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在轨运行397小时,与“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两次交会对接,行程1100万公里后载誉回家,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落场,轻工业钟表研究所(简称钟表所)362C时间控制器产品(简称时控器)同时完成了首次太空之旅。由钟表所时控技术事业部承担的时控器改进设计任务,经历六年研制获得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计划、空间实验室建设和神舟飞船定型提供了可靠的配套产品。
神舟载人运输飞船及返回式卫星回乡之路需经过制动飞行 ( 告别轨道舱,制动调姿 )、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 (100公里上空,与推进舱分离 )、返回舱着陆四个阶段。当返回舱降到距地面10公里时进入最后的着陆阶段,回收着陆系统启动工作,由程序控制器及362C时控器 ( 备份 ),按预设时间程序发出指令,分别控制完成弹出主伞舱盖、拉出引导伞、减速伞、牵顶伞和主伞、抛防热大底、闪光灯供电……直到着陆前数秒缓冲发动机点火、脱主伞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回乡着陆。回顾362时控器研制经历了三个阶段:
研制阶段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所初期,原轻工部军工办公室下达了返回式卫星用时控器的研制任务。一批天津大学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在全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挑起重担,1967年由吴妙胜、张世祥、邹逸民、朱宝金等完成了321音叉式时控器产品图。1968年由原任副所长的蔡竹青主持第二方案318机械式时控器的设计。经数年研制于1974年、1975年随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控制回收着陆。1978年1月蔡竹青参加了我国第三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回收。1978年3月318、321时控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由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零八研究所委托,原轻工部军工办公室下达返回式卫星用机械式时控器的军工合同,用于卫星、导弹、探空火箭的时间程序控制。在原318时控器基础上增加电机上条功能形成362时控器。产品经过各种环境试验和十几次空投试验于1979年11月用于第四颗返回式卫星,按预定程序发出各项信号指令,顺利控制回收着陆,当年交付产品共200台。1980年6月由原轻工部军工办公室组织主持通过产品鉴定 (80) 轻军科鉴字第001号。项目组成员蔡竹青、朱宝根、张铭镇。1981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产阶段
1997年钟表所根据五零八所要求继续生产了362B时控器100台。从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起,三十多年来实现22次成功着落之路 ( 附表 )。由于产品具有机械式高可靠性特点,成为返回式卫星的关键配套产品。从1999年至2009年再次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至七号的回收。
改进设计阶段
2005年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委托进行时控器改进设计,主要目的是可靠性增长。在保持原产品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元器件不变前提下,对尺寸小型化、材料工艺、传动轮系进行改进设计。经过各种环境试验、归零和空投,2010年交付362C时控器正样23台。项目组成员闵祖棠、张波、田景志、孙建强。2011年11月产品伴随神舟八号完成首次太空之旅,钟表所军品生产和质保体系通过了航天配套产品的严峻考核。
362时控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跨越四十多年经历三代人,离不开五零八所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合作。成功之际我们不忘向航天人致敬!责任和使命还将延续、前进的步伐还将继续,要将“零缺陷”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细慎密”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自身的规范行为!
航天五院领导与回收着陆系统外协单位代表于2003年11月北京友谊宾馆合影:五院第十任院长、载人飞船总指挥袁家军 ( 右5 ) ;五院第八任院长、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韧 ( 左4 ) ;五院第九任党委书记王永汉 ( 左2 ) ;五院五零八所科技处处长周启珍 ( 右1 ) ;轻工业钟表研究所闵祖棠 ( 左3 ) 。
神舟载人运输飞船及返回式卫星回乡之路需经过制动飞行 ( 告别轨道舱,制动调姿 )、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 (100公里上空,与推进舱分离 )、返回舱着陆四个阶段。当返回舱降到距地面10公里时进入最后的着陆阶段,回收着陆系统启动工作,由程序控制器及362C时控器 ( 备份 ),按预设时间程序发出指令,分别控制完成弹出主伞舱盖、拉出引导伞、减速伞、牵顶伞和主伞、抛防热大底、闪光灯供电……直到着陆前数秒缓冲发动机点火、脱主伞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回乡着陆。回顾362时控器研制经历了三个阶段:
研制阶段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所初期,原轻工部军工办公室下达了返回式卫星用时控器的研制任务。一批天津大学毕业不久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在全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挑起重担,1967年由吴妙胜、张世祥、邹逸民、朱宝金等完成了321音叉式时控器产品图。1968年由原任副所长的蔡竹青主持第二方案318机械式时控器的设计。经数年研制于1974年、1975年随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控制回收着陆。1978年1月蔡竹青参加了我国第三颗返回式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回收。1978年3月318、321时控器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在此基础上于1978年由原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零八研究所委托,原轻工部军工办公室下达返回式卫星用机械式时控器的军工合同,用于卫星、导弹、探空火箭的时间程序控制。在原318时控器基础上增加电机上条功能形成362时控器。产品经过各种环境试验和十几次空投试验于1979年11月用于第四颗返回式卫星,按预定程序发出各项信号指令,顺利控制回收着陆,当年交付产品共200台。1980年6月由原轻工部军工办公室组织主持通过产品鉴定 (80) 轻军科鉴字第001号。项目组成员蔡竹青、朱宝根、张铭镇。1981年获轻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产阶段
1997年钟表所根据五零八所要求继续生产了362B时控器100台。从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回收起,三十多年来实现22次成功着落之路 ( 附表 )。由于产品具有机械式高可靠性特点,成为返回式卫星的关键配套产品。从1999年至2009年再次参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一号至七号的回收。
改进设计阶段
2005年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委托进行时控器改进设计,主要目的是可靠性增长。在保持原产品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元器件不变前提下,对尺寸小型化、材料工艺、传动轮系进行改进设计。经过各种环境试验、归零和空投,2010年交付362C时控器正样23台。项目组成员闵祖棠、张波、田景志、孙建强。2011年11月产品伴随神舟八号完成首次太空之旅,钟表所军品生产和质保体系通过了航天配套产品的严峻考核。
362时控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跨越四十多年经历三代人,离不开五零八所的关心、支持、帮助和合作。成功之际我们不忘向航天人致敬!责任和使命还将延续、前进的步伐还将继续,要将“零缺陷”的质量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工作习惯,将“严细慎密”的工作作风转化为自身的规范行为!
航天五院领导与回收着陆系统外协单位代表于2003年11月北京友谊宾馆合影:五院第十任院长、载人飞船总指挥袁家军 ( 右5 ) ;五院第八任院长、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韧 ( 左4 ) ;五院第九任党委书记王永汉 ( 左2 ) ;五院五零八所科技处处长周启珍 ( 右1 ) ;轻工业钟表研究所闵祖棠 ( 左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