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之我见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j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改革,是我们小学教师当前最关注的话题。本文就研学后教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进行分析,并试图重新定位“小组合作”在“研学后教”走入基础教育后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自主的态度、探究的精神与小组合作形式同等重要,过度提倡“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只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畸形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研学后教;开放式;阻力;方向
  一、“研学后教”重在“研”
  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我对“研学后教”付诸了许多的实践和探索。经过摸索,我渐渐体会到——“研学后教”这一种教学理念的重点其实是落在教师的“研”上。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研”的是什么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研学情”,即研究各个年段乃至每个具体个体的学习习惯和特点,然后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2.“研学本”,即对教学内容及阶段教学目标进行研究探讨,选择性地去引导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等品质。
  3.“研学法”,在对学情和学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之后,选择什么样的手段去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并且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挑战。
  二、前进中的阻力和变形
  照这样看来,我们不得不回归“研学后教”最初也是最核心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仔细想一想,“研学后教”较之前面的课堂改革在大方向上其实也无太大的区别,但它所遇到的阻力却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推广阶层没有诠释好“研学后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理念,如何去具体实践“研学后教”的课堂理念,使得许多一线教师出现不理解乃至排斥的心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乃至学校行政人员把“研学后教”定位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这种封闭的思维自然而然只会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课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形式重于内容”的畸形现象。
  三、真正的“研学后教”应是开放式的
  这些将语文课变成表演课的教学设计,恰恰违背了我们提出“研学后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的本意,它使得我们与向上的课堂改革愈行愈远。在我看来,真正的“研学后教”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也不局限于小组合作。合作只是一方面的能力,而对于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孩子们来说,自主的态度、探究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品质,这也应该是我们一线教育者的大方向。也就是说,“研学后教”应该是一种开放的理念,我们可以采取任何的模式来辅助教学,只要最终的回归点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便足够了。
  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常常过度地强调小组合作,以至于时间多数被用于小组讨论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陷入人云亦云的混乱之中。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公开课、示范课,那些学生的自控力比现实班级中的学生强很多,课堂必然容易操控,进度也在教师的控制范围内。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很难由始至终保持这种高密度的参与性和专注性的。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部分学生总会趁机讲些闲话,又或者不自觉地就把话题扯远了,答题也答得很含糊。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实践“研学后教”以来,许多课文上起来比以前更困难了,耗时也更多了,但效果却不大。为什么效果不大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三点:1. 我们现在还处于摸索阶段,研学案的设计总会有不成熟的地方,譬如说导学目标不明确、导学步骤不具体、文章容易呈现支离破碎的解读等等。2. 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少了,自我阅读的时间少了,那么这样一来就会使得小组讨论不顺畅。3. 学生多数时候并不会为了探究而提问题,他们不过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也即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而这样的探究其实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更别说由此衍生的讨论了。
  这里,我想要强调的一个观点是:“研学后教”可以不断前进,不断打开自己的可能。但在小学基础教育当中,知识应适当地走在能力之前,自我应适当地走在合作之前,这才真正有利于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不然,我们的语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将逐渐长成一个没有独立思想的、没有阅读个性的人,这也就失去了课改的积极意义。
  以上,便是自2012年番禺区推出“研学后教”课堂改革以来,我通过课堂研究得到的体会和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或日常管理常有进展不顺的时候。当学生犯错时,许多班主任只是一味地批评,久而久之,学生们便做起了“两面派”——表面乖,暗地淘。德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学生,因而不能像对待物品一样,让他们消极、被动地适应;在教育方法上要“刚柔并济”,以心育心,才能引领着他们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管理技巧  所谓太极拳,就是要把天地之
【摘 要】启明中学是2000年经白云区教育局批准创办的一所全日制的流动人口子女的优质纯民办初级中学,走“文化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之路,是一所以“启明文化,齐鸣教育”为特色的优质民办学校。结合启明中学师生共同努力实践的“启明文化·齐鸣教育”方略,本文从发展轨迹、启明文化、齐鸣教育等方面谈谈“启明文化”滋润心田,“齐鸣教育”引领发展这一强校特色。  【关键词】启明文化;齐鸣教育;发展轨迹  启明
【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整体风貌,更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延伸的基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传递整个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还可以从不同侧面为学生揭示人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道理,让学生乐于品悟、健康成长。它对教育教学工作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径无可替代的。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对培养广大师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学校特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目前,国内关于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主要是集体性研究与个体性研究两个研究视角分别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凝练传播维度和诠释探究维度维度展开。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地位观、内容观、主体观、原则观等基本研究范式,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于习近平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之
【摘 要】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从作文自改的目的与目标,自改的标准与规范,自改的习惯与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探讨。希望以此抛砖引玉,促进对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批改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作文自改;训练;规范  作文评改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它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也是作文讲评的基础,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写、改、评”中,教师包揽了其中的三个
【摘 要】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还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用知识、品德、思想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教师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促进了新时代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师人格内涵及魅力的研究,提出新时期对教师师德的新要求。  【关键词】教师;人格;师德;新时期  一、教师人格的内涵及标准  心理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体现在命题的不可知、评价的不确定、习作训练的无序性。《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我们指明了习作教学的方向。只有明确了《评价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评价标准》;中年段;习作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谈到习作,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都觉得难,往往是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缓解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设计促使学困生合作学习,从而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外语学习焦虑,排除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障碍,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和能力,达到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心理焦虑;小组合作学习  焦虑是第二语言学习者面临的最大的情感障碍,往往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儿童也不
【摘 要】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多个方面组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平小学以打造尚礼崇德的核心文化,追求精致的教育品质,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致力培养知书达礼,品德高尚的学生,努力把学校办成现代化的优质学校。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核心文化;尚礼崇德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
【摘 要】学生的角色应是多方位的、丰富多彩的,他们既是学生,又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当演员、画家、作家、记者、编辑、研究员等角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角色转换,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角色扮演;角色转换:素养;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构架的基石,以学生好学为基本价值取向(而非教师好教),一切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