IgA和IgM)减少为主,占55.7%;而肾功能正常组患者以IgG型为主,占54.3
目的探讨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4月临床病理分期为T1~2N0M0的195例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术后、行SLNB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物局部切除术至SLNB间隔时间为1~91 d,平均18.3 d;术前肿块直径0.2~4.5 cm,平均1.8 cm。结果全组195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100%
由于腔内后装技术和近距离放疗剂量学的进步,腔内后装放疗可以得到与宫颈锥切类似的剂量分布,用于临床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称之为后装锥切。后装锥切通过调节放射源的运动和权重,保障了卵巢受量低,子宫内膜不受破坏,阴道不狭窄,保证了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并克服了宫颈锥切、子宫切除的缺点,如麻醉、出血、过度治疗、治疗不足、卵巢早衰及术后并发症的缺点而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