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人 不倒的心碑
黄小平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它雕塑的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美吉利海峡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碑”。
1870年3月17日夜,玛丽克客轮因惨遭重创,开始下沉。在这场海难中,历史记录下了当时船长阿尔威和船员的一段对话:
“二副奥克勒富!”
“在!”
“你的手枪带了吗?”
“带在身边。”
“还有几发子弹?”
“3发。”
“够了。你给我听着:现在共有60个人要救,如果有工作人员抢在乘客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男人抢在女人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年轻者抢在老者前面逃生,你就开抢!”
这比枪声更震撼人心的话语,使因恐惧而疯狂的人群瞬间沉寂下来。他们开始听从阿尔威船长的指挥,秩序井然地转移到救生艇上。当最后一位乘客离开后,阿尔成船长和玛丽克客轮一同沉入了海底。船上要救的其实是61个人。阿尔威船长却态了自己。
在灾难面前,一个只想到别人而忘了自己的人,人们不会忘记他,那矗立在英吉利海峡130多年的雕像便是见证。
老北荐自《不倒的心碑》
处世 克林顿巧解尴尬
佚 名
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克林顿很高兴地答应了孩子。签好后,弦子满意地看着签名说:“总统先生。可以给我签4张吗?”克林顿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说:“我只想要一张您的签名,但想用另外3张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
克林顿愣了一下,想了想,笑着说:“完全可以,但我有个侄子也喜欢迈克尔·乔丹,我想再给你签6张,请你替我的侄子也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可以吗?”
孩子高兴地答应了。人群中响起了愉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金灵荐自《语文报》
成功 佳能先予后取
宁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佳能”相机走进中国市场,但慢了半拍,其他牌子的相机早已挂在中国摄影记者们的脖子上了。
佳能公司发现,中国众多的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只能从资料上了解佳能Eos相机的性能,从商店的橱窗里看到它的模样。于是佳能公司上海事务所想出了一招:把大批佳能EOS借给上海记者免费使用40天,又请维修部的专家讲解它的功能。
1992年夏天。上海各大报纸的摄影记者都用上了佳能EOS照相机。从Eos1到EOS1000。配有各种款式的镜头。每个都贴有一张“佳能赞助器材”的标签。记者们开始时还小心翼翼。后来就随心所欲地拍起来。40天匆匆而过,记者们送还相机时都还恋恋不舍。
不久,一些记者通知佳能公司上海事务所,准备购置一批EOS。佳能公司以欲取先予的策略,终于打开中国的市场之门。
光年荐自《太原日报》
机会不等人
凝 冰
1973年夏天。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年轻人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美国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儿的。再说对Bit系统,给他们授课的默尔斯博士还未全部教完,要开发Bit财务软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读到博士后;那位蔓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资产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
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那位美国小伙子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全球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业。然而,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目标,然后。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如果比尔·盖茨没有那份从哈佛退学的魄力,而是等到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科莱特和比尔·盖茨的不同经历告诉我们: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当条件成熟之时,机会却往往失去了。因为,机会不等人,成功女神只垂青于那些懂得取舍和选择的人。
杨兴文荐自《南方》
哲理 没有敌人的人
王立坤/编译
牧师一直不停地布道,讲解原谅他人、帮助他人、避免树敌的重要性。
“实话实说,这里有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没有敌人的?”牧师问道。
没有人举手。片刻工夫后,坐在后排的一位年迈老妇举起了她瘦削的小手。
“请您上前来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一个敌人,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牧师问道。
老妇唯唯诺诺地跛足走到教堂前方,说:“他们全都死光了。”
司志政荐自《英语广场·美文》
钻影
佚 名
一次,我有幸参观加工钻石的工厂。这里门卫森严,好似弹药库。工作间洁净清爽,操作的技师穿着雪白的衣服,像手术医生。室内平台上,极细小的钻头均匀地转动着,发出蜂鸟一般稳定的声响。被雕琢打磨的钻石,寂寞地躺在特种仪器上,几乎不被察觉地按照某种预定款式旋转着……
我说,钻石那么硬,靠什么来切割它呢?靠另一颗钻石,技师回答。
我说,这个答案我在书上看到过。但总也想不明白。两颗钻石互相打磨,不就两败俱伤了吗?
技师说,不是那样理解的。两钻相撞。当成品钻石打磨到规定形态之后,就被从工作台上卸下来。它光彩夺目、美妙绝伦,失去的只是多余的部分。而充当钻头的那颗钻石,则继续打磨其他成品,帮助别的原料成形,直到粉身碎骨。有时,也许要磨光几块小钻石,才能完成一块大钻石的精彩造型。也就是说,每成就一块晶莹别透的成品,都有数量可观的细钻陪同消耗掉了。
我注视着操作平台上露出雏形、渐渐璀璨的钻石,四处张望着,那些呢?
技师反问,哪些?我说,就是那些充当钻头的钻石。
技师回答,那些碎钻石已经无声无息地湮灭了。它们的光芒和粉末,溶解在空气里了。
从那以后,当我欣赏美丽的巨钻时,就会在它晶莹别透的后面,看到一叠钻影。
亮剑荐自《扬子晚报》
黄小平
在英吉利海峡,矗立着一座人物雕像,它雕塑的是一位在海难中遇难的船长。他的名字叫阿尔威。这座雕像矗立在美吉利海峡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被人们称为“不倒的心碑”。
1870年3月17日夜,玛丽克客轮因惨遭重创,开始下沉。在这场海难中,历史记录下了当时船长阿尔威和船员的一段对话:
“二副奥克勒富!”
