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初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对教育心理学的了解不断加深,笔者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不断优化教学,推进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就必须将科学教学与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密切融合起来。
运用心理学规律来搞好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就心理学中激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牧羊犬效应结合平时自身教学尝试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做出反思,让这些效应争取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激将效应”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俗语有云:“树怕剥皮,人怕激气。”在心理学上,通过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为的心理效应,叫做“激将效应”。《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军即将进攻东吴和刘备。诸葛亮会见孙权,劝他投降。孙权反问诸葛亮:“你们的刘皇叔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皇叔是皇室正统,即使战死,也不能投降曹操狗贼啊!”一句话大大刺激了孙权的自尊心,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案例]:“水的浮力”知识点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笔者想到了“激将效应”。上课时,对学生说:“今天大家要学的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中最难的问题——浮力,所以我估计会有很多同学不能跟上进度。”听了笔者说的话后有些学生立刻很不服气地说:“还没学呢,怎么知道我们会跟不上。”这时全班进入了学习探究新知的状态,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表现出了特别的认真和专注,效果很挺不错。
[反思]:中学生的好胜心强,激将法,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激起学生“不服气”情绪和进取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促其进步的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激将法的效能,须做到:
1.了解学生的能及度,确定适宜的期望目标。
2.研究学生心理的承受度,采取恰当的激将方式。
3.把握教育情境的变化度,选择最佳的激将时机。
4.还要学会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笔者接手过一个班级,初二期末成绩很不理想。在开学前笔者就找上届教师询问情况,了解到班级里有好些学生科学成绩都不好,但他们脑子很聪明。此时,笔者想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于是在开学初的第一周笔者就特别关注这些学生,并分别找他们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都是很有潜力的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步伐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时时感觉到笔者对他们的期望与信心。在课外也不忘跟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慢慢地,他们变得学习特别认真。在此后的月考中,这些学生的科学成绩均在80分以上。
[反思]: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做到:
1.富有爱心,培养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
2.赏识学生,了解学生并充分发掘其潜力和特长。
3.适时适度的进行暗示和激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4.提高教师本身的各种素养,使教师具备更高的威信。
三、“牧羊犬效应”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牧羊犬的作用就是在农场负责警卫,避免牛、羊、马等逃走或遗失,也保护家畜免于熊或狼的侵袭,同时也大幅度的杜绝了偷盗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科学课中应注重探究式教学,但是到底怎么探究?是一味地放开让学生自由活动,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一些指定的任务?从教学的效率和最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看,肯定是后者更佳。所以教师要做一只优秀的牧羊犬,不仅要管理好羊群的正常生活秩序,还要让羊儿吃得饱、吃得好。
[案例]: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笔者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有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笔者一听,问题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但是笔者笑着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那你上来试一试吧!”这位同学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趴在桌子上很沮丧。见此情景,笔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进而,笔者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请刚才出现错误的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明白了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笔者乘机表扬他有进步。这位同学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
[反思]:在这堂课中出现一个意外,即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预想发生矛盾,在此时,笔者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该同学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要充分发挥“牧羊犬效应”的效能,必须要做到:
1.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2.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探索活动的情绪和表现,从他们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等方面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维状态和概念水平,捕捉各种思维现象,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3.教师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
四、“登门槛效应” 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家庭主妇们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案例]:去年新接手的一个班级,平均分很明显的低于另外的班级。笔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说“路遥知马力”,大家都有很大的潜力,然后问学生是否有信心在下次考试中提高两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目标。学生都异口同声答应下来。同时,还跟学生约定如果达到目标了,笔者还要全班表扬并将结果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家长。
有了这个目标后,同学上课确实认真起来了,包括原来基础很差的。有些人还越学越有兴趣,在第一次考试中我班的平均分竟高出了平行班两分多,全班45个人有38个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此后,笔者又对同学提出了下一步的目标还是增加两分,并设立小奖品,达到目标的要给予奖励,这下学生们更来劲了,因为有大部分同学已经尝到了进步的喜悦。
[反思]: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运用“登门槛效应”对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为此要做到:
1.教师制定目标时,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因为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的问题的具体模式,相反它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
运用心理学规律来搞好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就心理学中激将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牧羊犬效应结合平时自身教学尝试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做出反思,让这些效应争取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激将效应”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俗语有云:“树怕剥皮,人怕激气。”在心理学上,通过反向刺激促使被刺激者做正向行为的心理效应,叫做“激将效应”。《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军即将进攻东吴和刘备。诸葛亮会见孙权,劝他投降。孙权反问诸葛亮:“你们的刘皇叔为什么不投降?”诸葛亮说:“刘皇叔是皇室正统,即使战死,也不能投降曹操狗贼啊!”一句话大大刺激了孙权的自尊心,发誓要与曹操决一死战。
