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班级教学口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成和理论指导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特征是‘’以小组或是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结构,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式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商,情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课题开展两年多来收获很大,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之际作如下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讨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2)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胆子大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增强了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原来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位置学生缺乏自信心,面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合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
(1)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够不合理。为使讨论收到成效,设计问题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村中的难点,或学生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时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却缺乏讨论探究交流的价值。
(2)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恩想但决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听之任之,在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咨询者,顾问或参与者,可教师有时只站在讲台上观看学生讨论或在教室内踱来踱去,成了置身于讨论之外的廵视者,这样一来,学生的讨论会漫无边际,距离所期待的目标太远,甚至到下课时间还没有完成讨论目标。
(3)学生缺乏求知欲和自控力。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学生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讨论,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有的做其他作业或看课外书,做小动作,有的甚至玩游戏,自由吵闹声将讨论气氛掩没,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4)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差异。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在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但好学生机会更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得不到独立的思考,小组汇报时成了好学生的个人表现的舞台,困难学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新课堂教学虽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改变,整个合作过程学生是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进行的,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必须是根据课文的“三维目标”设计,先易后难,有方向、有目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说有得,得有所获。
(2)合作讨论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安排。合作讨论的方法是好的,但并不是每篇课文每堂课必用。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讨论,甚至谈讲色变。缺乏基础性的内容必要补充。没有注意教师的传导解惑作用,如果每堂课都用于讨论就会缺乏一些语文的基础营养,并且会造成课时紧张。有些课文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动手如:‘课本剧’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恩维,培养学生能力。
(3)注意对困难学生的引导。困难学生在小组中往往是无从入手,成了“局外人”教师应多加指导,也可以安排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一对一帮助或者在合作过程中让他们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兴趣l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慢慢融入集体中,收获也就慢慢的增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课题开展两年多来收获很大,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课题研究即将结束之际作如下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1)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讨讨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成员发言,充分考虑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对于不积极参与的学生还要进行引导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2)使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胆子大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原来内向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他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
(4)增强了学生课堂上参与意识,参与面较实验前更广。原来的课堂是班内优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位置学生缺乏自信心,面对优秀生的强势,他们不敢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时间一长,他们与优秀生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由于强调小组合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很多学困生也鼓起学习的自信心。
二、存在的问题
(1)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够不合理。为使讨论收到成效,设计问题中心明确,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最好是选择教村中的难点,或学生们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学生有话可说,说有所得,但有时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看似热闹,却缺乏讨论探究交流的价值。
(2)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调控。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恩想但决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听之任之,在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是咨询者,顾问或参与者,可教师有时只站在讲台上观看学生讨论或在教室内踱来踱去,成了置身于讨论之外的廵视者,这样一来,学生的讨论会漫无边际,距离所期待的目标太远,甚至到下课时间还没有完成讨论目标。
(3)学生缺乏求知欲和自控力。在小组合作讨论时,有的学生没有按老师设定的目标讨论,利用小组交流的机会谈论其他话题,有的做其他作业或看课外书,做小动作,有的甚至玩游戏,自由吵闹声将讨论气氛掩没,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4)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差异。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存在个体差异,导致在课堂参与程度参差不齐,有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特别活跃,展示自己的欲望特别强烈,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压力。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但好学生机会更多,困难学生成了听众,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得不到独立的思考,小组汇报时成了好学生的个人表现的舞台,困难学生少有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三、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新课堂教学虽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改变,整个合作过程学生是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进行的,教师设计的讨论问题必须是根据课文的“三维目标”设计,先易后难,有方向、有目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说有得,得有所获。
(2)合作讨论要根据具体的课文安排。合作讨论的方法是好的,但并不是每篇课文每堂课必用。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讨论,甚至谈讲色变。缺乏基础性的内容必要补充。没有注意教师的传导解惑作用,如果每堂课都用于讨论就会缺乏一些语文的基础营养,并且会造成课时紧张。有些课文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动手如:‘课本剧’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恩维,培养学生能力。
(3)注意对困难学生的引导。困难学生在小组中往往是无从入手,成了“局外人”教师应多加指导,也可以安排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一对一帮助或者在合作过程中让他们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培养他们的兴趣l增加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慢慢融入集体中,收获也就慢慢的增加,成绩也会随之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