“在!”
“你的手枪带了吗?”
“带在身边。”
“还有几发子弹?”
“3发。”
“够了。你给我听着:现在共有60个人要救,如果有工作人员抢在乘客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男人抢在女人前面逃生。你就开枪;如果有年轻者抢在老者前面逃生,你就开抢!”
这比枪声更震撼人心的话语,使因恐惧而疯狂的人群瞬间沉寂下来。他们开始听从阿尔威船长的指挥,秩序井然地转移到救生艇上。当最后一位乘客离开后,阿尔成船长和玛丽克客轮一同沉入了海底。船上要救的其实是61个人。阿尔威船长却态了自己。
在灾难面前,一个只想到别人而忘了自己的人,人们不会忘记他,那矗立在英吉利海峡130多年的雕像便是见证。
老北荐自《不倒的心碑》
处世 克林顿巧解尴尬
佚 名
克林顿当美国总统期间,有一天,他到一家医院视察。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使劲挤到他的跟前,呆呆地看着他什么也不说。克林顿弯下腰来问:“你有什么事吗?”小孩挠了挠头,说:“我想得到总统先生的签名,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克林顿很高兴地答应了孩子。签好后,弦子满意地看着签名说:“总统先生。可以给我签4张吗?”克林顿不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说:“我只想要一张您的签名,但想用另外3张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
克林顿愣了一下,想了想,笑着说:“完全可以,但我有个侄子也喜欢迈克尔·乔丹,我想再给你签6张,请你替我的侄子也换一张迈克尔·乔丹的签名照,可以吗?”
孩子高兴地答应了。人群中响起了愉快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金灵荐自《语文报》
成功 佳能先予后取
宁 一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佳能”相机走进中国市场,但慢了半拍,其他牌子的相机早已挂在中国摄影记者们的脖子上了。
佳能公司发现,中国众多的摄影工作者、爱好者,只能从资料上了解佳能Eos相机的性能,从商店的橱窗里看到它的模样。于是佳能公司上海事务所想出了一招:把大批佳能EOS借给上海记者免费使用40天,又请维修部的专家讲解它的功能。
1992年夏天。上海各大报纸的摄影记者都用上了佳能EOS照相机。从Eos1到EOS1000。配有各种款式的镜头。每个都贴有一张“佳能赞助器材”的标签。记者们开始时还小心翼翼。后来就随心所欲地拍起来。40天匆匆而过,记者们送还相机时都还恋恋不舍。
不久,一些记者通知佳能公司上海事务所,准备购置一批EOS。佳能公司以欲取先予的策略,终于打开中国的市场之门。
光年荐自《太原日报》
机会不等人
凝 冰
1973年夏天。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年轻人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美国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儿的。再说对Bit系统,给他们授课的默尔斯博士还未全部教完,要开发Bit财务软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读到博士后;那位蔓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资产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
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那位美国小伙子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全球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传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许多人认为,只有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创业。然而,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并不多,不少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在知识不多时,就直接对准目标,然后。在创造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如果比尔·盖茨没有那份从哈佛退学的魄力,而是等到学完所有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科莱特和比尔·盖茨的不同经历告诉我们:对一件事,如果等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行动,那么,当条件成熟之时,机会却往往失去了。因为,机会不等人,成功女神只垂青于那些懂得取舍和选择的人。
杨兴文荐自《南方》
哲理 没有敌人的人
王立坤/编译
牧师一直不停地布道,讲解原谅他人、帮助他人、避免树敌的重要性。
“实话实说,这里有没有人敢说自己是没有敌人的?”牧师问道。
没有人举手。片刻工夫后,坐在后排的一位年迈老妇举起了她瘦削的小手。
“请您上前来告诉我们,这么多年来都没有一个敌人,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牧师问道。
老妇唯唯诺诺地跛足走到教堂前方,说:“他们全都死光了。”
司志政荐自《英语广场·美文》
钻影
佚 名
一次,我有幸参观加工钻石的工厂。这里门卫森严,好似弹药库。工作间洁净清爽,操作的技师穿着雪白的衣服,像手术医生。室内平台上,极细小的钻头均匀地转动着,发出蜂鸟一般稳定的声响。被雕琢打磨的钻石,寂寞地躺在特种仪器上,几乎不被察觉地按照某种预定款式旋转着……
我说,钻石那么硬,靠什么来切割它呢?靠另一颗钻石,技师回答。
我说,这个答案我在书上看到过。但总也想不明白。两颗钻石互相打磨,不就两败俱伤了吗?
技师说,不是那样理解的。两钻相撞。当成品钻石打磨到规定形态之后,就被从工作台上卸下来。它光彩夺目、美妙绝伦,失去的只是多余的部分。而充当钻头的那颗钻石,则继续打磨其他成品,帮助别的原料成形,直到粉身碎骨。有时,也许要磨光几块小钻石,才能完成一块大钻石的精彩造型。也就是说,每成就一块晶莹别透的成品,都有数量可观的细钻陪同消耗掉了。
我注视着操作平台上露出雏形、渐渐璀璨的钻石,四处张望着,那些呢?
技师反问,哪些?我说,就是那些充当钻头的钻石。
技师回答,那些碎钻石已经无声无息地湮灭了。它们的光芒和粉末,溶解在空气里了。
从那以后,当我欣赏美丽的巨钻时,就会在它晶莹别透的后面,看到一叠钻影。
亮剑荐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