[案例]:“水的浮力”知识点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笔者想到了“激将效应”。上课时,对学生说:“今天大家要学的是初中阶段物理学中最难的问题——浮力,所以我估计会有很多同学不能跟上进度。”听了笔者说的话后有些学生立刻很不服气地说:“还没学呢,怎么知道我们会跟不上。”这时全班进入了学习探究新知的状态,整堂课下来,学生都表现出了特别的认真和专注,效果很挺不错。
[反思]:中学生的好胜心强,激将法,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以激起学生“不服气”情绪和进取的内驱力,从而达到促其进步的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激将法的效能,须做到:
1.了解学生的能及度,确定适宜的期望目标。
2.研究学生心理的承受度,采取恰当的激将方式。
3.把握教育情境的变化度,选择最佳的激将时机。
4.还要学会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能测验的结果。但8个月后再次进行智能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借用希腊神话中一个王子的名字,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笔者接手过一个班级,初二期末成绩很不理想。在开学前笔者就找上届教师询问情况,了解到班级里有好些学生科学成绩都不好,但他们脑子很聪明。此时,笔者想到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于是在开学初的第一周笔者就特别关注这些学生,并分别找他们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都是很有潜力的学生,只要跟着教师的步伐成绩肯定会突飞猛进。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时时感觉到笔者对他们的期望与信心。在课外也不忘跟他们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慢慢地,他们变得学习特别认真。在此后的月考中,这些学生的科学成绩均在80分以上。
[反思]: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做到:
1.富有爱心,培养师生感情,改善师生关系。
2.赏识学生,了解学生并充分发掘其潜力和特长。
3.适时适度的进行暗示和激励,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
4.提高教师本身的各种素养,使教师具备更高的威信。
三、“牧羊犬效应”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牧羊犬的作用就是在农场负责警卫,避免牛、羊、马等逃走或遗失,也保护家畜免于熊或狼的侵袭,同时也大幅度的杜绝了偷盗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科学课中应注重探究式教学,但是到底怎么探究?是一味地放开让学生自由活动,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一些指定的任务?从教学的效率和最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来看,肯定是后者更佳。所以教师要做一只优秀的牧羊犬,不仅要管理好羊群的正常生活秩序,还要让羊儿吃得饱、吃得好。
[案例]: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笔者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怎样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有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笔者一听,问题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但是笔者笑着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那你上来试一试吧!”这位同学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趴在桌子上很沮丧。见此情景,笔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进而,笔者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请刚才出现错误的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明白了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笔者乘机表扬他有进步。这位同学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
[反思]:在这堂课中出现一个意外,即学生的回答与老师的预想发生矛盾,在此时,笔者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激发了该同学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要充分发挥“牧羊犬效应”的效能,必须要做到:
1.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
2.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探索活动的情绪和表现,从他们的言语、表情、眼神、手势和体态等方面观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他们的思维状态和概念水平,捕捉各种思维现象,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程。
3.教师要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创设适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使学生的设想得以实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
四、“登门槛效应” 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他的助手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让两位大学生访问郊区的家庭主妇。其中一位首先请家庭主妇们将一个小标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个关于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的要求。两周后,另一位大学生再次访问这些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在今后的两周时间里在院内竖立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这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请求的人中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被访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要求。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不愿接受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它费时费力又难以成功,相反,人们却乐于接受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对人的影响
[案例]:去年新接手的一个班级,平均分很明显的低于另外的班级。笔者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首先对学生进行了鼓励,说“路遥知马力”,大家都有很大的潜力,然后问学生是否有信心在下次考试中提高两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容易实现的目标。学生都异口同声答应下来。同时,还跟学生约定如果达到目标了,笔者还要全班表扬并将结果以短信的形式通知家长。
有了这个目标后,同学上课确实认真起来了,包括原来基础很差的。有些人还越学越有兴趣,在第一次考试中我班的平均分竟高出了平行班两分多,全班45个人有38个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此后,笔者又对同学提出了下一步的目标还是增加两分,并设立小奖品,达到目标的要给予奖励,这下学生们更来劲了,因为有大部分同学已经尝到了进步的喜悦。
[反思]: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运用“登门槛效应”对学生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使每个人都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为此要做到:
1.教师制定目标时,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因为学生、班级、学校以及相应的社会环境各有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时段、教学方法等也各有不同,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地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否则,生搬硬套某些原理无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心理学并非给教师提供解决一切特定的问题的具体模式,相反它给教师提供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使教师不仅能够理解、应用某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去验证这些原理并解决特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