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浅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照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般要求,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教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教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
  问题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的作文训练。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教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地看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三,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许多学生只能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学生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的途径如下:
  一、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应该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经过逐步的训练,使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使他们不仅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让学生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教师要脱离作文数量的束缚,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在训练作文基本功上下功夫。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教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等,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通过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其他文献
在高效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中,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8个组,每组8人左右。在教学管理中,重点指导组长,由组长去管理组员,采取学生个人先自学、再在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教师评价总结的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大胆放手,使学生可以较为彻底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创建一整套的小组评价体系,成为一个难题。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取“拿来主义”,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五表达交流中的《讴歌亲情 学习写得充实》,也正是《考纲》上反复强调的“发展等级”的四个组成部分之一—“写得充实”。高考语文作文也要求:“基础等级(50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
期刊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会使课堂绽放异彩。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各自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课堂对话、达到课堂的和谐高效呢?在日常教学中,可从以下几点尝试教学的预设与调整:  一、做课堂对话的规划师  课堂对话究竟该不该课前规划?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教师不能事先把对话的内容及
期刊
《新课标》指出: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就目前情况看,学生课外阅读不容乐观。如果对学生的阅读状况做一番调查,就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不明确,盲目读书,钟情于一些玄幻小说、网络小说,以及涉猎“另类作家”、“言情派”的作品,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只有爱才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幸福。对一位教师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都是初绽的蓓蕾。作为班主任,要切实地给予学生爱,要让这份爱得到感应,要让这份爱清洗一切污浊。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德性。学生憧憬未来,热情奔放,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思维活跃,行为不拘一格,对于“美”拥有拥极大的热情。所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说教式”的德
期刊
在很多所谓的新课改语文课堂上,能够看到精彩的“表演”, 能够看到花哨的“拓展”,却看不到教师引领着学生对文本词句的反复咀嚼和用心玩味,学生甚至对文本都没有读熟,更谈不上熟悉与体味,朗朗的书声成了“物以稀为贵”。究其根本,是教师对文本的语言“没有感觉”,没有从文本中挖掘出蕴涵思想和情感魅力的词句。这样的语文课,往往给人以“飘忽”和“空洞”之感,何来的“语文味儿”?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品味
期刊
现在,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小学生的在校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综合素养和各项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可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另一种担心,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校学习时间短了,教师面对面的教授和交流少了,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好,成绩下降了。  不可否认,学生成绩的下降与此有一定关联。但是,我们不可能舍大取小,以此就又走“应试教育”的老路。那么,我们就可以不要成绩了吗?在我看来,“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
期刊
近日,读2015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上付胜芳先生的《不变·变·不变》——《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及张克中先生的简评和编后絮语,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要改变阅读教学特别是小说教学的尴尬局面,必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从整体到局部,抓住言语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深入作品内部,探得作品的深刻内涵。  一、这样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中比比皆是  读了《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设计,联想到很多教
期刊
无论日常训练还是考试,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是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一个题型。在经过大量的题目训练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得分仍然徘徊在4分左右,原因何在?  为了提高学生古典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提升得分,语文教师曾经做过很多专题研究,拿出过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出过很多专题课型。《山东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古诗文阅读关于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期刊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